佳境莫生分别想,證前修、一例天堂住。
卅里湖边路。带长堤、红桥曲折,绿杨无数。云隔烟迷人迹远,只有青山当户。
曾系艇、鸥波深处。渌水粼粼浓似染,最销魂、几阵疏疏雨。
萍万点,散还聚。
酒痕记取襟前句。看新诗、袖中一卷,吴歈初谱。多少长洲荒苑柳,依旧春风眉妩。
可还似、西冷烟树。佳境莫生分别想,證前修、一例天堂住。
软尘影,漫回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佳境 jiā jìng
(1).美好的境界;美好的意境。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顾长康 噉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温厚和平,诗教之正,亦词之根本也。然必须沉鬱顿挫出之,方是佳境。”
(2).风景优美的地方。 唐 杜甫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诗之四:“幽独移佳境,清深隔远关。” 宋 周必大 《陈宰有诗来迎次韵》:“赏心到处穷佳境,好事逢人得异书。” 元 黄庚 《题吴实斋北山别业》诗:“北山佳境胜南山,乘兴登临眼界宽。”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通过 春淙亭 ,佳境就在眼前展开。” ——《漢語大詞典》
(2).风景优美的地方。 唐 杜甫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诗之四:“幽独移佳境,清深隔远关。” 宋 周必大 《陈宰有诗来迎次韵》:“赏心到处穷佳境,好事逢人得异书。” 元 黄庚 《题吴实斋北山别业》诗:“北山佳境胜南山,乘兴登临眼界宽。”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通过 春淙亭 ,佳境就在眼前展开。” ——《漢語大詞典》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副-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名-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動-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 生命。如:「輕生」、「餘生」。
-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分别 fēn bié
(1).区别;分辨。《荀子·王制》:“两者分别,则贤不肖不杂,是非不乱。” 汉 王充 《论衡·程材》:“虽 孔 墨 之材,不能分别。”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首更詔书,以开言路,分别邪正,进退其甚者十餘人。”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当理而无私心,当理与无私心,如何分别?” 鲁迅 《野草·狗的驳诘》:“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
(2).分头;各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是时郎中令 石建 为上分别言两人事。”《后汉书·袁安传》:“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餘家。” 元 耶律铸 《日将出》诗:“阴云夜合乾坤失,万象不能分别得。”《红楼梦》第四四回:“ 贾璉 又命 林之孝 将那二百银子入在流水帐上,分别添补,开销过去。”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估计他们已走出很远,就分别在独立家屋和帐篷里投了几个手榴弹。”
(3).划分。《汉书·西域传下》:“后 乌就屠 不尽归诸翎侯民众, 汉 復遣 长罗侯 惠 将三校屯 赤谷 ,因为分别其人民地界。”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此天地所以分别区域,隔絶内外也。”
(4).差别;不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王夷甫 ﹞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宋 李纲 《北归昼渡海风便波平尤觉奇绝》诗之二:“来时风浪夜喧惊,归去潮波枕席平。非是波神有分别,故教清昼看寰瀛。” 朱自清 《中国歌谣》:“本来歌谣都是原始的诗,从‘辞’而论,并无分别。”
(5).离别。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晋 陶潜 《拟古九首》诗之三:“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元 无名氏 《梧桐叶》第一折:“临歧分别,一旦恩情成断絶。”《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直送上船,方纔分别。” 峻青 《海啸》第三章八:“这次分别,下一次还不知什么时候见面呢。”
(6).佛教语。谓凡夫之虚妄计度。 唐 白居易 《答次休上人》诗:“禪心不合生分别,莫爱餘霞嫌碧云。”
(7).谓妄加区分。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漢語大詞典》
(2).分头;各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是时郎中令 石建 为上分别言两人事。”《后汉书·袁安传》:“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餘家。” 元 耶律铸 《日将出》诗:“阴云夜合乾坤失,万象不能分别得。”《红楼梦》第四四回:“ 贾璉 又命 林之孝 将那二百银子入在流水帐上,分别添补,开销过去。”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估计他们已走出很远,就分别在独立家屋和帐篷里投了几个手榴弹。”
(3).划分。《汉书·西域传下》:“后 乌就屠 不尽归诸翎侯民众, 汉 復遣 长罗侯 惠 将三校屯 赤谷 ,因为分别其人民地界。”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此天地所以分别区域,隔絶内外也。”
(4).差别;不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王夷甫 ﹞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宋 李纲 《北归昼渡海风便波平尤觉奇绝》诗之二:“来时风浪夜喧惊,归去潮波枕席平。非是波神有分别,故教清昼看寰瀛。” 朱自清 《中国歌谣》:“本来歌谣都是原始的诗,从‘辞’而论,并无分别。”
(5).离别。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晋 陶潜 《拟古九首》诗之三:“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元 无名氏 《梧桐叶》第一折:“临歧分别,一旦恩情成断絶。”《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直送上船,方纔分别。” 峻青 《海啸》第三章八:“这次分别,下一次还不知什么时候见面呢。”
(6).佛教语。谓凡夫之虚妄计度。 唐 白居易 《答次休上人》诗:“禪心不合生分别,莫爱餘霞嫌碧云。”
(7).谓妄加区分。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漢語大詞典》
想 xiǎng《國語辭典》
想 [ xiǎng ]
动- 思索、思考。如:「想办法」、「想不出所以然」。元·马致远〈夜行船·酒病花愁何日彻套·离亭宴煞〉:「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
- 欲、要、打算、希望。如:「想结婚」、「想出国」。《文选·刘琨·劝进表》:「四海想中兴之美,群生怀来苏之望。」
- 推测、猜度。如:「料想」、「推想」、「猜想」。《后汉书·卷七○·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 认为、觉得。如:「你想这样对不对?」、「我想你应该回家一趟。」
- 思念、怀念。如:「想念」。《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望风怀想,能不依依?」唐·杜甫〈客居〉诗:「览物想故国,十年别荒村。」
- 似、像。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杜甫〈东屯月夜〉诗:「数惊闻雀噪,暂睡想猿蹲。」
- 念头、意念。如:「梦想」、「理想」、「不作此想」。《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萧洒出尘之想。」
證 zhèng《國語辭典》
證 [ zhèng ]
動- 告發。《說文解字·言部》:「證,告也。」《論語·子路》:「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 用憑據、事實來表明或斷定。如:「證明」、「證實」。《莊子·秋水》:「證曏今故,故遙而不悶、掇而不跂,知時無止。」
- 憑據。如:「人證」、「停車證」、「借書證」。
- 病症、症候。如:「三焦辨證」、「血分證」。《列子·周穆王》:「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證。」
前修 qián xiū
见“ 前脩 ”。 ——《漢語大詞典》
一例 yī lì
(1).一律;同等。《公羊传·僖公元年》:“臣子一例也。”《史记·礼书》:“诸侯藩辅,臣子一例,古今之制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至於盐粟贵贱,市价高下,所在一例。”《红楼梦》第十四回:“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便是狗罢,也不能一例而论的。”
(2).一种规则或体制。 宋 张载 《横渠易说·下经》:“ 王弼 於此无咎,又别立一例,只旧例亦可推行。” 宋 真德秀 《跋虞复之<春秋大义>》:“夫《易》之一卦一爻,为义各异,而谓《春秋》以一例该众事可乎?”
(3).犹言照例。《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前两天还不过一例儿的叫声 戴婶子 华太太 。”
(4).一个例证。 郑振铎 《水浒传的演化》八:“这也许是所谓‘师出有名’的一例吧。” ——《漢語大詞典》
(2).一种规则或体制。 宋 张载 《横渠易说·下经》:“ 王弼 於此无咎,又别立一例,只旧例亦可推行。” 宋 真德秀 《跋虞复之<春秋大义>》:“夫《易》之一卦一爻,为义各异,而谓《春秋》以一例该众事可乎?”
(3).犹言照例。《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前两天还不过一例儿的叫声 戴婶子 华太太 。”
(4).一个例证。 郑振铎 《水浒传的演化》八:“这也许是所谓‘师出有名’的一例吧。” ——《漢語大詞典》
天堂 tiān táng
(1).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跟“地狱”相对。《宋书·夷蛮传·天竺婆黎国》:“叙地狱则民惧其罪,敷天堂则物欢其福。” 唐 慧能 《坛经》:“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 元 李翀 《日闻录》:“为祸福於冥冥,使有罪者出之地狱,置之天堂也。”
(2).常喻美好的生活环境。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一折:“你孩儿心顺处便是天堂。” 清 薛福成 《天堂地狱说》:“夫诗书之味,山水之娱,妙景良辰,赏心乐事,皆天堂也。”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二:“你娘讲的对,从前过的是地狱生活,现在好比进了天堂。”
(3).指额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徐谓礼相术》:“﹝ 贾似道 ﹞驰马出游湖山……有布裘道者瞪视曰:‘官人可自爱重,将来功名不在 韩魏公 下。’ 贾 意其见侮,不顾而去。既而醉博平康,至於破面。他日復遇道者,顿足惊嘆曰:‘可惜!可惜!天堂已破,必不能令终矣。’其后悉验。” 欧阳山 《高干大》第一章:“他用手摸一摸娃娃的天堂,烧得怕人。” ——《漢語大詞典》
(2).常喻美好的生活环境。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一折:“你孩儿心顺处便是天堂。” 清 薛福成 《天堂地狱说》:“夫诗书之味,山水之娱,妙景良辰,赏心乐事,皆天堂也。”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二:“你娘讲的对,从前过的是地狱生活,现在好比进了天堂。”
(3).指额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徐谓礼相术》:“﹝ 贾似道 ﹞驰马出游湖山……有布裘道者瞪视曰:‘官人可自爱重,将来功名不在 韩魏公 下。’ 贾 意其见侮,不顾而去。既而醉博平康,至於破面。他日復遇道者,顿足惊嘆曰:‘可惜!可惜!天堂已破,必不能令终矣。’其后悉验。” 欧阳山 《高干大》第一章:“他用手摸一摸娃娃的天堂,烧得怕人。” ——《漢語大詞典》
住 zhù《國語辭典》
住 [ zhù ]
動- 長期居留。如:「我住在臺北市。」唐·崔顥〈長干曲〉四首之一:「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 歇宿。如:「借住一宿」。
- 停止。如:「住手」、「住口」。《紅樓夢·第七回》:「只見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圍棋。周瑞家的將花送上,說明緣故。他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謝。」
- 表示牢固或穩當。如:「記住」、「拿住」、「站住」。《紅樓夢·第三三回》:「賈政還欲打時,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
- 表示停頓或靜止。如:「愣住了」、「呆住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