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国士(國士)guó shì
(1).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左传·成公十六年》:“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战国策·赵策一》:“ 知伯 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宋 黄庭坚 《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以 张良 、 韩信 之才,不识为国士。”
(2).一国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墨子·公孟》:“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今子非国士也,岂能成学又成射哉!”《荀子·子道》:“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 王先谦 集解:“国士,一国勇力之士。”
(3). 太平天囯 改翰林为“囯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改翰林为囯士,谓其学识超乎一囯,以囯士待之,自克以囯士报也。” ——《漢語大詞典》
(2).一国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墨子·公孟》:“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今子非国士也,岂能成学又成射哉!”《荀子·子道》:“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 王先谦 集解:“国士,一国勇力之士。”
(3). 太平天囯 改翰林为“囯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改翰林为囯士,谓其学识超乎一囯,以囯士待之,自克以囯士报也。” ——《漢語大詞典》
风流(風流)fēng liú
(1).风流动或流逝。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未穷观而极览,忽云散而风流。”参见“ 风流云散 ”。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副-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副-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据 ( 據 ) jù/jū《國語辭典》
据 [ jū ]
- 参见「[[拮据]]」条。
蜀 shǔ《國語辭典》
蜀 [ shǔ ]
名- 朝代名:➊ 参见「蜀汉 」条。➋ 十国之一。起讫年不详。王建建立,为后唐所灭。历史上称为「前蜀」。➌ 参见「[[后蜀]]」条。
- 大陆地区四川省的简称。秦时隶属巴、蜀二郡属地,故简称为「蜀」。
宗臣 zōng chén
(1).与君主同宗之臣。《国语·鲁语下》:“ 公父文伯 之母欲室 文伯 ,饗其宗老…… 师亥 闻之曰:‘善哉!男女之饗,不及宗臣;宗室之谋,不过宗人。’”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文忠答赵履常》:“ 赵公 啟 文忠 曰:‘当思所以谋当路者,毋徒议之而已。’ 文忠 答以‘公为宗臣,固当思所以谋,如某不过朝廷一议事之臣尔。’” 清 李渔 《玉搔头·弄兵》:“ 屈原 今日投江死,我向潢池盗弄兵,同一宗臣心事别,此求实事彼求名。”
(2).世所敬仰的名臣。《汉书·萧何曹参传赞》:“ 淮阴 、 黥布 等已灭,唯 何 参 擅功名,位冠羣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庆流苗裔,盛矣哉!” 颜师古 注:“言为后世之所尊仰,故曰宗臣也。”《南史·袁昂传》:“ 昂 在朝謇諤,世号宗臣。”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惟 神宗 日月之明,知公愈深。公虽请老,有大政事,必手詔访问,又追论定策之勋,以告天下,宠及其子孙,然后小人不敢復议,雍容进退,卒为宗臣。” 明 方孝孺 《尚友五赞·韩忠献公》:“堂堂 魏公 , 宋 之宗臣。” ——《漢語大詞典》
(2).世所敬仰的名臣。《汉书·萧何曹参传赞》:“ 淮阴 、 黥布 等已灭,唯 何 参 擅功名,位冠羣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庆流苗裔,盛矣哉!” 颜师古 注:“言为后世之所尊仰,故曰宗臣也。”《南史·袁昂传》:“ 昂 在朝謇諤,世号宗臣。”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惟 神宗 日月之明,知公愈深。公虽请老,有大政事,必手詔访问,又追论定策之勋,以告天下,宠及其子孙,然后小人不敢復议,雍容进退,卒为宗臣。” 明 方孝孺 《尚友五赞·韩忠献公》:“堂堂 魏公 , 宋 之宗臣。” ——《漢語大詞典》
鱼水(魚水)yú shuǐ
(1).比喻夫妻相得或男女情笃。语本《管子·小问》:“ 管仲 曰:‘然公使我求 宁戚 , 宁戚 应我曰:“浩浩乎!”吾不识。’婢子曰:‘《诗》有之: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家室,而安召我居? 宁子 其欲室乎?’”《敦煌曲子词·送征衣》:“今世共你如鱼水,是前世因缘,两情准拟过千年。” 明 高濂 《玉簪记·词媾》:“ 文君 幸见 相如 ,两下情同鱼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鬼妻》:“ 泰安 聂鹏云 ,与妻某鱼水甚谐。”
(2).比喻君臣相得。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先主 ﹞於是与 亮 情好日密。 关羽 、 张飞 等不悦, 先主 解之曰:‘孤之有 孔明 ,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復言。’” 唐 武则天 《唐明堂乐章·迎送王公》:“君臣德合,鱼水斯同。” 五代 和凝 《宫词》之五九:“君圣臣贤鱼水契,鸿基须贺永清平。” 陈子范 《狂吟》诗之二:“忍説君臣鱼水乐, 匈奴 不是霸王才。”
(3).泛喻关系亲密无间。 唐 孟郊 《夜集》诗:“但嘉鱼水合,莫令云雨乖。” 李瑛 《雪夜》诗:“军民鱼水情谊深,夜半只觉浑身暖。”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君臣相得。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先主 ﹞於是与 亮 情好日密。 关羽 、 张飞 等不悦, 先主 解之曰:‘孤之有 孔明 ,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復言。’” 唐 武则天 《唐明堂乐章·迎送王公》:“君臣德合,鱼水斯同。” 五代 和凝 《宫词》之五九:“君圣臣贤鱼水契,鸿基须贺永清平。” 陈子范 《狂吟》诗之二:“忍説君臣鱼水乐, 匈奴 不是霸王才。”
(3).泛喻关系亲密无间。 唐 孟郊 《夜集》诗:“但嘉鱼水合,莫令云雨乖。” 李瑛 《雪夜》诗:“军民鱼水情谊深,夜半只觉浑身暖。” ——《漢語大詞典》
失 shī《國語辭典》
失 [ shī ]
动- 丢掉、遗落。如:「丧失」、「遗失」、「失而复得」、「失魂落魄」。
- 错过、纵放。如:「错失良机」、「机不可失」。
- 找不到。如:「迷失方向」。《楚辞·屈原·九章·惜诵》:「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
- 违背、不合乎。如:「失常」、「失态」、「失礼」。
- 错误。如:「过失」、「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吞 tūn《國語辭典》
吞 [ tūn ]
动- 不加以咀嚼就整个咽下去。如:「吞服药丸」、「狼吞虎咽」、「囫囵吞枣」。《晋书·卷九五·艺术传·单道开传》:「恒服细石子,一吞数枚,日一服,或多或少。」唐·杜甫〈渼陂行〉:「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
- 兼并、消灭。如:「侵吞」、「独吞」。汉·桓宽《盐铁论·轻重》:「其后彊吞弱 大兼小,并为六国。」《三国演义·第三三回》:「袁绍存日,常有吞辽东之心。」
- 包含、容纳。如:「气吞山河」。《文选·陆机·辩亡论上》:「喟然有吞江浒之志,一宇宙之气。」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 姓。如汉代有吞景云。
吴 ( 吳 ) wú《國語辭典》
- 「吳 」的異體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