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卉换槁叶,芳荑抽宿莽。
昔人筑雩坛,群巫此歌舞。
骄阳煽蕴隆,吁叹以降雨。
良辰岁时和,遗迹林壑古。
枯卉换槁叶,芳荑抽宿莽。
徜徉沂水上,童冠七或五。
春袖风乎兹,缋绣无火黼。
千载想佳人,不仕东国鲁。
异彼三子撰,圣师独予取。
吾友赵隐君,笑唾卿相组。
猿鸟听新咏,点瑟时一鼓。
汉歌曾罔闻,楚台未渠数。
泠泠列御寇,肯尔哙等伍。
骄阳煽蕴隆,吁叹以降雨。
良辰岁时和,遗迹林壑古。
枯卉换槁叶,芳荑抽宿莽。
徜徉沂水上,童冠七或五。
春袖风乎兹,缋绣无火黼。
千载想佳人,不仕东国鲁。
异彼三子撰,圣师独予取。
吾友赵隐君,笑唾卿相组。
猿鸟听新咏,点瑟时一鼓。
汉歌曾罔闻,楚台未渠数。
泠泠列御寇,肯尔哙等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枯 kū《國語辭典》
枯 [ kū ]
形- 草木失去生機。如:「枯木逢春」。唐·李白〈蜀道難〉:「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元·馬致遠〈天淨沙·枯藤老樹昏鴉〉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 乾、乾涸。如:「枯井」、「海枯石爛」、「枯魚之肆」。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五九:「眾鳥集榮柯,窮魚守枯池。」
- 憔悴、瘦瘠。《荀子·修身》:「安燕而血氣不惰,勞勸而容貌不枯。」《後漢書·卷四五·袁安傳》:「魂魄飛揚,形容已枯。」
- 油料作物經榨油後剩餘的渣滓,多製成餅狀,供飼料、肥料之用。如:「茶枯」、「油枯」。
- 中醫上稱半身不遂的病為「枯」。
卉 huì《國語辭典》
卉 [ huì ]
名- 草类植物的总称。如:「奇卉」、「花卉」。《尔雅·释草》:「卉,草。」晋·郭璞·注:「卉,百卉总名。」《诗经·小雅·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换 ( 換 ) huàn
换 [ huàn ]
- 给人东西同时从他那里取得别的东西:交~。对~。~工。~文。兑~。
- 更改,变:变~。更(gēng )~。~马(喻撤换担负某项职务的人,含贬义)。~样。~气。~言之(换句话说)。
槁 gǎo《國語辭典》
槁 [ gǎo ]
形- 乾癟枯瘦的。如:「枯槁」、「槁木死灰」。《墨子·耕柱》:「舍今之人而譽先王,是譽槁骨也」。
- 枯木。《商君書·弱民》:「秦師至鄢郢,舉若振槁。」
叶 ( 葉 ) yè/xié《國語辭典》
- 「協 」的異體字。
芳 fāng《國語辭典》
芳 [ fāng ]
名- 花草的香气。《说文解字·艸部》:「芳,香艸。」清·段玉裁·注:「香艸当作艸香。」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唐·柳宗元〈南中荣橘柚〉诗:「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
- 香草、花草。如:「孤芳自赏」。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远芳侵古道,晴翠连荒城。」宋·罗愿《尔雅翼·卷二·茞》:「王逸章句曰:『行清洁者佩芳。』」
- 比喻美好的德性或声誉。如:「流芳百世」。
- 对人的敬称。如:「芳翰」、「芳仪」、「芳名」。
- 美好的。如:「芳姿」、「芳辰」。南朝宋·刘铄〈拟行行重行行诗〉:「芳年有华月,佳人无还期。」
荑 yí/tí《國語辭典》
荑 [ tí ]
名- 草木初生时的嫩芽。《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一》:「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唐·白居易〈东墙夜合树去秋为风雨所摧今年花时怅然有感〉诗:「碧荑红楼今何在?风雨飘将去不回。」
- 借指女子柔细的手。如:「柔荑」、「香荑」。
荑 [ yí ]
动- 除去田里的野草。《周礼·地官·稻人》:「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八·周礼音义上》:「荑,音夷。」
抽 chōu《國語辭典》
抽 [ chōu ]
动- 引出。如:「抽丝」、「抽纱」。《广韵·平声·尤韵》:「抽,引也。或作䌷,䌷引其端绪也。」
- 将放在中间的东西取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戌怒抽戈逐王子围,弗及。」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从全部中取出一部分。如:「抽税」、「抽空」、「抽签」、「从一叠信中抽出一封来。」
- 除去。《仪礼·丧服》:「缌者十五升,抽其半。」
- 萌发、长出。如:「稻子抽穗」、「抽出嫩芽」。唐·韩愈〈苦寒〉诗:「草木不复抽,百味失苦甜。」
- 吸。如:「抽烟」、「抽水」、「倒抽了一口气。」
- 收、缩。如:「抽筋」、「抽搐」。宋·苏轼〈李颀秀才善画山以两轴见寄仍有诗次韵答之〉:「诗句对君难出手,云泉劝我早抽身。」
- 鞭、打。如:「拿鞭子抽你一顿。」
宿莽 sù mǎng
(1).经冬不死的草。《楚辞·离骚》:“朝搴 阰 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王逸 注:“草冬生不死者, 楚 人名曰宿莽。” 唐 独孤及 《垂花坞醉后戏题》诗序:“道士 张太和 伐薪为堰,封土以壅澮,余亦命薙氏治芜秽而剗宿莽。” 清 史震林 《高阳台》词:“垄头宿莽堪哀,有青青细草,禁得霜摧。”
(2).特指墓前野草。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观潮》:“不见射弩英雄,玉匣又陈宿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至座有良朋,车裘可共;迨宿莽既滋,妻子陵夷,则车中人望望然去之矣。”
(3).借指死亡。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今朝握手江湖上,劝蚤晚抛尘网,朱颜暗里销,白髮愁中长,你看今古英雄俱宿莽。”
(4).卷施草。《尔雅·释草》“卷施草拔心不死” 晋 郭璞 注:“宿莽也。” 郝懿行 义疏:“凡草通名莽,惟宿莽是卷施草之名也。”《太平御览》卷九九八引《南越志》:“ 寧乡县 草多卷施, 江 淮 间谓之宿莽。” ——《漢語大詞典》
(2).特指墓前野草。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观潮》:“不见射弩英雄,玉匣又陈宿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至座有良朋,车裘可共;迨宿莽既滋,妻子陵夷,则车中人望望然去之矣。”
(3).借指死亡。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今朝握手江湖上,劝蚤晚抛尘网,朱颜暗里销,白髮愁中长,你看今古英雄俱宿莽。”
(4).卷施草。《尔雅·释草》“卷施草拔心不死” 晋 郭璞 注:“宿莽也。” 郝懿行 义疏:“凡草通名莽,惟宿莽是卷施草之名也。”《太平御览》卷九九八引《南越志》:“ 寧乡县 草多卷施, 江 淮 间谓之宿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