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腊月过湓城,聆我幽脩卧云壑。
吾乡少年多龌龊,投老家山犹恋著。何异醯鸡舞瓮天,肯信十方无壁落。
羡君壮怀慕远举,万里云山行荦确。荆江洞庭虚浩渺,敛裓浮杯心自若。
去年腊月过湓城,聆我幽脩卧云壑。朅来相从慰契阔,笑语逸发惊猿鹤。
春风又复卷征衣,问子东去将何为。广陵城西古佛刹,中有老禅吾所师。
当年与君共伏役,妙道彷佛窥藩篱。别来星霜叹已久,夜梦往往神魂驰。
真金虽已出顽矿,锻鍊岂厌增钳锤。纵横法缚断除尽,了了方为狮子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去年 qù nián
刚过去的一年。 唐 杜甫 《前苦寒行》之二:“去年 白帝 雪在山,今年 白帝 雪在地。” 宋 苏轼 《中秋月》诗之一:“殷勤去年月,瀲灧古城东。憔悴去年人,卧病破窗中。”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去年羽书来,中枢失筹策。” 丁玲 《奔》:“去年的收成听说很好。” ——《漢語大詞典》
腊月(臘月)là yuè
农历十二月。《史记·陈涉世家》:“腊月, 陈王 之 汝阴 ,还至 下城父 。” 唐 骆宾王 《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游招隐寺》诗:“緑竹寒天笋,红蕉腊月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腊月的日子格外易过,不觉又到了新年。” 丁玲 《母亲》三:“ 曼贞 赶回来的那天,已是腊月中旬了。” ——《漢語大詞典》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 超出:~于。~度(dù)。~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 错误:~错。记~。
-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 姓。
湓城
唐 王维 送杨少府贬郴州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唐 元稹 酬乐天得稹所寄纻丝布白轻庸制成衣服以诗报之 湓城万里隔巴庸,纻薄绨轻共一封。
唐 白居易 浔阳岁晚寄元八郎中庾三十二员外 可怜白司马,老大在湓城。
唐 李群玉 桑落洲 颓云晦庐岳,微鼓辨湓城。 ——《骈字类编》
唐 元稹 酬乐天得稹所寄纻丝布白轻庸制成衣服以诗报之 湓城万里隔巴庸,纻薄绨轻共一封。
唐 白居易 浔阳岁晚寄元八郎中庾三十二员外 可怜白司马,老大在湓城。
唐 李群玉 桑落洲 颓云晦庐岳,微鼓辨湓城。 ——《骈字类编》
聆 líng《國語辭典》
聆 [ líng ]
动- 倾耳细听。如:「聆听」。《文选·张衡·思玄赋》:「聆广乐之九奏兮,展泄泄以肜肜。」唐·李善·注:「聆,听也。」《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诗》:「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幽 yōu《國語辭典》
幽 [ yōu ]
形- 隐微的。《史记·卷二四·乐书》:「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
- 深远的。如:「幽远」。《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唐·韩偓〈春闷〉诗:「相思不相信,幽恨更谁知。」
- 僻静的。如:「幽静」。《文选·张华·情诗二首之一》:「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
- 清新、雅致的。如:「幽雅」、「清幽」。《老残游记·第八回》:「上去有块平地,都是栽的花木,映著月色,异常幽秀。」
- 昏暗不明的。如:「幽暗」。《商君书·禁使》:「今夫幽夜,山陵之大,而离娄不见。」《西游记·第六七回》:「黑云漠漠遮星汉,灯火无光遍地幽。」
- 退隐的。如:「幽居」。晋·陶渊明〈命子诗〉:「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 囚禁。如:「幽禁」。《荀子·王霸》:「官人失要则死,公侯失礼则幽。」
- 鬼神。《北史·卷二五·尉元传》:「夫至孝通灵,至顺感幽。」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
- 参见「幽冥 」条。
脩 xiū《國語辭典》
修 [ xiū ]
名- 干肉条。《周礼·天官·膳夫》:「凡肉修之颁赐,皆掌之。」
- 参见「[[束修]]」条。
- 姓。如汉代有修炳。
- 干枯、枯萎。《诗经·王风·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修矣。」
- 研习。《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老子修道德。」通「修」。
- 打扫、洗涤。《礼记·中庸》:「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汉·郑玄·注:「修,谓扫粪也。」
- 长、久、远。《楚辞·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选·潘岳·西征赋》:「生有修短之命。」通「修」。
- 美善。《楚辞·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文选·张衡·思玄赋》:「伊中情之信修兮。」
卧云(卧雲)wò yún
喻指隐居。 唐 白居易 《酬元郎中书怀见赠》诗:“终身拟作卧云伴,逐月须收烧药钱。” 唐 方干 《寄李频及第》诗:“弟子已攀桂,先生犹卧云。” 前蜀 韦庄 《和陆谏议将赴阙怀阳羡山居》:“道开烧药鼎,僧寄卧云衣。” ——《漢語大詞典》
壑 hè《國語辭典》
壑 [ huò ]
名- 谷、沟。如:「丘壑」、「沟壑」、「千山万壑」。唐·王维〈终南山〉诗:「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浮生六记·卷二·闲情记趣》:「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 坑洞。《孟子·滕文公上》:「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