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各相勉,行歌咏南陔。
归骖慕乡土,欲止不可能。朝发华阴祠,日夕过灞陵。
风林散轻雨,山店明春灯。忽忆旧时路,别来如更增。
蟏蛸缀檐牙,游子行到家。邻里登墙头,顾望纷且哗。
堂前列车马,堂上生光华。何以为亲寿,宫衣明绣花。
草堂近终南,采兰日往来。兄弟各相勉,行歌咏南陔。
亲心日以悦,亲颜日以开。閒时语家庆,笑指庭中槐。
春潭水烟青,春岸杏花赤。宛转沙上径,依依记行迹。
濯缨清浅流,还坐旧苔石。鸥鹭了不惊,遥应识归客。
春分酒初熟,香满青门店。匹马随双童,穿林复经堑。
夜窗清梦里,花笔生彩焰。好是南山灵,相寻索诗欠。
我思何所在,乃在樊川沚。斜月照虚梁,微风动芳芷。
悠悠抱沈念,脉脉感前喜。尺练难重持,春冰限双鲤。
君陂水多鱼,我湖山有鹊。一飞与一潜,各自相娱乐。
同游京辇下,十载镇如昨。昨夜问君行,朝来宦情薄。
君才比天马,高躅不可蹈。我心寔亡羊,多岐赖君导。
关山一为别,轮轸何时到。感激木瓜篇,琼琚愧相报。
枕书卧南窗,月黑灯不明。遥夜无近梦,深交有遐情。
鸣琴写幽怀,调苦弦亦清。曲罢不成寝,高林啼曙莺。
秣马西送君,行行古城阴。长亭短亭路,千里万里心。
春绿变山草,连连冈与岑。归林渺烟光,彷佛闻车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兄弟 xiōng dì
(1).哥哥和弟弟。《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诗·小雅·常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郑玄 笺:“人之恩亲,无如兄弟之最厚。”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婚媾不通,兄弟永絶。” 元 李直夫 《冻苏秦》第二折:“兄弟如同手足,手足断了再难续。”
(2).姐妹。古代姐妹亦称兄弟。《孟子·万章上》:“ 弥子 之妻与 子路 之妻,兄弟也。”《明史·费宏传》:“ 宏 从弟编修 寀 ,其妻与 濠 妻,兄弟也。”
(3).古代对同姓宗亲的称呼。《仪礼·丧服》:“大夫之子於兄弟,降一等。” 郑玄 注:“兄弟,犹言族亲也。”《诗·小雅·常棣序》:“常棣,燕兄弟也。” 孔颖达 疏:“兄弟者,共父之亲,推而广之,同姓宗族皆是也。”
(4).古代对姻亲之间同辈男子的称呼。因亦借指婚姻嫁娶。《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联兄弟。” 郑玄 注:“兄弟,昏姻嫁娶也。” 孙诒让 正义:“谓异姓兄弟也。”《仪礼·曾子问》:“如壻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弔……壻已葬,壻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而弗敢嫁,礼也。”《公羊传·僖公二十五年》:“其言来逆妇何?兄弟辞也。” 何休 注:“ 宋 鲁 之间名结婚姻为兄弟。”
(5).古代对亲戚的统称。《诗·小雅·伐木》:“籩豆有践,兄弟无远。” 郑玄 笺:“兄弟,父之党,母之党。”《仪礼·士冠礼》:“兄弟毕袗去。” 郑玄 注:“兄弟,主人亲戚也。” 清 凤韶 《凤氏经说·九族无外兄弟有外》:“经称兄弟,同异姓皆有之。”
(6).指同姓国家。《书·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 孔 传:“以蕃屏王室,以和协同姓之邦。”《晏子春秋·问上七》:“昔吾先君 桓公 ,有 管仲 夷吾 保乂 齐国 ,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纠合兄弟,抚存 冀州 。” 张纯一 校注:“谓兄弟之国。”《史记·晋世家》:“ 曹 , 叔振鐸 之后; 晋 , 唐叔 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
(7).比喻两者相似,不相上下。《论语·子路》:“子曰:‘ 鲁 卫 之政,兄弟也。’” 何晏 集解:“ 鲁 , 周公 之封; 卫 , 康叔 之封。 周公 康叔 既为兄弟, 康叔 睦於 周公 ,其国之政,亦如兄弟。” 邢昺 疏:“此章 孔子 评论 鲁 卫 二国之政相似,如 周公 康叔 之为兄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孟阳 景阳 ,才綺而相埒,可谓 鲁 卫 之政,兄弟之文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在 中国 的王道,看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8).泛称意气相投或志同道合的人。亦以称友情深笃的人。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二折:“兄弟每,量 唐童 何足道哉!”《水浒传》第七五回:“ 吴用 道:‘哥哥,你休执迷!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兄弟们发怒?’”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兄弟们,酒喝够了,快吃饭吧!” 清 刘大櫆 《送张闲中序》:“於是吾徒夙与 张君 有兄弟之好者,各为歌诗以送之。”
(9).对弟弟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思量了,兄弟 欢郎 忒年纪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王爵 见了兄弟病势,已到十分,涕泣道:‘怎便狼狈至此?’”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伯夷 ﹞把手一摆,意思是请兄弟在阶沿上坐下。”
(10).男子自称。《老残游记》第三回:“那年,兄弟署 曹州 的时候,几乎无一天无盗案。” 孙中山 《国民会议足以解决中国内乱》:“诸君,兄弟向来主张和平统一的人。” ——《漢語大詞典》
(2).姐妹。古代姐妹亦称兄弟。《孟子·万章上》:“ 弥子 之妻与 子路 之妻,兄弟也。”《明史·费宏传》:“ 宏 从弟编修 寀 ,其妻与 濠 妻,兄弟也。”
(3).古代对同姓宗亲的称呼。《仪礼·丧服》:“大夫之子於兄弟,降一等。” 郑玄 注:“兄弟,犹言族亲也。”《诗·小雅·常棣序》:“常棣,燕兄弟也。” 孔颖达 疏:“兄弟者,共父之亲,推而广之,同姓宗族皆是也。”
(4).古代对姻亲之间同辈男子的称呼。因亦借指婚姻嫁娶。《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联兄弟。” 郑玄 注:“兄弟,昏姻嫁娶也。” 孙诒让 正义:“谓异姓兄弟也。”《仪礼·曾子问》:“如壻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弔……壻已葬,壻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而弗敢嫁,礼也。”《公羊传·僖公二十五年》:“其言来逆妇何?兄弟辞也。” 何休 注:“ 宋 鲁 之间名结婚姻为兄弟。”
(5).古代对亲戚的统称。《诗·小雅·伐木》:“籩豆有践,兄弟无远。” 郑玄 笺:“兄弟,父之党,母之党。”《仪礼·士冠礼》:“兄弟毕袗去。” 郑玄 注:“兄弟,主人亲戚也。” 清 凤韶 《凤氏经说·九族无外兄弟有外》:“经称兄弟,同异姓皆有之。”
(6).指同姓国家。《书·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 孔 传:“以蕃屏王室,以和协同姓之邦。”《晏子春秋·问上七》:“昔吾先君 桓公 ,有 管仲 夷吾 保乂 齐国 ,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纠合兄弟,抚存 冀州 。” 张纯一 校注:“谓兄弟之国。”《史记·晋世家》:“ 曹 , 叔振鐸 之后; 晋 , 唐叔 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
(7).比喻两者相似,不相上下。《论语·子路》:“子曰:‘ 鲁 卫 之政,兄弟也。’” 何晏 集解:“ 鲁 , 周公 之封; 卫 , 康叔 之封。 周公 康叔 既为兄弟, 康叔 睦於 周公 ,其国之政,亦如兄弟。” 邢昺 疏:“此章 孔子 评论 鲁 卫 二国之政相似,如 周公 康叔 之为兄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孟阳 景阳 ,才綺而相埒,可谓 鲁 卫 之政,兄弟之文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在 中国 的王道,看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8).泛称意气相投或志同道合的人。亦以称友情深笃的人。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二折:“兄弟每,量 唐童 何足道哉!”《水浒传》第七五回:“ 吴用 道:‘哥哥,你休执迷!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兄弟们发怒?’”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兄弟们,酒喝够了,快吃饭吧!” 清 刘大櫆 《送张闲中序》:“於是吾徒夙与 张君 有兄弟之好者,各为歌诗以送之。”
(9).对弟弟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思量了,兄弟 欢郎 忒年纪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王爵 见了兄弟病势,已到十分,涕泣道:‘怎便狼狈至此?’”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伯夷 ﹞把手一摆,意思是请兄弟在阶沿上坐下。”
(10).男子自称。《老残游记》第三回:“那年,兄弟署 曹州 的时候,几乎无一天无盗案。” 孙中山 《国民会议足以解决中国内乱》:“诸君,兄弟向来主张和平统一的人。” ——《漢語大詞典》
各 gè/gě《國語辭典》
各 [ gè ]
代- 指代一定群体中的不同个体本身。如:「各自」。《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 每。如:「各个」。《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令外国客遍观各仓库府藏之积。」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副-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动-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 职官名:➊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勉 miǎn《國語辭典》
勉 [ miǎn ]
动- 强迫人去做能力不够、或不愿意做的事。如:「勉强」。
- 鼓励。如:「劝勉」、「嘉勉」、「互勉」。
- 勤奋、努力。如:「勤勉」、「奋勉」。
行歌 xíng gē
边行走边歌唱。借以发抒自己的感情,表示自己的意向、意愿等。《晏子春秋·杂上十二》:“ 梁丘据 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三国演义》第三五回:“久闻使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未敢輒造;故行歌於市,以动尊听耳。” 清 孙枝蔚 《贫士诗》:“行歌每负薪,听者勿沾巾。” ——《漢語大詞典》
咏 ( 詠 ) yǒng《國語辭典》
- 「咏 」的异体字。
南陔 nán gāi
《诗·小雅》篇名。六笙诗之一,有目无诗。《南陔》、《白华》、《华黍》为前三篇,是燕飨之乐。《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有其义而亡其辞。”《仪礼·乡饮酒礼》:“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后用为奉养和孝敬双亲的典实。《文选·束晳〈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父母。” 唐 杨炯 《幽兰赋》:“丛兰正滋,美庭幃之孝子,循南陔而采之。” 宋 苏轼 《送程建用》诗:“空餘南陔意,太息北堂冷。”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忍菴先生》:“今吾儿邀天之幸,得上公车,稍可伸北闕南陔之思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