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縳 zhuàn/juàn《國語辭典》
䌸 [ zhuàn ]
名- 白色细绢。《说文解字·糸部》:「䌸,白鲜卮也。」《集韵·去声·线韵》:「䌸,双䌸,致缯也,纺熟丝为之。」
䌸 [ chuán ]
动- 缚、绑。《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闾丘婴以帷缚其妻而载之,与申鲜虞乘而出。」
茅 máo《國語辭典》
茅 [ máo ]
名- 植物名。禾本科白茅属,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茎细,各节具有白色短细毛。春季先开花后生叶。叶似稻。圆柱形白色穗状花序。颖果密生白色长软毛,能随风远布。叶可制蓑衣、织席,地下嫩茎味甜可食。
- 姓。如秦代有茅焦。
直 zhí《國語辭典》
直 [ zhí ]
形- 不弯曲的。如:「笔直」、「直线」。
- 不邪曲,没有私心的。如:「正直」、「耿直」。
- 纵的、竖的。如:「直行书写」、「铅直线」。
- 行为或性格坦白爽快。如:「心直口快」、「直性子」。
- 呆板、僵硬。如:「两眼发直」、「双腿僵直」。
- 但、只、不过。《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竟然、居然。金·元好问〈水调歌头·恨人闲〉词:「恨人闲、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水浒传·第一回》:「我直如此有眼不识真师,当面错过。」
- 没有间隔的。参见「直达 」条。
- 抵得上。《史记·卷三○·平准书》:「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通「值」。
- 抵挡。《汉书·卷二三·刑法志》:「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锐士。」
- 当班、站勤。《金史·卷一七·哀宗本纪上》:「日二人直,备顾问。」通「值」。
- 报酬、酬金。《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 姓。如汉代有直不疑。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吴 ( 吳 ) wú《國語辭典》
- 「吳 」的異體字。
山巅(山巔)shān diān
亦作“ 山颠 ”。 山顶。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诗·小雅·渐渐之石》“维其卒矣” 汉 郑玄 笺:“卒者崔巍也。谓山巔之末也。” 唐 杜甫 《夔州歌十绝句》之四:“ 赤甲 白盐 俱刺天,閭阎繚绕接山巔。” 鲁迅 《集外集拾遗·怀旧》:“山颠乔木虽略负日脚,而山趺之田禾已受夜气。” 萧乾 《初冬过三峡》:“过 瞿塘峡 ,山巅积雪跟云絮几乎羼在一起。” ——《漢語大詞典》
绕 ( 繞 ) rào
绕 [ rào ]
- 缠:~线。缠~。
- 纠缠,弄迷糊:~嘴。~口令。
- 走弯曲迂回的路:~远。~道。~越。
- 围着转:~场一周。围~。环~。
屋 wū《國語辭典》
屋 [ wū ]
名- 房舍。如:「茅屋」、「住屋」、「房屋」。
- 房间。如:「这屋子光线充足。」
- 车盖。《文选·张衡·东京赋》:「輹弩重旃,朱旄青屋。」《辽史·卷五五·仪卫志一》:「平头辇,常行用之。制如逍遥,无屋。」
- 帐幕。《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墨子·节葬下》:「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又必多为屋幕。」通「幄」。
森森 sēn sēn
(1).树木繁密貌。 晋 潘岳 《怀旧赋》:“坟垒垒而接垄,柏森森以攒植。” 唐 常沂 《禁中青松》诗:“映殿松偏好,森森列禁中。” 郭小川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这片土地哟,一直是荒草森森!”
(2).指茂密的树木或其浓荫。 五代 齐己 《夏日林下作》诗:“烦暑莫相煎,森森在眼前。” 元 耶律楚材 《题平阳李君实此君轩》诗:“环榻森森荫好凉,此君风味詎能忘。”
(3).众多貌。 晋 张协 《杂诗》之四:“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二:“真朋何森森,合景恣游宴。”
(4).丰满修长貌。 晋 曹毗 《鹦鹉赋》:“森森修尾,蔚蔚红臆。”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
(5).蔚然兴盛貌。 宋 苏轼 《王仲至侍郎见惠稚栝种之礼曹北垣下今百馀日矣蔚然有生意喜而作诗》:“谁知积雨后,寒芒晓森森。” 朱德 《太行有感》诗:“远望春光镇日阴, 太行 高耸气森森。”
(6).高耸貌。《晋书·庾敳传》:“﹝ 敳 ﹞目 嶠 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多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仰望森森的宫墙,隔断了春天,隔断了人世。”
(7).幽暗貌。 五代 齐己 《短歌寄鼓山长老》:“行围坐遶同一色,森森影动旃檀香。”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森森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口,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 刘白羽 《珍珠》:“树影森森,水声潺潺。” 刘白羽 《火》:“哪里还有我的家,只剩下黑森森三个大炸弹坑。”
(8).昏沉貌;昏乱貌。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近老者多罢去也,已森森不遑也。”《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刚要上刑,不想大尹忽然一个头晕,险些儿跌下公坐。自觉头目森森,坐身不住。”《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我如今头目森森然,莫知所之。”
(9).凉貌;寒冷貌。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三折:“有时节透顶炎炎,有时节彻骨森森。” 鲁迅 《花边文学·知了世界》:“然而秋风来了,凉森森的一天比一天凉。”
(10).威严可畏貌。 清 施润章 《重刻〈何大复诗集〉序》:“ 李空同 虎视鹰扬,望之森森。”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仿佛这威严森森的单于,时常在悲哀地沉思着什么。”
(11).战栗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驀闻人道,森森地諕得魂离壳。”
(12).严谨有序貌。 唐 元结 《酬裴云客》诗:“符印随坐起,守位常森森。” 明 方孝孺 《常山教谕王府君行状》:“揖拜进退,森森如度。” 郭沫若 《苏联纪行·七月十三日》:“道旁有杨树,桑树,白杨,森森成列,浓荫迭地。”
(13).味道纯正浓郁。 宋 苏轼 《橄榄》诗:“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谏笋谏果》:“ 周益公 诗云……君看齿颊留餘味,端为森森正且严。”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张琦》:“ 白斋 诗如饮苦酒、食諫果,森森自有正味。” ——《漢語大詞典》
(2).指茂密的树木或其浓荫。 五代 齐己 《夏日林下作》诗:“烦暑莫相煎,森森在眼前。” 元 耶律楚材 《题平阳李君实此君轩》诗:“环榻森森荫好凉,此君风味詎能忘。”
(3).众多貌。 晋 张协 《杂诗》之四:“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二:“真朋何森森,合景恣游宴。”
(4).丰满修长貌。 晋 曹毗 《鹦鹉赋》:“森森修尾,蔚蔚红臆。”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
(5).蔚然兴盛貌。 宋 苏轼 《王仲至侍郎见惠稚栝种之礼曹北垣下今百馀日矣蔚然有生意喜而作诗》:“谁知积雨后,寒芒晓森森。” 朱德 《太行有感》诗:“远望春光镇日阴, 太行 高耸气森森。”
(6).高耸貌。《晋书·庾敳传》:“﹝ 敳 ﹞目 嶠 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多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仰望森森的宫墙,隔断了春天,隔断了人世。”
(7).幽暗貌。 五代 齐己 《短歌寄鼓山长老》:“行围坐遶同一色,森森影动旃檀香。”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森森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口,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 刘白羽 《珍珠》:“树影森森,水声潺潺。” 刘白羽 《火》:“哪里还有我的家,只剩下黑森森三个大炸弹坑。”
(8).昏沉貌;昏乱貌。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近老者多罢去也,已森森不遑也。”《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刚要上刑,不想大尹忽然一个头晕,险些儿跌下公坐。自觉头目森森,坐身不住。”《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我如今头目森森然,莫知所之。”
(9).凉貌;寒冷貌。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三折:“有时节透顶炎炎,有时节彻骨森森。” 鲁迅 《花边文学·知了世界》:“然而秋风来了,凉森森的一天比一天凉。”
(10).威严可畏貌。 清 施润章 《重刻〈何大复诗集〉序》:“ 李空同 虎视鹰扬,望之森森。”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仿佛这威严森森的单于,时常在悲哀地沉思着什么。”
(11).战栗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驀闻人道,森森地諕得魂离壳。”
(12).严谨有序貌。 唐 元结 《酬裴云客》诗:“符印随坐起,守位常森森。” 明 方孝孺 《常山教谕王府君行状》:“揖拜进退,森森如度。” 郭沫若 《苏联纪行·七月十三日》:“道旁有杨树,桑树,白杨,森森成列,浓荫迭地。”
(13).味道纯正浓郁。 宋 苏轼 《橄榄》诗:“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谏笋谏果》:“ 周益公 诗云……君看齿颊留餘味,端为森森正且严。”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张琦》:“ 白斋 诗如饮苦酒、食諫果,森森自有正味。” ——《漢語大詞典》
种松(种松)
陶宗仪 题许彦清松鹤轩诗 奕奕高轩结搆成,种松养鹤遂閒情。 ——《分类字锦》
树 ( 樹 ) shù
树 [ shù ]
-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 种植,培育:~艺(“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
- 立,建立:~立。~敌。
- 量词,相当于“株”、“棵”:一~梅花。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