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使君搜句穷天壤,异物嵇含尚未知。

陈恭尹清代〕《柬于连平南溟索香海棠花二首 其一

草木文章日以滋,奇香美色尽于诗。使君搜句穷天壤,异物嵇含尚未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使君搜句穷天异物

使君 shǐ jūn
(1). 汉 时称刺史为使君。《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2).尊称州郡长官。《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张松 ﹞还,疵毁 曹公 ,劝 璋 自絶,因説 璋 曰:‘ 刘豫州 ,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 唐 张籍 《苏州江岸留别乐天》诗:“莫忘使君吟咏处, 汝坟湖 北 武丘 西。” 宋 王禹偁 《寒食》:“使君慵不出,愁坐读《离骚》。”
(3).对人的尊称。 清 秋瑾 《柬某君》诗:“苍天有意磨英骨,青眼何人识使君?”
尊称奉命出使的人。《汉书·王訢传》:“使君顓杀生之柄,威震郡国。” 颜师古 注:“为使者,故谓之使君。”《后汉书·寇恂传》:“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 清 方文 《送左三山先生巡按浙江》诗:“四岳分巡狩,东方属使君。”  ——《漢語大詞典》
搜句 sōu jù
寻求佳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是以搜句忌於颠倒,裁章贵於顺序;斯固情趣之指归,文笔之同致也。” 唐 李中 《宿青溪米处士幽居》诗:“静虑同搜句,清神旋煮茶。” 宋 苏轼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诗:“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漢語大詞典》
穷天(窮天)qióng tiān
(1).谓季冬时节。《文选·颜延之〈北使洛〉诗》:“阴风振凉野,飞雪瞀穷天。” 李善 注:“穷天,谓季冬之日月穷尽也。”
(2).终天;毕生。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怀痛穷天,死不闭目。” 宋 曾巩 《杂诗》之三:“穷天破大惑,更觉功业久。”
(3).高入天际。 南朝 宋 鲍照 《凌烟楼铭》序:“重树穷天,通原尽目。” 元 倪瓒 《垂虹亭》诗:“飞云忽入户,去鸟欲穷天。”  ——《漢語大詞典》
壤 rǎng《國語辭典》

壤 [ rǎng ]

  1. 松软的泥土。《说文解字·土部》:「壤,柔土也。」《书经·禹贡》:「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
  2. 耕地。《管子·八观》:「壤地肥饶,则桑麻易植也。」
  3. 地。如:「天壤之别」。唐·李白〈南都行〉:「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
  4. 疆域、地区。如:「接壤」、「穷乡僻壤」。《左传·哀公元年》:「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
  5. 古代一种游戏用的玩具。参见「[[击壤]]」条。
  1. 接连。《史记·卷六九·苏秦传》:「且夫韩、魏之所以重畏秦者,为与秦接境壤界也。」
  1. 丰收。《庄子·庚桑楚》:「居三年,畏垒大壤。」
异物(異物)yì wù
(1).珍奇的东西。《书·旅獒》:“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史记·刺客列传》:“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 荆軻 所欲。” 唐 元稹 《驯犀》诗:“ 贞元 之岁贡驯犀, 上林 置圈官司养……行地无疆费传驛,通天异物罹幽枉。”
(2).特指稀有的美食。《史记·郑世家》:“ 子公 之食指动,谓 子家 曰:‘佗日指动,必食异物。’及入, 灵公 进黿羹, 子公 笑曰:‘果然!’”
(3).不同之事;其他事物。《左传·定公元年》:“ 三代 各异物, 薛 焉得有旧?” 杨伯峻 注:“物犹事也,时不同,事各异。”《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尹知章 注:“异物,谓异事非其所当习者。”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使各专其业而不见异物,惧异物之足以害其业也。”
(4).指其他事因。《墨子·尚同中》:“故古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名垂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一举而入有功。所以然者,无他故异物,从 狐偃 之谋,假 颠頡 之脊也。”
(5).怪物。指妖魔鬼怪之类。《文选·宋玉〈高唐赋〉》:“卒愕异物,不知所出。縰縰莘莘,若生於鬼,若生於神。” 李周翰 注:“言其异物卒然而出,令人惊怪,不知从来。縰縰莘莘,如鬼神出入矣。”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 仲躬 乃当时命匠,令一信者与匠同入井中,但见异物,即令收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彼虽异物,情亦犹人。”
(6).指已死的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 司马贞 索隐:“谓死而形化为鬼,是为异物。” 唐 孟浩然 《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诗:“故人成异物,过客独潸然。” 明 徐渭 《〈蒋扶沟公诗〉序》:“未更寒暄,伯已化为异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新郎》:“骸骨衣裳,无可验证,何知吾儿遂为异物!”
(7).特指人死后遗体。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 箕山 之侧与 潁水 之湄。”
(8).指人类以外的生物。《文选·贾谊〈鵩鸟赋〉》:“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 张铣 注:“异物,则鵩也。” 唐 韩愈 《杂说》之三:“然吾观於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於禽兽异物者希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彼虽异物,情亦犹人。”  ——《漢語大詞典》
嵇 jī《國語辭典》

嵇 [ jī ]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嵇康。
含 hán《國語辭典》

含 [ hán ]

  1. 东西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吞下。如:「含著药片。」汉·刘熙《释名·释饮食》:「含,合也,合口亭之也。」《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
  2. 里面藏著,存在著。如:「含水分」、「含养分」、「含苞待放」。《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
  3. 包容、容纳。如:「包含」。《易经·坤卦·文言曰》:「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 怀著。如:「含怒」、「含恨」、「含羞带怯」、「含情脉脉」。唐·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5. 忍受、忍耐。如:「茹苦含辛」。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含垢忍耻,与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含 [ hàn ]

  1. 古代塞在死者嘴里的珠玉。《广韵·去声·勘韵》:「琀,送死口中玉。亦作含。」《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汉·何休·解诂:「缘生以事死,不忍虚其口。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贝,春秋之制也。」《战国策·赵策三》:「邹、鲁之臣,生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通「琀」。
  1. 一种古代礼俗。将珠玉塞在死者的嘴里,称为「含」。《左传·襄公十九年》:「二月甲寅,(荀偃)​卒,而视,不可含。」《礼记·檀弓下》:「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
尚 shàng《國語辭典》

尚 [ shàng ]

  1. 尊崇、仰慕。如:「尚文」、「尚武」。《墨子·尚贤上》:「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2. 主管其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通「掌」。
  3. 仰攀婚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1. 犹、还。如:「他至今尚未结婚。」《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 」
  2. 尚且、况且。《老子·第二三章》:「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3. 希望,表示祈求。如:「尚飨」。唐·韩愈〈汴州东 西水门记〉:「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尚俾来者知作之所始。」
  1. 姓。如汉代有尚长。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