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一朵青莲花,玉女翻盆墨云软。
阮元〔清代〕《题家藏汉延熹华岳庙碑轴子》
太华三峰削不成,夜来碧色无深浅。仙人染作延熹碑,飘带人间止三卷。
长垣一册归商丘,但损偏旁最完善。华阴东郭又一函,椒花馆中见者鲜。
我今快得四明本,玉轴绨囊示尊显。丰全范钱三百年,入我楼中伴《文选》。
惊心动魄竹垞语,七尺岩岩辟空展。浑金璞玉天所成,幡然不受人裁剪。
唐宋题字皆分明,卫公两款夹额篆。全身平列廿二行,波磔豪釐尽能辨。
一字一朵青莲花,玉女翻盆墨云软。已巳摹镌向北湖,市石察书书佐遣。
湖边更刻泰山碑,岳色双双照人眼。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字 yī zì
(1).一个字。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
(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 蔡邕 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 魏 正始 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馀录·一字三字石经》:“ 蔡中郎 所书,祇有隶体。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隶三体。 汉 刻本无一字之名, 魏 晋 而下,称 汉 刻为一字,取别于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个别名。 明 黄宗羲 《宋元学案·紫薇学案》:“﹝ 紫薇 门人﹞ 林之奇 ,字 少颖 ,一字 拙斋 。”
(5).指简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陈师道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诗之三:“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贽 《感事二绝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 黄州 。”
(6).谓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诗:“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 吴融 《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暉。”
(7).京剧髯口之一种。 苏少卿 《平剧手册·髯口》:“一字,满口之须而短只寸许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鲁智深 等用;红一字, 典韦 等用。”
(8).中药量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风散:亦脚蜈蚣(炙)半条……麝香一字,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漢語大詞典》
(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
(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 蔡邕 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 魏 正始 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馀录·一字三字石经》:“ 蔡中郎 所书,祇有隶体。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隶三体。 汉 刻本无一字之名, 魏 晋 而下,称 汉 刻为一字,取别于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个别名。 明 黄宗羲 《宋元学案·紫薇学案》:“﹝ 紫薇 门人﹞ 林之奇 ,字 少颖 ,一字 拙斋 。”
(5).指简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陈师道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诗之三:“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贽 《感事二绝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 黄州 。”
(6).谓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诗:“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 吴融 《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暉。”
(7).京剧髯口之一种。 苏少卿 《平剧手册·髯口》:“一字,满口之须而短只寸许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鲁智深 等用;红一字, 典韦 等用。”
(8).中药量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风散:亦脚蜈蚣(炙)半条……麝香一字,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漢語大詞典》
一朵(一朵)
唐 张又新 牡丹 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
唐 崔道融 楚怀王 宫花一朵掌中开,缓急翻为敌国媒。
唐 章孝标 刘侍中宅盘花紫蔷薇 从开一朵朝衣色,免踏尘埃看杂花。
唐 杜牧 山石榴 一朵佳人玉钗上,秪疑烧却翠云鬟。
唐 刘得仁 监试莲花峰 翠拔千寻直,青危一朵秾。
唐 裴谐 观修处士画桃花图歌 堪怜彩笔似东风,一朵一枝随手发。
唐 徐凝 白人 泥郎为插珑璁钗,争教一朵牙云落。
唐 曹松 寒食日题杜鹃花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
唐 子兰 千叶石榴花 一朵花开千叶红,开时又不藉春风。
宋 范成大 嗅梅 雪意勒花愁未解,背阴一朵寒先退。
元 郝经 天赐夫人词 黑风当筵灭红烛,一朵仙桃降天外。 ——《骈字类编》
唐 崔道融 楚怀王 宫花一朵掌中开,缓急翻为敌国媒。
唐 章孝标 刘侍中宅盘花紫蔷薇 从开一朵朝衣色,免踏尘埃看杂花。
唐 杜牧 山石榴 一朵佳人玉钗上,秪疑烧却翠云鬟。
唐 刘得仁 监试莲花峰 翠拔千寻直,青危一朵秾。
唐 裴谐 观修处士画桃花图歌 堪怜彩笔似东风,一朵一枝随手发。
唐 徐凝 白人 泥郎为插珑璁钗,争教一朵牙云落。
唐 曹松 寒食日题杜鹃花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
唐 子兰 千叶石榴花 一朵花开千叶红,开时又不藉春风。
宋 范成大 嗅梅 雪意勒花愁未解,背阴一朵寒先退。
元 郝经 天赐夫人词 黑风当筵灭红烛,一朵仙桃降天外。 ——《骈字类编》
青莲(青蓮)qīng lián
(1).青色莲花。瓣长而广,青白分明。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发青莲於王宫,验奇花於陆地。” 胡之骥 注:“ 观音大士 生於王宫,坐青莲花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呾叉始罗国》:“掬除洒扫,涂香散花,更採青莲,重布其地,恶疾除愈,形貌增妍,身出名香,青莲同馥。”
(2).指像青莲一样的颜色。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紫紺之堂临水,青莲之臺带风。”
(3).喻佛眼。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序》:“从容满月,照耀青莲。” 倪璠 注:“《维摩经》曰:‘目浄修广如青莲。’” 宋 苏辙 《魏佛狸歌》:“青莲湛然俛下视,击鉦卷斾抽行营。”《古尊宿语录》卷十一:“上堂云:青莲视瞬已多繁, 迦叶 微微笑自谩。”
(4).佛教以为莲花清净无染。故常用以指称和佛教有关的事物。(1)指佛寺。 唐 刘长卿 《戏赠干越尼子歌》:“亭亭独立青莲下,忍草禪枝绕精舍。” 宋 苏轼 《同王胜之游蒋山》诗:“朱门收画戟,紺宇出青莲。”自注:“ 荆公 宅已为寺。” 明 高启 《题黄鹤仙人画》诗:“緑桂骚人宅,青莲释子宫。”(2)指佛经。 唐 刘禹锡 《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诗:“繁露传家学,青莲译梵书。”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妙霓》:“以是口诵青莲,虔皈摩朅;手裁紫凤,巧迈因祗。”(3)犹净土。佛家所谓极乐世界。 唐太宗 《为战阵处立寺诏》:“望法鼓所振,变炎火於青莲;清梵所闻,易苦海於甘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紫綬金章,錮蔽了白马青莲旧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莲。’”
(5).指 九华山 。 九华山 在 安徽省 青阳县 南二十里,旧名 九子山 。九峰犹如莲花削成,故称 九华山 。 唐 曹唐 《望九华寄池阳杜员外》诗:“差差玉剑寒鋩利,褭褭青莲翠叶重。” 明 周浈 《舟中望九华山》诗:“刻削冠青莲,雕鏤矗丹笋。” 清 吴瞻泰 《自题莲花峰顶试泉图》诗:“万仞青莲上,梯云为试泉。”
(6).见“ 青莲居士 ”。 ——《漢語大詞典》
(2).指像青莲一样的颜色。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紫紺之堂临水,青莲之臺带风。”
(3).喻佛眼。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序》:“从容满月,照耀青莲。” 倪璠 注:“《维摩经》曰:‘目浄修广如青莲。’” 宋 苏辙 《魏佛狸歌》:“青莲湛然俛下视,击鉦卷斾抽行营。”《古尊宿语录》卷十一:“上堂云:青莲视瞬已多繁, 迦叶 微微笑自谩。”
(4).佛教以为莲花清净无染。故常用以指称和佛教有关的事物。(1)指佛寺。 唐 刘长卿 《戏赠干越尼子歌》:“亭亭独立青莲下,忍草禪枝绕精舍。” 宋 苏轼 《同王胜之游蒋山》诗:“朱门收画戟,紺宇出青莲。”自注:“ 荆公 宅已为寺。” 明 高启 《题黄鹤仙人画》诗:“緑桂骚人宅,青莲释子宫。”(2)指佛经。 唐 刘禹锡 《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诗:“繁露传家学,青莲译梵书。”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妙霓》:“以是口诵青莲,虔皈摩朅;手裁紫凤,巧迈因祗。”(3)犹净土。佛家所谓极乐世界。 唐太宗 《为战阵处立寺诏》:“望法鼓所振,变炎火於青莲;清梵所闻,易苦海於甘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紫綬金章,錮蔽了白马青莲旧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莲。’”
(5).指 九华山 。 九华山 在 安徽省 青阳县 南二十里,旧名 九子山 。九峰犹如莲花削成,故称 九华山 。 唐 曹唐 《望九华寄池阳杜员外》诗:“差差玉剑寒鋩利,褭褭青莲翠叶重。” 明 周浈 《舟中望九华山》诗:“刻削冠青莲,雕鏤矗丹笋。” 清 吴瞻泰 《自题莲花峰顶试泉图》诗:“万仞青莲上,梯云为试泉。”
(6).见“ 青莲居士 ”。 ——《漢語大詞典》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名-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 有花的。如:「花季」。
-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玉女 yù nǚ
(1).对他人之女的美称。《礼记·祭统》:“故国君取夫人之辞曰:‘请君之玉女,与寡人共有敝邑。’” 郑玄 注:“言玉女者,美言之也。君子於玉比德焉。”《史记·秦本纪》:“乃妻之 姚 姓之玉女。” 唐 张谔 《三日岐王宅》诗:“玉女贵妃生,嫛婗始发声。” 宋 黄庭坚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诗:“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2).美女。《吕氏春秋·贵直》:“ 惠公 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 高诱 注:“玉女,美女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一夕,悉化为玉女,惑其徒。”《宣和遗事》前集:“到晚后乘龙车凤輦,去三十六宫二十四苑闲游,有多少天仙玉女。”
(3).仙女。《神异经·东荒经》:“﹝ 东王公 ﹞恒与一玉女投壶。”《楚辞·贾谊〈惜誓〉》:“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於后车。” 朱熹 集注:“玉女, 青要 、 乘弋 等也。”《文选·张衡〈思玄赋〉》:“载 太华 之玉女兮,召 洛浦 之 虙妃 。” 刘良 注:“玉女, 太华 神女。” 唐 李商隐 《寄远》诗:“ 桓娥 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 清 龚自珍 《戒将归文》:“造亭亭之高宫兮,接玉女於云涯。”
(4).常与“金童”对举,指侍奉仙人的女童。《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一时仙乐数声,画阁开处,左有金童,右有玉女。”
(5).草名,即女萝。《尔雅·释草》:“蒙,玉女。” 郭璞 注:“蒙,即唐也,女萝别名。” ——《漢語大詞典》
(2).美女。《吕氏春秋·贵直》:“ 惠公 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 高诱 注:“玉女,美女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一夕,悉化为玉女,惑其徒。”《宣和遗事》前集:“到晚后乘龙车凤輦,去三十六宫二十四苑闲游,有多少天仙玉女。”
(3).仙女。《神异经·东荒经》:“﹝ 东王公 ﹞恒与一玉女投壶。”《楚辞·贾谊〈惜誓〉》:“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於后车。” 朱熹 集注:“玉女, 青要 、 乘弋 等也。”《文选·张衡〈思玄赋〉》:“载 太华 之玉女兮,召 洛浦 之 虙妃 。” 刘良 注:“玉女, 太华 神女。” 唐 李商隐 《寄远》诗:“ 桓娥 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 清 龚自珍 《戒将归文》:“造亭亭之高宫兮,接玉女於云涯。”
(4).常与“金童”对举,指侍奉仙人的女童。《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一时仙乐数声,画阁开处,左有金童,右有玉女。”
(5).草名,即女萝。《尔雅·释草》:“蒙,玉女。” 郭璞 注:“蒙,即唐也,女萝别名。” ——《漢語大詞典》
翻盆 fān pén
(1).犹倾盆。形容雨雪极大。 唐 杜甫 《白帝》诗:“ 白帝 城中云出门, 白帝 城下雨翻盆。” 宋 苏辙 《和子瞻雪浪斋》:“激泉飞水行亦冻,穷边腊雪如翻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次日,方晡,暴雨翻盆。”
(2).形容气盛。 宋 黄庭坚 《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诗:“举杯意气欲翻盆,倒卧虚樽将八九。” ——《漢語大詞典》
(2).形容气盛。 宋 黄庭坚 《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诗:“举杯意气欲翻盆,倒卧虚樽将八九。” ——《漢語大詞典》
墨 mò《國語辭典》
墨 [ mò ]
名- 书画用的黑色颜料。如:「石墨」、「笔墨」。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一缄情泪红犹湿,满纸春愁墨未干。」
- 书画用的各色颜料。如:「蓝墨」、「红墨」。
- 文字、文章或知识。如:「胸无点墨」、「惜墨如金」、「舞文弄墨」。
- 字画的代称。如:「墨宝」。宋·欧阳修〈唐颜鲁公法帖〉:「此本墨迹在予亡友王子野家。」
- 古代肉刑之一。在罪人脸上刺刻染墨。《书经·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锾。」汉·孔安国·传:「刻其颡而涅之曰墨刑。」
- 墨家的简称。如:「儒墨」。《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 姓。如战国时宋国有墨翟。
- 黑色如墨的。如:「墨菊」、「墨绿」。《孟子·滕文公上》:「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
- 贪污的。如:「墨吏」。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名-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 姓。如漢代有云敞。
-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软 ( 軟 ) ruǎn
软 [ ruǎn ]
- 柔,与“硬”相对:柔~。~席。~卧。~缎。~话(温和的话)。~绵绵。
- 懦弱:~弱。欺~怕硬。
- 容易被感动或动摇:心~。耳~。
- 不用强硬的手段进行:~磨(mó)。~禁。~刀子(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折磨或腐蚀的手段)。
- 没有气力:两腿发~。货色~。工夫~。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