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嗟时文兴,古书相捍隔。
汪懋麟〔清代〕《题黄俞邰千顷斋书册目》
羲皇本多事,横空为一画。遂为文字祖,后来纷简策。
贻祸到秦焰,诗书受奇厄。汉兴稍搜辑,残缺良可惜。
作者东西京,自是竞纂释。各为一家言,牛要几千尺。
历代有撰著,纯杂理须辟。胜国重淹雅,名藩富经籍。
下逮学士家,典坟亦充积。所嗟时文兴,古书相捍隔。
盈箱未必窥,但取耳目赫。四海莽多故,遗编毁兵革。
余尝入三馆,颠倒触履迹。散乱无全书,饥鼠饱永夕。
牙签悉断割,缥缃为地席。小胥间盗窃,千万无什百。
余欲叫九阍,笑者颇啧啧。执卷发长喟,谁为共考覈。
归来蓬户下,敝簏恣怡怿。妄想宛委山,渔猎快夙癖。
但愁十指短,难探海中璧。古人目十行,一览不再绎。
我读未终卷,记忆悔忙迫。聪明天所限,人事况役役。
意欲专一经,守约或有益。藏书羡黄子,塞屋地苦窄。
浩瀚六万卷,丹铅尽先泽。父书既善读,而且保乱逆。
江山有变迁,此书无改易。黄子固多才,孝思实无射。
他时购遗书,造君千顷宅。不须鼍错来,边生吐胸膈。
发君四库藏,光辉照金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所 suǒ《國語辭典》
所 [ suǒ ]
名- 地方、处所。《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
- 恰当的位置。如:「死得其所」。《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 量词。计算建筑物的单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学校」。
- 约略计算之词。多置于数量、单位之后。《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续汉书志·第一一·天文志中》:「彗星出天船北,长二尺所。」
- 机关或机构的名称。如:「区公所」、「派出所」、「研究所」。
- 姓。如汉代有所忠、所辅。
- 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唐·杜甫〈示从孙济〉诗:「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国语·鲁语上》:「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 假设、如果。《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虚字。置在动词前,暗示动作达到的事物。如:「前所未闻」。《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与「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的意思。如:「他的作品为一般青年人所喜爱。」
- 相当于「尚」、「还」。《乐府诗集·卷四六·清商曲辞三·无名氏·懊侬歌十四首之三》:「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嗟 jiē《國語辭典》
嗟 [ jiē ]
歎- 表示感傷、哀痛的語氣。唐·韓愈〈祭田橫墓文〉:「死者不復生,嗟余去此其從誰!」唐·張籍〈西州〉詩:「嗟我五陵間,農者罷耘耕。」
- 表示贊美的語氣。《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嗟乎!此真將軍矣!」
- 招呼聲。《書經·費誓》:「公曰:『嗟!人無譁,聽命。』」《禮記·檀弓》:「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 發語詞,無義。《文選·張衡·西京賦》:「群窈窕之華麗,嗟內顧之所觀。」
嗟 [ jiè ]
- 參見「咄嗟 」條。
嗟 [ juē ]
- (一)之又音。
时文(時文)shí wén
(1).当代的文明。指礼乐制度等。《文选·张协〈七命〉》:“羣萌反素,时文载郁。” 吕向 注:“时文,谓礼乐也。” 唐 郑絪 《唐享太庙乐章》:“於穆时文,受天明命。”
(2).当时的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
(3).时下流行的文体。旧时对科举应试文体的通称。 唐 宋 时指律赋。 明 清 时特指八股文。 宋 文天祥 《跋李龙庚殿策》:“士虽有圣贤之资,倘非俯首时文,无自奋之路。”《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若是三家村一个小孩子,粗粗里记得几篇烂旧时文,遇了个盲试官,乱圈乱点,睡梦里偷得个进士到手。”《儒林外史》第三六回:“门生觉得自己时文到底不在行。”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上》:“虽豪杰之士,亦不得不以有用之心力,消磨於无用之时文。” ——《漢語大詞典》
(2).当时的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
(3).时下流行的文体。旧时对科举应试文体的通称。 唐 宋 时指律赋。 明 清 时特指八股文。 宋 文天祥 《跋李龙庚殿策》:“士虽有圣贤之资,倘非俯首时文,无自奋之路。”《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若是三家村一个小孩子,粗粗里记得几篇烂旧时文,遇了个盲试官,乱圈乱点,睡梦里偷得个进士到手。”《儒林外史》第三六回:“门生觉得自己时文到底不在行。”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上》:“虽豪杰之士,亦不得不以有用之心力,消磨於无用之时文。” ——《漢語大詞典》
兴 ( 興 ) xīng/xìng
兴 [ xīng ]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
-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
-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
- 流行,盛行:时~。新~。
- 准许:不~胡闹。
- 或许:~许。
- 姓。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古书(古書)gǔ shū
(1).指古文尚书。《汉书·王莽传上》:“徵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
(2).泛称传世的古籍。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然古书者虽多,未必尽美。” 宋 曾巩 《〈列女传目录〉序》:“自 唐 之乱,古书之在者少矣。”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桌上有一盆佛手……两三本古书。”亦专指经史之外的古代著作。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述类例》:“书作於经史间,而非经史可附者,概曰古书。”
(3).指隶书以前的古代字体。 唐 张怀瓘 《书断上·八分》:“既言古书,岂得称隶。”
(4).指古人手书。 元 虞集 《题吾子行小篆卷后》:“丹书所载,器亡文存,所尤可思者,古书之不可復见也。” ——《漢語大詞典》
(2).泛称传世的古籍。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然古书者虽多,未必尽美。” 宋 曾巩 《〈列女传目录〉序》:“自 唐 之乱,古书之在者少矣。”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桌上有一盆佛手……两三本古书。”亦专指经史之外的古代著作。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述类例》:“书作於经史间,而非经史可附者,概曰古书。”
(3).指隶书以前的古代字体。 唐 张怀瓘 《书断上·八分》:“既言古书,岂得称隶。”
(4).指古人手书。 元 虞集 《题吾子行小篆卷后》:“丹书所载,器亡文存,所尤可思者,古书之不可復见也。” ——《漢語大詞典》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副-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动-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 职官名:➊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捍隔 hàn gé
阻隔。 伧父 《行政机关之改革》:“且以积习之阻滞,交通之捍隔,机关运用,亦未灵活,则建设之尚未完备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