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著作 zhù zuò
1.用文字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
2.著作的成品。
3.见\"著作郎\"。 ——《漢語大詞典》
2.著作的成品。
3.见\"著作郎\"。 ——《漢語大詞典》
蓬山 péng shān
(1).即 蓬莱山 。相传为仙人所居。 南朝 梁 沈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望 玄洲 而骏驱,指 蓬山 而永騖。” 唐 李商隐 《无题》诗:“ 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旧人重到, 蓬山 路通。”参见“ 蓬莱山 ”。
(2).官署名。秘书省的别称。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更掌蓬山之务,麟图缉謚。”《旧唐书·刘子玄传》:“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 宋 陆游 《喜杨廷秀秘监再入馆》诗:“公去蓬山轻,公归蓬山重。”参见“ 蓬莱 ”。 ——《漢語大詞典》
(2).官署名。秘书省的别称。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更掌蓬山之务,麟图缉謚。”《旧唐书·刘子玄传》:“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 宋 陆游 《喜杨廷秀秘监再入馆》诗:“公去蓬山轻,公归蓬山重。”参见“ 蓬莱 ”。 ——《漢語大詞典》
局 jú《國語辭典》
局 [ jú ]
名- 政府机关或团体分工办事的单位。如:「邮局」、「教育局」、「电信局」。
- 商店的称号。如:「药局」、「书局」。
- 部分。如:「局部麻醉」。《礼记·曲礼上》:「左右有局,各司其局。」唐·孔颖达·正义:「军之在左右,各有部分,不相滥也。」
- 棋盘。唐·杜甫〈江村〉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 量词。计算棋类或球类等活动的单位。如:「对奕两局」、「幸运第七局」。唐·白居易〈因梦有悟〉诗:「款曲数杯酒,从容一局棋。」
- 聚会。如:「饭局」、「牌局」。
- 形势、情况。如:「世局」、「危局」、「顾全大局」、「打破僵局」。《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早看出纪家不是个善终之局。」
- 结构、组织。如:「格局」、「布局」。
- 心胸、器量。如:「局度」。《晋书·卷九三·褚裒传》:「有局量,以干用称。」
- 圈套、陷阱。如:「骗局」、「美人局」。《红楼梦·第一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 弯曲。《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汉·毛亨·传:「局,曲也。」通「跼」。
- 拘束、限制。如:「局限」、「局于一隅」。通「拘」。
- 卷曲。《诗经·小雅·采绿》:「予发曲局。」
- 狭小、不宽广。《管子·白心》:「大者宽,小者局。」《周书·卷四九·异域传·序》:「两仪之间,中土局而庶俗旷。」
职司(職司)zhí sī
(1).职务。《左传·成公二年》:“今叔父克遂有功于 齐 ,而不使命卿镇抚王室,所使来抚余一人,而 巩伯 实来,未有职司於王室,又奸先王之礼。”《后汉书·蔡邕传》:“羣僚恭己於职司,圣主垂拱乎两楹。”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长吉上人淮甸相遇》:“重以超俗韵,顾予贱职司。” 傅彬然 《“五四”前后》:“祭 孔 的仪式很隆重,有职司的人都要穿上像道袍那样的制服。”
(2).主管某职的官员。《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今州县职司,或蒞政无几,便徵召迁转,迎新送旧,纷纷道路,伤财害民,於是为甚。” 唐 杜甫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诗:“职司忧悄悄,郡国诉嗷嗷。”
(3).主管;执掌。 唐 韩愈 《贺雨表》:“臣职司京邑,祈祷实频,青天湛然,旱气转甚。” 清 刘大櫆 《〈严遥青诗集〉序》:“《尧典》、《皋謨》、 唐 虞 之纪载,择当时有道而能文者为史官,以职司其事。” 郭沫若 《文艺论集·天才与教育》:“凡是职司教育的人,凡是养育儿女的人,不可不加以注意。” ——《漢語大詞典》
(2).主管某职的官员。《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今州县职司,或蒞政无几,便徵召迁转,迎新送旧,纷纷道路,伤财害民,於是为甚。” 唐 杜甫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诗:“职司忧悄悄,郡国诉嗷嗷。”
(3).主管;执掌。 唐 韩愈 《贺雨表》:“臣职司京邑,祈祷实频,青天湛然,旱气转甚。” 清 刘大櫆 《〈严遥青诗集〉序》:“《尧典》、《皋謨》、 唐 虞 之纪载,择当时有道而能文者为史官,以职司其事。” 郭沫若 《文艺论集·天才与教育》:“凡是职司教育的人,凡是养育儿女的人,不可不加以注意。” ——《漢語大詞典》
华衮(華衮)huá gǔn
(1).古代王公贵族的多采的礼服。常用以表示极高的荣宠。 晋 范宁 《〈春秋穀梁传〉序》:“一字之褒,宠踰华衮之赠。” 宋 王禹偁 《五哀诗》之一:“毁誉两无私,华衮间萧斧。”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遂身衣学术的华衮,粹然成为儒宗,执贽愿为弟子者綦众。” 明 何景明 《九川行》:“已从华衮补日月,况执彤管排风云。”
(2).《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闕,维 仲山甫 补之。” 孔颖达 疏:“举衮以表君也。”后以“华衮”指君王。 ——《漢語大詞典》
(2).《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闕,维 仲山甫 补之。” 孔颖达 疏:“举衮以表君也。”后以“华衮”指君王。 ——《漢語大詞典》
褒 bāo《國語辭典》
褒 [ bāo ]
动- 穿著宽大的衣服。《说文解字·衣部》:「褒,衣博裾。」
- 称扬、赞许。与「贬」相对而言。《公羊传·隐公元年》:「与公盟者众矣,曷为独褒乎此?」南朝梁·萧统〈文选序〉:「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
- 奖赏。《新唐书·卷一六二·吕元膺传》:「请明枉直,以显褒惩。」
- 国名。周代时所建,故地在今大陆地区陕西省褒城县东南。也称为「有褒」。
- 大。《淮南子·主术》:「一人被之而不褒,万人蒙之而不褊。」《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官属多褒衣大袑,不中节度,自今掾史衣皆令去地三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