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贤侯东道欢相得,期月民谣待袴襦。

杨亿宋代〕《石殿丞通判濮州

龙虎游從分不疏,忽闻新命佐鱼符。
经旬苦雨淹行旆,几曲洪河贯郡图。
浮蚁酒浓频举白,折膠风劲好弯弧。
贤侯东道欢相得,期月民谣待袴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贤侯东道相得期月民谣

贤侯(賢侯)xián hóu
对有德位者的敬称。 三国 魏 邯郸淳 《赠吴处玄诗》:“见养贤侯,於今四祀。” 唐 权德舆 《武公神道碑铭》:“中朝名卿大夫,四方贤侯通人,多与公为道义之交。”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驿里相逢》:“盛德感贤侯,相逢信非偶。” 清 全祖望 《新会张明府惕庵以予将去粤有诸生无福之叹》诗:“孤负贤侯属望奢,几时带草尽开花。”  ——《漢語大詞典》
东道(東道)dōng dào
(1).通往东方的道路。《左传·成公十三年》:“东道之不通,则是 康公 絶我好也。”《史记·陈杞世家》:“ 齐桓公 伐 蔡 ……还过 陈 。 陈 大夫 辕涛 涂恶其过 陈 ,诈 齐 令出东道。” 唐 李嘉祐 《赠别严士元》诗:“东道倘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2).指东部地区。《意林》卷三引 汉 桓谭 《新论》:“ 张子侯 曰:‘ 杨子云 ,西道 孔子 也,乃贫如此。’吾应曰:‘ 子云 亦东道 孔子 也。昔 仲尼 岂独是 鲁 孔子 ,亦 齐 楚 圣人也。’”
(3).主人的代称。 宋 苏轼 《渼陂鱼》诗:“东道无辞信使频,西隣幸有庖虀釅。”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 范仲淹 云:‘兄弟,请你那东道出来,我和他厮见。’” 续范亭 《来南泥湾途中》诗:“下坡復驰三十里,黄杨树下荫草堂。飢渴幸达目的地,东道欣逢 叶季壮 。”参见“ 东道主 ”。
(4).指作东,设宴请客。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一折:“[正末云]哦!我再做个东道,请你那一班落保的都吃一个烂醉何如?”《红楼梦》第三七回:“这原是我起的意,我须得先做个东道,方不负我这番高兴。”
(5).引申指请客的宴席或馈赠的财物。《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怎当得 吴宣教 一些不在心上, 丁惜惜 撒娇撒痴了一会,免不得摆上东道来。”《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但平日与吏房相厚的,送些东道……这叫做官清私暗。”
(6).指赌博的庄家。 清 李渔 《凰求凤·拐偦》:“你们快些出去,我也同几个朋友在里面鬦牌,不要打断牌兴,弄输了我的东道。”  ——《漢語大詞典》
欢 ( 歡 ) huān
欢 [ huān ]
  1. 快乐,高兴:~乐。~庆。~会。~快。~颜。尽~而散。郁郁寡~。
  2. 喜爱,亦指所喜爱的人:心~。新~旧识。
  3. 活跃,起劲,旺盛:~蹦乱跳。~实。机器转得真~。
相得 xiāng de
(1).相配;相称。《易·繫辞上》:“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韩康伯 注:“天地之数各五,五数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礼记·王制》:“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 孙希旦 集解:“地也,邑也,民居也,三者大小众寡必将相称。”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以此见天之数,人之形,官之制,相参相得也。”
(2).彼此投合。《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得驩甚,无厌,恨相知晚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徐公 接见了,见他会説会笑,颇觉相得。”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十:“他是我这次在船上最相得的朋友之一。”
(3).互相联络。《墨子·备梯》:“以白衣为服,以号相得,若此,则云梯之攻败矣。”
(4).会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漳水》:“ 清漳 又东南,与 轑水 相得。”  ——《漢語大詞典》
期月 jī yuè
亦作“朞月”。
(1).一整月。《礼记·中庸》:“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孔颖达 疏:“假令偶有中庸,亦不能期帀一月而守之。”《隶释·汉慎令刘修碑》:“到官朞月,见臣吏勑儿子。”《南史·江紑传》:“年十三,父 蒨 患眼, 紑 侍疾将朞月,衣不解带。” 唐 柳宗元 《朗州员外司户薛君妻崔氏墓志》:“ 元和 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既乳,病肝气逆肺,牵拘左腋,巫医不能已,期月之日,絜服飭容而终。”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李治 ﹞拜命仅期月,即託疾引去矣。”
(2).一整年。《论语·子路》:“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邢昺 疏:“期月,周月也,谓周一年之十二月也。”《后汉书·左雄传》:“观政於亭传,责成於朞月。” 李贤 注:“朞,匝也。谓一岁。”《北史·李远传》:“ 远 敦奬风俗,劝课农桑,肃遏姦非,兼修守御之备。曾未期月,百姓怀之。” 宋 叶适 《终论一》:“若此者,内以朞月之内,尽去民之所患苦;外以二年之外,兵勇士厉可用之於死。”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 周公 何以能化 殷 顽於期月?何以东征而四国是吪耶?”  ——《漢語大詞典》
民谣(民謡)mín yáo
民间流传的歌谣。有的内容与时事政治有关。 宋 王禹偁 《和杨遂贺雨》:“若有民謡起,当歌帝泽春。”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吃苦称冤》:“ 宋 熙寧 间旱,令捕蜥蜴,一时无获,多以壁虎代送官府。民謡有‘壁虎壁虎,你好喫苦’之説。”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听说 四川 有一只民谣,大略是‘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
待 dài/dāi《國語辭典》

待 [ dài ]

  1. 等候。《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2. 防备、抵御。《易经·系辞下》:「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史记·卷七三·白起王翦传》:「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3. 依恃、凭靠。《商君书·农战》:「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4. 对待、照顾。如:「优待」、「款待」、「招待」、「待客之道」、「待人接物」。
  5. 将要、打算。如:「正待出外,却下起大雨来了。」宋·辛弃疾〈最高楼·相思苦〉词:「待不饮,奈何君有恨;待痛饮,奈何吾有病。」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你道我为甚么私离绣榻,待和伊同走天涯。」
  1. 置于句末或句中的语气词。相当于「啊」。宋·何梦桂〈沁园春·孔盖蜺旌〉词:「问韶光九十,何如今待!」

待 [ dāi ]

  1. 逗留、停留。如:「这些银两够你在此地待上十天半个月的。」《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候选教官,因选补无期,家里又待不住,便带了儿子来京。」
袴 kù《國語辭典》
  1. 「褲 」的異體字。
襦 rú《國語辭典》

襦 [ rú ]

  1. 短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鸲鹆跦跦,公在干侯,征褰与襦。」唐·杜甫〈新婚别〉诗:「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2. 幼儿用的围兜。唐·白居易〈阿崔〉诗:「腻剃新胎发,香绷小绣襦。」
  3. 捕捉禽兽用的细密罗网。《周礼·夏官·罗氏》:「罗氏掌罗乌鸟,蜡则作罗襦。」汉·郑玄·注:「襦,细密之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