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莫待海风终夜发,狂随柳絮拥篱根。

张舜民宋代〕《

万里秋风吹鬓发,百年人事倚栏干。
知他落日能多少,偏照淮南几处山。
李白寻仙持玉杖,庾公对月踞胡床。
楼上康庐紫翠环,槛前湓浦转清湾。
帆开三楚苍茫外,路入双林窅霭间。
山长水远连三楚,物态人情又一州。
义帝凭祠宇,梅真隐市廛。
渔歌回寒浦,樵歌入暝烟。
何处转添孤客恨,两溪流水一城花。
人传桂岭与柳关,南北相望一水间。
岭南为贪泉,饮者生贪黩。
岭北为愈泉,宿病皆祛逐。
得移郴岭清凉地,幸免邕江瘴疠侵。
一从投迹三湘外,两度登高五岭间。
但见石城多草木,足知江夏久兴亡。
常思武口与樊山,南北相望一水间。
售用无非竹,依裾尽是麻。
西掖阶前辞御伞,琼林殿后媚春衣。
小园寂寞锁春风,初见梅花一树红。
浮花出晚水,苦节凌霜枝。
十月江南号小春,新阳已放一枝新。
莫待海风终夜发,狂随柳絮拥篱根。
犹作霓裳舞妖态,零红坠粉湿秋根。
青春逐流水,素质独轻微。
叶硬经霜绿,花肥映雪红。
栽培夺天巧,接缀假人功。
四时花不绝。槛中紫艳才盈握,
天上花香暗袭人。彼美出南国,
关山不常有。人拾为衔真可惜,
皮开子落不论钱。正愁春酒尽,
且喜火丹成。姑射团肌雪,
祝融留眼睛。何人栽银杏,
青条数尺间。要有堂堂冠剑叟,
苍然十万甲兵中。勾稽严密不通宾,
因见楸花忆去春。既非扶险阻,
何必问年龄。洲中未种千头橘,
宅畔先栽百本桑。午食易愁藜藿粥,
夜堂无睡数灯花。官园老兵朝入城,
报道新芽已堪摘。玉尺锋稜耸,
银槽样度窊。月中亡桂实,
雨里得天葩。山南之茗先春采,
山北之人及夏尝。为念老亲方见急,
极知旧友不相忘。老来辛苦须自烹,
且勿娉婷腕如玉。香为桃蕊色如麯,
蟹眼松声浮艾绿。黄雀知时节,
清江足稻粱。大裘依古制,
玉辂自隋传。谁题佳句到幽都,
逢着胡儿问大苏。偃松拂尽煎茶石,
苦笋撑开礼斗坛。淡虀苦笋千人供,
青磬莘香一谷传。神妙独数李将军,
安知伯仲非前身。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晚风亦自知人意,
时去时来管送香。异味欲捣虀,
寒香先渍手。桃源在何处。
何劳百响煎。清泉滴沥细如簪,
转尽山腰几百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海风终夜柳絮篱根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1.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3.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1.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1.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2.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1.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待 dài/dāi《國語辭典》

待 [ dài ]

  1. 等候。《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2. 防备、抵御。《易经·系辞下》:「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史记·卷七三·白起王翦传》:「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3. 依恃、凭靠。《商君书·农战》:「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4. 对待、照顾。如:「优待」、「款待」、「招待」、「待客之道」、「待人接物」。
  5. 将要、打算。如:「正待出外,却下起大雨来了。」宋·辛弃疾〈最高楼·相思苦〉词:「待不饮,奈何君有恨;待痛饮,奈何吾有病。」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你道我为甚么私离绣榻,待和伊同走天涯。」
  1. 置于句末或句中的语气词。相当于「啊」。宋·何梦桂〈沁园春·孔盖蜺旌〉词:「问韶光九十,何如今待!」

待 [ dāi ]

  1. 逗留、停留。如:「这些银两够你在此地待上十天半个月的。」《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候选教官,因选补无期,家里又待不住,便带了儿子来京。」
海风 hǎi fēng
①海上刮的风。②气象学上指沿海地带白天从海洋吹向大陆的风。  ——《漢語大詞典》
终夜(終夜)zhōng yè
通宵;彻夜。《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生平供忆想,终夜不成眠。”  ——《漢語大詞典》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 放,射:~射。百~百中。焕~。
  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 散开,分散:~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 打开,揭露:~现。~掘。
  7. 产生,出现:~生。~愤。奋~。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9. 显现,显出:~病。~抖。~憷。
  10. 开始动作:~动。
  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发 [ fà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狂 kuáng《國語辭典》

    狂 [ kuáng ]

    1. 夸大的、傲慢自大。如:「狂妄」、「口出狂言」。《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胡、沈之君幼而狂,陈大夫啮壮而顽。」三国蜀·诸葛亮〈罢来敏教〉:「敏年老狂悖,生此怨言。」
    2. 放纵、放荡。如:「狂放不羁」。《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3. 强烈、猛烈。如:「力挽狂澜」、「狂风骤雨」。宋·贺铸〈宿芥塘佛祠〉诗:「青青穬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
    1. 疯癫。如:「发狂」、「丧心病狂」。《书经·微子》:「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于荒。」汉·孔安国·传:「发疾生狂。」宋·苏轼〈方山子传〉:「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2. 姓。如黄帝时有狂屈竖,春秋时宋国有狂狡。
    1. 任情恣意、不受拘束。如:「狂欢」、「狂笑不已」。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宋·苏舜钦〈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诗:「放歌狂饮不知晓,烂熳酌客山岳颓。」
    2. 急速、快促。如:「狂奔」。《楚辞·屈原·九章·抽思》:「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文选·嵇康·琴赋》:「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
    随 ( 隨 ) suí
    随 [ suí ]
    1. 跟着:~从。~员。~葬。~即(立刻)。~行(xíng )。~身。~喜。~波逐流。~行(hāng )就市。
    2. 顺从,任凭:~意。~口。~宜。~和。~俗。~笔。~遇而安。
    3. 顺便,就着:~带。~手关门。
    4. 像:他长得~他父亲。
    5. 姓。
    柳絮 liǔ xù
    (1).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南朝 梁 庾肩吾 《春日》诗:“桃红柳絮白,照日復随风。”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五:“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宋 苏轼 《和孔密州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红楼梦》第七一回:“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的东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説好了,才不落套。” 杨朔 《〈铁流〉的故事》:“窗外满地正照耀着暖洋洋的太阳光,漫天正飞舞着软绵绵的柳絮。”
    (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无奕 女,左将军 王凝之 妻也。” 刘孝标 注引《妇人集》:“ 谢夫人 名 道藴 ,有文才。所著诗、赋、誄、颂传於世。”后遂以“柳絮”为典,多指才女或佳句。 元 王逢 《读余季女〈怀其夫水宗道诗〉序》:“ 余季女 ……赘同郡 水宗道 。甫踰月, 水 具见 余 水迈柳絮,学不彼若,輒辞归,闭门读书,久不返。”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渔翁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声落梁尘,词超柳絮。愿賡一曲,博笑大方。”
    (3).喻指雪花。《水浒传》第九三回:“是夜刮起东北风,浓云密布,纷纷洋洋,降下一天大雪。明日,众头领起来看时,但见:纷纷柳絮,片片鹅毛。” 明 无名氏 《贫富兴衰》第一折:“四野云迷,雪花飘坠,长空内,柳絮纷飞,裁剪的鹅毛碎。”  ——《漢語大詞典》
    拥 ( 擁 ) yōng
    拥 [ yōng ]
    1. 抱:~抱。
    2. 围着:前呼后~。
    3. 推举,爱护:~戴。~护。
    4. 聚到一块:~挤。簇~。
    5. 具有:~有。
    6. 遮蔽:~蔽(亦作“壅蔽”)。~塞()。
    篱根(籬根)lí gēn
    竹篱近地处。 唐 高适 《宋中遇陈二》诗:“篱根长花草,井上生莓苔。” 唐 皮日休 《秋晚留题鲁望郊居》诗:“簷上落鬭雀,篱根生晚潮。” 清 汤潜 《雁宕载菊寄谢明王子》诗:“日日篱根下,閒吟兴不穷。”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