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恍如听乐周太庙,黄钟大吕皦且纯。

张舜民宋代〕《书节孝先生事实于先生诗编之后

古人往矣名空存,尔来冠带谁其伦。语言渊骞行盗蹠,俯仰不愧何缤缤。

先生道义完且洁,去彼取此非今人。事亲岂但綵衣戏,刻木省定长悲辛。

抛官却扫醉经史,胸中无复留纤尘。履穿袍敝突不墨,辞币与粟甘清贫。

自从秀发到白首,造次于是非一晨。当知有昊悯浇散,先生故出拔斯民。

嗟余禀赋虽不敏,管窥偶幸知所因。讲闻先生亦已久,云为辄以书诸绅。

朅来广陵两阅岁,所得比旧又加亲。此编雅什盈数百,覃思成诵惊余神。

恍如听乐周太庙,黄钟大吕皦且纯。又如典瑞出圭璧,璀璨溢目非玞珉。

伟哉固足信万一,髣髴想见容彬彬。吾皇图治急遗逸,空谷相望推蒲轮。

先生高卧焉得遂,细札匪日颁严闉。重惭缰锁脱无计,洒扫犹阻致此身。

愿言师法不少懈,异日有立逃湮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恍如太庙黄钟大吕

恍如 huǎng rú
好似;仿佛。 宋 陈与义 《出山道中》诗:“高崖落絳叶,恍如人世秋。”《儒林外史》第十回:“此时 蘧公孙 恍如身游 閬苑 、 蓬莱 、 巫山 、 洛浦 。” 茅盾 《公式主义的克服》:“我们闭了眼睛,还恍如那些‘人物’即在跟前。”  ——《漢語大詞典》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1.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了。
乐 [ yuè ]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乐 [ yào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乐 [ lào ]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周 zhōu《國語辭典》

      周 [ zhōu ]

      1. 完密、严谨。如:「周密」、「周详」。《说文解字·口部》:「周,密也。」《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2. 全部、整个。如:「周身」。
      1. 朝代名:➊ ​ 参见「周朝 」条。➋ ​ 参见「[[北周]]」条。➌ ​ 唐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➍ ​ 参见「[[后周]]」条。
      2. 环绕区域的外围部分。如:「四周」、「圆周」、「周围」。
      3. 量词。计算环绕次数的单位。如:「环岛一周」、「绕场两周」。
      4. 满一年。如:「周年」、「周岁」。通「周」。
      5. 姓。如明代有周顺昌。
      1. 环绕。如:「周而复始」。《楚辞·屈原·九歌·湘君》:「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2. 救济、援助。如:「周济」。《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夷王梅赜等并帅支党来附逊,逊倾财帛,周赡经恤。」通「赒」。
      1. 普遍、全、都。如:「众所周知」。《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太庙(太廟)tài miào
      帝王的祖庙。《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唐 韩愈 《请迁玄宗庙议》:“新主入庙,礼合祧藏太庙中第一夹室。”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其祭仪祭器,一如太庙之制。”  ——《漢語大詞典》
      黄钟大吕(黄鐘大吕)huáng zhōng dà lǚ
      见“ 黄鐘大吕 ”。
      黄钟,我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十二律中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常连用形容音乐或文辞庄严、正大、和谐和高妙。《列子·杨朱》:“黄鐘大吕不可从烦奏之舞。何则?其音疏也。”亦作“ 黄钟大吕 ”。《陆象山语录》卷下:“先生之文如黄钟大吕,发达九地,真启 洙 、 泗 、 邹 、 鲁 之秘,其可不传耶?” 毛錡 《〈云帆集〉后记》:“洞萧牧笛,我们固然需要,但我们更需要黄钟大吕。”  ——《漢語大詞典》
      皦 jiǎo《國語辭典》

      皦 [ jiǎo ]

      1. 玉石洁白的样子。《玉篇·白部》:「皦,珠玉白貌。」
      2. 洁白、明亮。《诗经·王风·大车》:「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1. 姓。如明代有皦生光。
      且 qiě/jū《國語辭典》

      且 [ qiě ]

      1. 暂时。如:「你且坐著」。《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民劳,未可,且待之。」
      2. 将要。如:「旦暮且下」。《战国策·齐策一》:「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
      3. 只。宋·苏轼〈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词:「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常在莫披离。」《水浒传·第六五回》:「我自要干大事,那里且报小仇。」
      1. 又、并。如:「老榕树既高且大。」《诗经·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2. 况、何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师老矣,何故退?」《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3. 尚、还。如:「尚且」、「然且不可」。《孟子·公孙丑下》:「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4. 抑、或者。《战国策·齐策四》:「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史记·卷四四 ·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5. 表示同时做两件事情。如:「且歌且舞」、「且战且走」。

      且 [ jū ]

      1. 农历六月。《尔雅·释天》:「六月为且。」
      1. 用于句末,无义。《诗经·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纯 ( 純 ) chún
      纯 [ chún ]
      1. 专一不杂:~粹。~然。单~。~金。~铜。~正。~净。~熟。~度。
      2. 丝:“子曰:‘麻冕,礼也;今也~,俭,吾从众’”。
      3. 大:~嘏(极大的福分)。
      4. 人品的美好:~朴。~真。~厚。~笃。~洁。~稚。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