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雨暘寒燠都不与,

张舜民宋代〕《送薛昌朝赴太原幕府

去国重为客,送君还复归。
天寒雨细光景促,且就东城寺中宿。
寺当蒲坂望屋庐,日暮无由办乔木。
既已唯诺难自由,虽欲一日安可留。
吾辈事势不大殊,此际兴味复何如,
归来愁坐独嗟吁。毕竟岂如村野老,
或尔富民城郭居。雨暘寒燠都不与,
亲戚满眼身不孤。乃知平生走薄官,
正似痴牛引重车。险夷缭络不知止,
祇得终年困道涂。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寒燠不与

雨 yǔ/yù《國語辭典》

雨 [ yǔ ]

  1.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降落的小水滴。如:「春雨」、「梅雨」、「风雨交加」、「秋风秋雨愁煞人」。
  2. 朋友。如:「旧雨新知」。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雨 [ yù ]

  1. 下雨。《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有若传》:「他日,月宿毕,竟不雨。」
  2. 降落、落下。如:「雨雪」、「雨雹」。《淮南子·本经》:「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宋·苏轼〈喜雨亭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3. 滋润、灌溉。唐·孟郊〈终南山下作〉诗:「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唐·鲍溶〈答客〉诗:「劳问圃人终岁事,桔槔声里雨春畦。」
暘 yáng《國語辭典》

旸 [ yáng ]

  1. 日出。《说文解字·日部》:「旸,日出也。」
  1. 晴天。《书经·洪范》:「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一六·水利·浙江水利》:「而青海周官海之流,亦罔潴蓄,以故一遇恒旸,赤地千里,而莫之救也。」
寒燠 hán yù
(1).冷热。《汉书·天文志》:“故日进为暑,退为寒。若日之南北失节,晷过而长为常寒,退而短为常燠。此寒燠之表也,故曰为寒暑。”《汉书·五行志下之上》:“雨旱寒奥,亦以风为本,四气皆乱,故其罚常风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阴阳相沴,寒燠繆节。” 清 赵翼 《渔塘》诗:“维桑可御寒,维柳可纳凉,寒燠各有资,此亦经济方。”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而又因 成都平原 ,寒燠适中,风物清华,彼此都是外籍,又无聚族而居的排外恶习,自然不会发生嫉视异乡人的心理。”
(2).借指时间。一寒一燠,代表一年。 清 陈确 《与刘伯绳书》:“违晤以来,再易寒燠,怀想之私,与时俱增。”
(3).指问候冷暖的应酬话。 唐 白行简 《李娃传》:“与之拜毕,叙寒燠,触类妍媚,目所未覩。”
(4).犹苦乐。《文选·张衡〈东京赋〉》:“同衡律而壹轨量,齐急舒於寒燠。” 薛综 注:“寒燠,犹苦乐。”  ——《漢語大詞典》
都 dū/dōu《國語辭典》

都 [ dū ]

  1. 大城市。如:「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2.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国都」、「京都」、「行都」。
  3. 姓。如汉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1. 定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2. 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3. 总计。《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1. 优雅、优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都 [ dōu ]

  1. 皆。概括全部的意思。如:「都好」、「都是」。
  2. 还、尚且、甚至。如:「他都如此说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动都不动,活像个木头人似的。」
  3. 业已、已经。有加重语气的意味。如:「误会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没用!」
  1. 发语词,无义。《书经·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不与 bù yǔ
不赞成。例如: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马中锡《中山狼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