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受 shòu《國語辭典》
受 [ shòu ]
动- 收得、接获。如:「受到优待」、「受之有愧」。唐·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
- 容纳、容忍。如:「承受」、「受不了」。《易经·咸卦·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唐·杜甫〈南邻〉诗:「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 被、遭到。如:「受挫」、「受冻」、「受批评」、「受惊吓」。
- 中、适合。如:「他说的话很受听。」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 「盡 」的異體字。
艰辛(艱辛)jiān xīn
艰苦。 南朝 陈 徐陵 《为武帝与北齐广陵城主书》:“戎帐艰辛,无乃为弊。” 唐 戴叔伦 《屯田词》:“艰辛歷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京剧《沙家浜》第七场:“新四军、共产党来把敌抗,历尽艰辛、东进 江 南、深入敌后,解放集镇与村庄。” ——《漢語大詞典》
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名-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不足 bù zú
(1).不充足,不够。《荀子·礼论》:“断长续短,损有餘,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计武功,述文德,事覈理举,华不足而实有餘矣。”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屠杀之不足,继之以抢劫、剥尸。”
(2).不可,不能。《荀子·正论》:“浅不足以测深,愚不足以谋知。” 唐 韩愈 《论佛骨表》:“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 孟坚 摘《论语》中字,改河渠为沟洫,实不足以尽其义。”
(3).不值得,不必。《史记·高祖本纪》:“ 章邯 已破 项梁 军,则以为 楚 地兵不足忧,乃渡 河 ,北击 赵 ,大破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余自髫丱之年,便多闻往説,不足备之大典,故繫之小説之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我曾读过野史,死人能起,唤名‘尸蹶’,也是人世所有之事。今日偶然有此,不足为异。”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莽原》如作者多几个,大概是不足虑的。”
(4).不难。《汉书·黥布传》:“ 楚 兵至 滎阳 、 成皋 , 汉 坚守而不动,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 楚 兵不足罢也。” 颜师古 注:“不足者,言易也。”《东观汉记·邓禹传》:“於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 高祖 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北史·李弼传》:“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新唐书·陆贽传》:“陛下在 奉天 、 山南 时,赦令至 山东 ,士卒闻者皆感泣思奋。臣是时知贼不足平。”
(5).犹不尽。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鋭头将军来何迟,令我心中苦不足。” 宋 张先 《偷声木兰花》词:“曾居别乘康 吴 俗,民到於今歌不足。” 宋 范成大 《酹江月》词:“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荒臺遗像,至今嗟咏不足。”
(6).犹不致。《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傅昭仪》:“太子小,而 傅太后 抱养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不足有所妨。” ——《漢語大詞典》
(2).不可,不能。《荀子·正论》:“浅不足以测深,愚不足以谋知。” 唐 韩愈 《论佛骨表》:“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 孟坚 摘《论语》中字,改河渠为沟洫,实不足以尽其义。”
(3).不值得,不必。《史记·高祖本纪》:“ 章邯 已破 项梁 军,则以为 楚 地兵不足忧,乃渡 河 ,北击 赵 ,大破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余自髫丱之年,便多闻往説,不足备之大典,故繫之小説之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我曾读过野史,死人能起,唤名‘尸蹶’,也是人世所有之事。今日偶然有此,不足为异。”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莽原》如作者多几个,大概是不足虑的。”
(4).不难。《汉书·黥布传》:“ 楚 兵至 滎阳 、 成皋 , 汉 坚守而不动,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 楚 兵不足罢也。” 颜师古 注:“不足者,言易也。”《东观汉记·邓禹传》:“於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 高祖 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北史·李弼传》:“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新唐书·陆贽传》:“陛下在 奉天 、 山南 时,赦令至 山东 ,士卒闻者皆感泣思奋。臣是时知贼不足平。”
(5).犹不尽。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鋭头将军来何迟,令我心中苦不足。” 宋 张先 《偷声木兰花》词:“曾居别乘康 吴 俗,民到於今歌不足。” 宋 范成大 《酹江月》词:“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荒臺遗像,至今嗟咏不足。”
(6).犹不致。《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傅昭仪》:“太子小,而 傅太后 抱养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不足有所妨。” ——《漢語大詞典》
解 jiě/jiè/xiè《國語辭典》
解 [ jiě ]
動- 分割、剖分。如:「解剖」。《左傳·宣公四年》:「宰夫將解黿。」《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 分裂、分散。如:「瓦解」、「溶解」、「難分難解」。
- 打開、鬆開、鬆脫。如:「解扣子」、「解開繩子」、「寬衣解帶」。
- 免除、消除。如:「解圍」、「解悶」、「解救」、「解渴」、「調解」。《戰國策·趙策三》:「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 陳述、說明。如:「講解」、「解釋」、「辯解」。
- 曉晤、明白、清楚。如:「理解」、「了解」、「費解」、「大惑不解」。
- 排出汗水或大小便。如:「小解」。漢·王充《論衡·寒溫》:「人中於寒,飲藥行解。」《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於路只推腹痛難忍,幾遍要解。」
- 會、能夠。晉·陶淵明〈九日閑居〉詩:「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一:「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 文體名。古代文體之一,旨在辯論解說。晉·張華《博物志·卷六·文籍考》:「賢者著述曰傳、曰記、曰章句、曰解、曰論、曰讀。」《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乃作進學解以自諭。」
- 答案。如:「不得其解」。
- 見識、看法。如:「獨到的見解」。
解 [ xiè ]
動- 鬆懈、懈怠。《禮記·雜記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虜久屯聚,解弛。」
- 參見「解縣 」條。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解狐。
解 [ jiè ]
名- 參見「解元 」條。
- 官署、官吏辦公的地方。《商君書·墾令》:「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槩。」《文選·左思·吳都賦》:「屯營櫛比,解署棋布。」
- 押送、發遣。如:「押解罪犯」、「蘇三起解」。《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當下喝賜錢酒賞犒捉事人,解這崔寧到臨安府,一一從頭供說。」
- 典當、抵押。《醒世恆言·卷三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你贖典,還是解錢?」《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往典鋪中解了幾十兩銀子。」
- 租用、租借。《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楊三官人同那妻子和當直去客店,解一房歇泊。」《警世通言·卷三七·萬秀娘仇報山亭兒》:「當日天色晚,見一所客店,姊妹兩人解了房,討些飯喫了。」
程 chéng《國語辭典》
程 [ chéng ]
名- 度量衡的总称。《荀子·致仕》:「程者,物之准也。」唐·杨倞·注:「程者,度量之总名也。」
- 事情进行的步骤。如:「过程」、「议程」。
- 法式、规范。如:「章程」、「规程」。
- 距离或道路的一段。如:「路程」、「归程」、「送你一程」。
- 一定的进度。如:「课程」、「日程」。
- 姓。如宋代有程颢、程颐。
- 衡量、估计。《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展 zhǎn《國語辭典》
展 [ zhǎn ]
動- 翻轉、轉動。《說文解字·尸部》:「展,轉也。」《西遊記·第一○○回》:「須臾間,那馬打個展身,即退了毛皮。」
- 舒張、打開。如:「舒展」。《莊子·盜跖》:「盜跖大怒,兩展其足,案劍瞋目。」宋·蘇軾〈題淨因壁〉詩:「蕉心不展待時雨,葵葉為誰傾夕陽。」
- 延長。《漢書·卷九○·酷吏傳·王溫舒傳》:「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
- 擴張、擴大。《國語·晉語二》:「今嘉其夢,侈必展。」《水滸傳·第一一六回》:「此也是數中星宿,盡是陛下開疆展土之臣也。」
- 施行、實施。《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何必同衾幬,然後展慇勤。」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四齣》:「到了觀中,且安置閣兒上,擇日展禮。」
- 省視、檢閱。《周禮·春官·肆師》:「大祭祀,展犧牲。」
- 陳列、鋪放。如:「展覽」。《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百官之屬,各展其物。」
- 記錄。《周禮·天官·內宰》:「正其服,禁其奇邪,展其功緒。」
- 濡染。同「沾 」。參見「展汙 」條。
- 姓。如明代有展迪。
画图(畫圖)huà tú
(1).绘图。《庄子·田子方》:“ 宋 元君 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 唐 高适 《塞下曲》:“画图 麒麟阁 ,入朝 明光宫 。”《旧唐书·萧倣传》:“ 滑 临 黄河 ,频年水潦,河流泛溢,坏西北隄。 倣 奏移 河 四里,两月毕功,画图以进。”
(2).图画。《晋书·刘牢之传》:“ 玄 大喜,与 敬宣 置酒宴集,阴谋诛之,陈法书画图与 敬宣 共观,以安悦其志。”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二:“九天开出一 成都 ,万户千门入画图。”《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那时 玉英 已是十龄,长得婉丽飘逸,如画图中人物。” 毛泽东 《介绍一个合作社》:“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3).比喻美丽的自然景色。 唐 元稹 《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诗:“郡邑移仙界,山川展画图。” 宋 司马光 《晚景亭》诗:“神游灵境健,身入画图迷。” 元 谢应芳 《倪元镇过娄江寓舍因偕智愚隐游姜公墩》诗:“三江五湖上,羣峰开画图。”
(4).图像;画成的人像。 唐 薛媛 《写真寄夫》诗:“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三折:“锦貂裘生改尽 汉 宫妆,我则索看 昭君 画图模样,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近人 陈楚南 《题背面美人图》云:‘美人背倚玉阑干,惆悵花容一见难。几度唤他他不转,痴心欲掉画图看。’” 郭沫若 《瓶》诗之一:“世间上有没有能够图梦的艺人,能够为我呀图个画图,使她再生?”
(5).指图样。 元 张昱 《辇下曲》:“为造龙舟载 天姆 ,院家催造画图来。” ——《漢語大詞典》
(2).图画。《晋书·刘牢之传》:“ 玄 大喜,与 敬宣 置酒宴集,阴谋诛之,陈法书画图与 敬宣 共观,以安悦其志。”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二:“九天开出一 成都 ,万户千门入画图。”《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那时 玉英 已是十龄,长得婉丽飘逸,如画图中人物。” 毛泽东 《介绍一个合作社》:“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3).比喻美丽的自然景色。 唐 元稹 《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诗:“郡邑移仙界,山川展画图。” 宋 司马光 《晚景亭》诗:“神游灵境健,身入画图迷。” 元 谢应芳 《倪元镇过娄江寓舍因偕智愚隐游姜公墩》诗:“三江五湖上,羣峰开画图。”
(4).图像;画成的人像。 唐 薛媛 《写真寄夫》诗:“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三折:“锦貂裘生改尽 汉 宫妆,我则索看 昭君 画图模样,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近人 陈楚南 《题背面美人图》云:‘美人背倚玉阑干,惆悵花容一见难。几度唤他他不转,痴心欲掉画图看。’” 郭沫若 《瓶》诗之一:“世间上有没有能够图梦的艺人,能够为我呀图个画图,使她再生?”
(5).指图样。 元 张昱 《辇下曲》:“为造龙舟载 天姆 ,院家催造画图来。” ——《漢語大詞典》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動-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動- (一)2.4.之讀音。
-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