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榻安身那有累,十年为客自成家。
小径新开长土花,数椽茅屋静无哗。窗前午转闻啼鸟,墙角晴来数斗蜗。
一榻安身那有累,十年为客自成家。词林退食无馀事,日日相过问煮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榻
唐 项斯 李处土道院南楼 满壶邀我醉,一榻为僧闲。
唐 杜牧 怀钟陵旧游四首 其二 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唐 李洞 寄淮海惠泽上人 他日愿师容一榻,煎茶埽地学忘机。
唐 李中 夏日书依上人壁 最怜煮茗相留处,疏竹当轩一榻风。
宋 林逋 春日怀历阳后园游兼寄宣城天使 一榻竹风横懒架,半轩花月到顽盆。
宋 陆游 开元寺小阁十四韵 高挂四面窗,净扫一榻尘。
宋 刘宰 寄题戴氏别墅 闻君筑室水云乡,一榻翛然独老庞。
宋 真山民 连城春夜留别张建溪 一榻暖风栖竹屋,半阑淡月立花阴。
宋 戴敏 观梅 三杯暖寒酒,一榻竹亭前。
元 倪瓒 怀归 三杯桃李春风酒,一榻菰蒲夜雨船。 ——《骈字类编》
唐 杜牧 怀钟陵旧游四首 其二 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唐 李洞 寄淮海惠泽上人 他日愿师容一榻,煎茶埽地学忘机。
唐 李中 夏日书依上人壁 最怜煮茗相留处,疏竹当轩一榻风。
宋 林逋 春日怀历阳后园游兼寄宣城天使 一榻竹风横懒架,半轩花月到顽盆。
宋 陆游 开元寺小阁十四韵 高挂四面窗,净扫一榻尘。
宋 刘宰 寄题戴氏别墅 闻君筑室水云乡,一榻翛然独老庞。
宋 真山民 连城春夜留别张建溪 一榻暖风栖竹屋,半阑淡月立花阴。
宋 戴敏 观梅 三杯暖寒酒,一榻竹亭前。
元 倪瓒 怀归 三杯桃李春风酒,一榻菰蒲夜雨船。 ——《骈字类编》
安身 ān shēn
(1).安歇身子。谓住宿。《左传·昭公元年》:“ 侨 闻之,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脩令,夜以安身。”《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待制出身传》:“其时天色又黄昏,前不及村无旅店,今夜哪里去安身?”
(2).存身,容身。《国语·鲁语下》:“ 叔仲 曰:‘子之来也,非欲安身也,为国家之利也,故不惮勤远而听於 楚 。’”《梁书·沈约传》:“ 敖 传嗣於墝壤, 何 安身於穷地。” 唐 朱湾 《咏壁上酒瓢呈萧明府》诗:“不是难提挈,行藏固有期。安身未得所,开口欲从谁。”《水浒传》第四四回:“﹝ 孟康 ﹞把本官一时杀了,弃家逃走在江湖上緑林中安身,已得年久。”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时,我是无所选择的了,只要有安身之处,有饭吃,不管是什么工作,不管有没有工资,都得干了。”
(3).指容身之地。《快心三集》第十一回:“ 吴玉儔 从京中回来,过 扬州 ,即来询问,见 喜儿 有了安身,甚是欢喜。”
(4).安定的人。《吕氏春秋·谕大》:“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
(5).犹言立身。《孔子家语·致思》:“ 曾子 曰:‘入是国也,言信於群臣而留可也,行忠於卿大夫则仕可也,泽施於百姓则富可也。’ 孔子 曰:‘ 参 之言此可谓善安身矣。’”《北史·隐逸传·徐则》:“ 天台 真隐 东海 徐先生 ,虚确居宗,冲玄成德,齐物处外,检行安身。”《水浒传》第二四回:“常言道:‘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九章:“常言说,人无刚强安身不牢,我就看不上三打不回头,四打连身转的人。” ——《漢語大詞典》
(2).存身,容身。《国语·鲁语下》:“ 叔仲 曰:‘子之来也,非欲安身也,为国家之利也,故不惮勤远而听於 楚 。’”《梁书·沈约传》:“ 敖 传嗣於墝壤, 何 安身於穷地。” 唐 朱湾 《咏壁上酒瓢呈萧明府》诗:“不是难提挈,行藏固有期。安身未得所,开口欲从谁。”《水浒传》第四四回:“﹝ 孟康 ﹞把本官一时杀了,弃家逃走在江湖上緑林中安身,已得年久。”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时,我是无所选择的了,只要有安身之处,有饭吃,不管是什么工作,不管有没有工资,都得干了。”
(3).指容身之地。《快心三集》第十一回:“ 吴玉儔 从京中回来,过 扬州 ,即来询问,见 喜儿 有了安身,甚是欢喜。”
(4).安定的人。《吕氏春秋·谕大》:“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
(5).犹言立身。《孔子家语·致思》:“ 曾子 曰:‘入是国也,言信於群臣而留可也,行忠於卿大夫则仕可也,泽施於百姓则富可也。’ 孔子 曰:‘ 参 之言此可谓善安身矣。’”《北史·隐逸传·徐则》:“ 天台 真隐 东海 徐先生 ,虚确居宗,冲玄成德,齐物处外,检行安身。”《水浒传》第二四回:“常言道:‘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九章:“常言说,人无刚强安身不牢,我就看不上三打不回头,四打连身转的人。” ——《漢語大詞典》
那 nà/nǎ/nèi/nā《國語辭典》
那 [ nà ]
形- 指示词。指比较远的人、事、物。相对于「这」。如:「我很喜欢那个人。」、「那件东西你要不要?」宋·辛弃疾〈丑奴儿·千峰云起〉词:「山那畔,别有人间。」
- 表承接、转折的语气。如:「你要是没空,那我找别人陪我去。」
那 [ nǎ ]
代- 表示疑问。如:「他去那里了?」唐·王建〈寒食行〉:「纸钱那得到黄泉?」
- 怎。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那堪愁上更添愁。」
那 [ nèi ]
代- 指示词。单数用法,指比较远的人、事、物。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转成ㄋㄟˋ。如:「我很欣赏那个人。」
那 [ nā ]
名- 姓。如明代有那鉴。
那 [ nuó ]
动- 移动。《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新人那步过高堂。」同「挪 」。
- 多。《诗经·小雅·桑扈》:「受福不那。」汉·郑玄·笺:「那,多也。」
- 安定。《诗经·小雅·鱼藻》:「有那其居。」汉·郑玄·笺:「那,安貌。」
- 如何、奈何。《左传·宣公二年》:「弃甲则那?」晋·杜预·注:「那犹何也。」唐·杜甫 〈夜归〉诗:「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那〉,祀成汤也。」指颂扬祭祀汤王典礼的音乐和谐美盛之诗。本章二句为:「猗与那与,置我鼗鼓。」猗那二字连用,美盛之貌。与,兮也。置,树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
那 [ něi ]
代- 表示疑问。通「哪」。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转成ㄋㄟˇ。如:「王维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县里人那个不晓得?」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累 ( 纍 ) léi/lěi/lèi《國語辭典》
累 [ lěi ]
动- 堆积、集聚。如:「累积」、「日积月累」。《史记·卷四·周本纪》:「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
- 增加。《韩非子·五蠹》:「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 屡次、连续。如:「累次」、「经年累月」。《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 重叠的。《楚辞·宋玉·招魂》:「层台累榭,临高山些。」《史记·卷七九·范雎传》:「秦王之国,危于累卵。」
- 频频。《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久乱并凉,累侵三辅。」《晋书·卷八四·杨佺期传》:「累战皆捷,斩获千计。」
累 [ léi ]
名- 绳索。《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唐·成玄英·疏:「累,细绳也。」通「缧」。
- 捆绑。《孟子·梁惠王下》:「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
- 参见「累赘 」条。
累 [ lèi ]
动- 操劳、使疲劳。如:「累得直不起腰来。」、「别累著了老人家!」
- 牵涉、牵连。如:「拖累」、「连累」、「受累」、「累及他人」。《左传·隐公十一年》:「相时而动,无累后人。」《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汉王谅反,坐累,徙上郡。」
- 耗损、亏欠。如:「亏累」。《聊斋志异·卷四·促织》:「不终岁,薄产累尽。」
- 伤害。《书经·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唐·韩愈〈上张仆射第二书〉:「小何伤于面目,大何累于形躯者哉。」
- 托咐。《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欲以国累子,子必勿泄也。」《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天其累我以民。」唐·颜师古·注:「累,托也。」
- 疲劳。如:「劳累」、「疲累」、「我好累!」
- 负担。如:「家累」。《吕氏春秋·审分览·审分》:「主无所避其累矣。」汉·高诱·注 :「累,犹负也。」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古之官人也,以天下为己累,故己忧之。」
- 忧患、祸害。《战国策·秦策一》:「本汉中南边为楚利,此国累也。」汉·高诱·注:「累,忧。」
- 弊病、过失。《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
十年 shí nián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漢語大詞典》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客 kè《國語辭典》
客 [ kè ]
名- 宾,相对于主人而言。如:「宾客」、「请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礼记·曲礼下》:「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做生意、买卖等的人对顾主的称呼。如:「顾客」、「乘客」、「客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谨。」《老残游记·第五回》:「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
- 泛称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类特长的人。如:「镖客」、「掮客」、「说客」、「 政客」、「珠宝客」。
- 寄食贵族豪门的人。如:「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
- 寄旅于外的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杜甫〈中夜〉诗:「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 泛称人。如:「旅人过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
- 量词。计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单位。如:「他点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 姓。如汉代有客孙。
- 寄居、旅居。《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会天下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 以客礼相待。《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唐·司马贞·索隐:「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 次要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传为主,经为客。」
-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成家 chéng jiā
(1).成立家室,娶妻。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成家成室,我造彼昌。” 唐 吕岩 《沁园春》词:“贪痴汉,望成家学道,两事双全。”《红楼梦》第九八回:“却説 宝玉 成家的那一日, 黛玉 白日已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把个 李紈 和 紫鹃 哭的死去活来。” 鲁光 《中国姑娘》:“痴心的男朋友一两天就给她发来一封信,催促她成家。”
(2).兴家,持家。《隶释·汉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夫妇勤苦,积入成家。”《辽史·后妃传·景宗睿智皇后》:“﹝后﹞北府宰相 思温 女。早慧。 思温 尝观诸女扫地,惟后洁除,喜曰:‘此女必能成家。’” 清 葆光子 《物妖志·虎》:“既至官,俸禄甚薄,妻力赞成家。”
(3).犹安家。 唐 韩愈 《桃源图》诗:“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4).形成流派。 清 周亮工 《与吴冠五》:“ 金秀才 式祖 评 侯朝宗 之文曰:已自成家,惜得名差蚤,未暇鍊句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前 明 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於诗亦然。当其盛时, 高 杨 张 徐 ,各自成家,毫无门户。”
(5).成为专家。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大哥的诗、书、画,不客气地说一句话,好像没有一样可以成家。”参见“ 成名成家 ”。
(6). 东汉 初 公孙述 起 成都 ,自立为帝,号 成家 。 光武 遣 吴汉 、 臧宫 伐之。 述 将 延岑 力战, 公孙 兵败,身死。见《后汉书·公孙述传》。 清 纳兰性德 《咏史》之五:“痛哭难为入庙身, 譙周 本意劝称臣, 市桥 旂帜 咸 阳战,不及 成家 尚有人。” ——《漢語大詞典》
(2).兴家,持家。《隶释·汉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夫妇勤苦,积入成家。”《辽史·后妃传·景宗睿智皇后》:“﹝后﹞北府宰相 思温 女。早慧。 思温 尝观诸女扫地,惟后洁除,喜曰:‘此女必能成家。’” 清 葆光子 《物妖志·虎》:“既至官,俸禄甚薄,妻力赞成家。”
(3).犹安家。 唐 韩愈 《桃源图》诗:“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4).形成流派。 清 周亮工 《与吴冠五》:“ 金秀才 式祖 评 侯朝宗 之文曰:已自成家,惜得名差蚤,未暇鍊句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前 明 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於诗亦然。当其盛时, 高 杨 张 徐 ,各自成家,毫无门户。”
(5).成为专家。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大哥的诗、书、画,不客气地说一句话,好像没有一样可以成家。”参见“ 成名成家 ”。
(6). 东汉 初 公孙述 起 成都 ,自立为帝,号 成家 。 光武 遣 吴汉 、 臧宫 伐之。 述 将 延岑 力战, 公孙 兵败,身死。见《后汉书·公孙述传》。 清 纳兰性德 《咏史》之五:“痛哭难为入庙身, 譙周 本意劝称臣, 市桥 旂帜 咸 阳战,不及 成家 尚有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