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谷嗟变迁,览兹良悲哉。
昔陪张外史,蹑云上崔嵬。前登风篁岭,酌泉苍藓堆。
后度麦冈重,荒坟际蒿莱。陵谷嗟变迁,览兹良悲哉。
维时莫春初,鸟乳声喧豗。行循灵石涧,坐觅翻经台。
万竹森玉立,云扉绝纤埃。杨氏椒房亲,葬母此山隈。
想当全盛日,轩盖如云来。至今清壑亭,金铺照莓苔。
行觞藉草饮,蔬果杂樱梅。赖彼二三子,促席相延陪。
醉题素壁间,辞翰粲琼瑰。掩映房山咏,光怪烛九垓。
骑鲸上天去,化鹤何年回。二妙不可作,抚卷心孔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陵谷 líng gǔ
(1).《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毛 传:“言易位也。” 郑玄 笺:“易位者,君子居下,小人处上之谓也。”后因以“陵谷”比喻君臣高下易位。《魏书·拓跋渊传》:“臣以疏滞,远离京輦,被其构阻,无所不为。然臣昔不在其后,自此以来,翻成陵谷。”
(2).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巨变。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是以勒此丰碑,惧从陵谷,植之松柏,不忍凋枯。” 唐 韩偓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诗:“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 昆明 是劫灰。” 清 赵翼 《游狮子林题壁》诗:“数百年来几陵谷,此犹坚完缝不裂。” 郭沫若 《西江月》词:“能教沧海变桑田,陵谷一朝转换。”
(3).丘陵和山谷。 唐 韩愈 《杂说》之一:“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 宋 苏轼 《飓风赋》:“鼓千尺之涛澜,襄百仞之陵谷。吞泥沙於一卷,落崩崖於再触。”
(4).指陵墓。 清 顾炎武 《十月二十日奉先妣葬于先曾祖兵部侍郎公墓之左》诗:“六十年间事反覆,到今陵谷青模糊,止存松楸八百树,夜夜宿鸟还相呼。” ——《漢語大詞典》
(2).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巨变。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是以勒此丰碑,惧从陵谷,植之松柏,不忍凋枯。” 唐 韩偓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诗:“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 昆明 是劫灰。” 清 赵翼 《游狮子林题壁》诗:“数百年来几陵谷,此犹坚完缝不裂。” 郭沫若 《西江月》词:“能教沧海变桑田,陵谷一朝转换。”
(3).丘陵和山谷。 唐 韩愈 《杂说》之一:“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 宋 苏轼 《飓风赋》:“鼓千尺之涛澜,襄百仞之陵谷。吞泥沙於一卷,落崩崖於再触。”
(4).指陵墓。 清 顾炎武 《十月二十日奉先妣葬于先曾祖兵部侍郎公墓之左》诗:“六十年间事反覆,到今陵谷青模糊,止存松楸八百树,夜夜宿鸟还相呼。” ——《漢語大詞典》
嗟 jiē《國語辭典》
嗟 [ jiē ]
歎- 表示感傷、哀痛的語氣。唐·韓愈〈祭田橫墓文〉:「死者不復生,嗟余去此其從誰!」唐·張籍〈西州〉詩:「嗟我五陵間,農者罷耘耕。」
- 表示贊美的語氣。《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嗟乎!此真將軍矣!」
- 招呼聲。《書經·費誓》:「公曰:『嗟!人無譁,聽命。』」《禮記·檀弓》:「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 發語詞,無義。《文選·張衡·西京賦》:「群窈窕之華麗,嗟內顧之所觀。」
嗟 [ jiè ]
- 參見「咄嗟 」條。
嗟 [ juē ]
- (一)之又音。
变迁(變遷)biàn qiān
情况的变化转移。《新唐书·崔玄暐传》:“ 开元 二年詔:‘ 玄暐 、 柬之 , 神龙 之初,保乂王室,姦臣忌焉,謫殁荒海,流落变迁,感激忠义。’” 明 李贽 《和韵》之八:“沧海桑田几变迁,深深海底好扬鞭。” 刘半农 《〈诗选〉自序》:“一层是要借此将我十年以来环境的变迁与情感的变迁留下一些影子。” ——《漢語大詞典》
览 ( 覽 ) lǎn
览 [ lǎn ]
- ◎ 看,阅:阅~。游~。展~。~胜(观赏美景)。一~无余(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了,形容事物或诗文平淡无奇)。
兹 ( 茲 ) zī/cí
兹 [ zī ]
- 这,这个,此:~日。~行(xíng)。
- 现在:~聘请某先生为本校教员。
- 年:今~。来~。
- 同“滋”,增益;多。
- 古代称草席。
- 〔龟(qiū)~〕见“龟”。
良 liáng《國語辭典》
良 [ liáng ]
形- 善、美好。如:「良師」、「優良」、「良宵」。《楚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 賢明。如:「賢良」。唐·韓愈〈原毀〉:「嘗試語於眾曰:『某良士,某良士。』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
- 天生的、本能的。如:「良知」、「良能」。
- 善良的人。如:「除暴安良」。《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傳》:「誅罰良善,日以益 甚。」
- 姓。如春秋時鄭國有良霄。
- 確實、果然,表示肯定。《史記·卷四三·趙世家》:「諸將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文選·曹丕·與吳質書》:「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
- 很、甚。如:「良久」、「感觸良多」。《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仁兄所見良是。」
悲 bēi《國語辭典》
悲 [ bēi ]
动- 哀伤。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思念、顾念。《诗经·豳风·东山》:「我东日归,我心西悲。」《汉书·卷一·高帝纪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
- 哀痛。如:「忍悲」、「含悲」、「乐极生悲」。唐·白居易〈新乐府·上阳白发人〉:「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 佛学中拔除众生痛苦的行为、心境。如:「慈悲」。
- 哀伤的。《诗经·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 凄厉的。如:「悲曲」、「悲声」。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哉 zāi《國語辭典》
哉 [ zāi ]
副- 始。《尔雅·释诂》:「哉,始也。」
- 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如:「何足道哉!」《诗经·邶风·北门》:「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
- 表示惊叹的语气。如:「大哉中华!」。《文选·宋玉·风赋》:「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表示悲哀的语气。如:「呜呼哀哉!」
- 表示肯定的语气。《左传·宣公十一年》:「对曰:『犹可辞乎?』王曰:『可哉。』」
- 吴语。表示事情已经发生。《海上花列传·第一回》:「比仔从前省得多哉。」同「了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