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第知中垒序论语,谁测诗仙流夜郎。

葛立方宋代〕《洪庆善郎中挽诗四首

平生气既凛冰霜,圣读潜心德愈光。
赏善每能击节,避人宁复解移床。
第知中垒序论语,谁测诗仙流夜郎。
有道固应黄发寿,何期竟不验长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中垒序论诗仙流夜

第 dì《國語辭典》

第 [ dì ]

  1. 次序、等级。如:「次第」、「等第」。《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九月甲午,试儒生四十余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
  2. 用于整数数词之前。表事物的顺序或等级。如:「第一」、「第二」。
  3. 科第。科举榜上的次第。如:「登第」、「落第」、「及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4. 古时指王公大臣或富贵人家的住宅。如:「府第」、「宅第」、「书香门第」。唐·柳宗元〈梓人传〉:「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1. 评定。《汉书·卷六四下·王襃传》:「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2. 科举考试应试及格。唐·岑参〈送胡象落第归王屋别业〉诗:「看君尚少年,不第莫凄然。」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1. 但、尽管。《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中垒(中壘)zhōng lěi
西汉 有中垒校尉,掌北军营垒之事, 东汉 省。 刘向 曾任此职,后世因以“中垒”称之。 唐 独孤及 《送李宾客荆南迎亲》诗:“宗室 刘中垒 ,文场 谢客儿 。”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之二四:“列传不参 中垒 法,当时选政笑 颜殷 。”  ——《漢語大詞典》
序论(序論)xù lùn
(1).序和论。即史传文的引言和结尾的评论。《宋书·范晔传》:“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
(2).谓依次论列。 宋 曾巩 《〈新序〉目录序》:“ 刘向 所集次《新序》三十篇,目録一篇, 隋 唐 之世尚为全书。今可见者,十篇而已。臣既考正其文字,因为其序论。” 罗惇曧 《文学源流》:“兹编序论文学,以典謨训誥为文章之首,故先论《书》;以《繫辞》《文言》为文号之始定,故次论《易》;於説经宗旨,渺不相涉。”
(3).序言;序文。  ——《漢語大詞典》
语 ( 語 ) yǔ/yù
语 [ yǔ ]
  1.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4. 说:细~。低~。
语 [ yù ]
  1. 告诉:不以~人。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测 ( 測 ) cè
测 [ cè ]
  1. 利用仪器来度量:~绘。~量。~控。~算。观~。
  2. 检定,检验:~试。~验。
  3. 料想:推~。
  4. 清:“漆欲~,丝欲沈”。
诗仙(詩仙)shī xiān
(1).指诗才飘逸如神仙的诗人。 唐 白居易 《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诗:“诗仙归洞里,酒病滞人间。” 金 元好问 《杨秘监雪谷早行图》诗:“六月高楼汗如雨,岂知方外有诗仙。”《红楼梦》第七六回:“可见我们天天是捨近而求远。现在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2).指 唐 代诗人 李白 。由于 李白 诗‘笔落惊风雨’的独特风格, 贺知章 称其为“謫仙人”,故后人称 李白 为诗仙。 宋 杨万里 《望谢家青山太白墓》诗:“ 六朝 陵墓今安在?只有诗仙月下坟。” 金 赵秉文 《游上清宫》诗之二:“醉归扶路人争看,知是诗仙 閬苑 回。”《语文学习》1983年第12期:“ 唐 代诗人 李白 诗风雄奇豪放,人称‘诗仙’。”  ——《漢語大詞典》
流夜
高启闻早蛩赋怅炎气之兴昼欣湛露之流夜  ——《韵府拾遗 祃韵》
郎 láng/làng《國語辭典》

郎 [ láng ]

  1. 秦漢時起,官多稱為「郎」。如:「侍郎」、「尚書郎」。《漢書·卷六八·霍光傳》:「時年十餘歲,任光為郎。」
  2. 對男子的美稱。如:「周郎」、「少年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嘉。」唐·李白〈橫江詞〉六首之五:「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3. 婦女對丈夫或情人的稱呼。如:「郎有情,妹有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生縱不得與郗郎同室,死寧不同穴!」唐·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4. 僕役對主人的稱呼。《新唐書·卷一二四·宋璟傳》:「君非其家奴,何郎之云?」
  5. 女子也稱為「郎」。如:「女郎」。
  6. 姓。如漢代有郎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