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区区(區區)qū qū
(1).小;少。形容微不足道。《左传·襄公十七年》:“ 宋国 区区,而有诅有祝,祸之本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司马仲达书》:“今贼徒欲保 江 表之城,守区区之 吴 尔,无有争雄於宇内、角胜於中原之志也。”《旧唐书·张镐传》:“臣闻天子修福,要在安养含生,靖一风化,未闻区区僧教,以致太平。” 张天翼 《春风》:“区区六毛钱,就值得这样天天来讨!”
(2).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汉 李陵 《答苏武书》:“昔 范蠡 不殉 会稽 之耻, 曹沫 不死三败之辱,卒復 勾践 之讎,报 鲁国 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 清 黄生 《义府·区区》:“‘区区’少意,盖指此心而言,犹云‘方寸’耳。”
(3).引申谓真情挚意。《玉台新咏·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区区?耳中明月珠。” 宋 苏轼 《与陈公密书》之一:“即造宇下,一吐区区,预深欣跃。”
(4).形容一心一意。 宋 梅尧臣 《金陵有美堂》诗:“愿公乐此殊未央,慎勿区区思故乡。” 清 唐孙华 《有客》诗:“勿如南郡生,区区慕上京。”
(5).自得貌。《商君书·修权》:“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吕氏春秋·务大》:“燕爵争善处於一屋之下,母子相哺也,区区焉相乐也。” 高诱 注:“区区,得志貌也。”
(6).拘泥,局限。《汉书·杨王孙传》:“且《孝经》曰‘为之棺槨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 晋 葛洪 《抱朴子·百家》:“狭见之徒,区区执一。”《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岂亦效书生,区区於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篇六》:“所谓下者,则谓凡学为君子者,便须立志於高明广大之域……而不区区向一事求精、一行求至也。”
(7).愚拙;凡庸。《玉台新咏·无名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隋书·来护儿传》:“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久事陇亩!”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长相知啊!长相知!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儿女之意哉!”
(8).自称的谦词。《后汉书·窦融传》:“区区所献,唯将军省焉。” 宋 李纲 《象州答吴元中书》:“区区自过 象郡 ,颇觉为嵐气所中,饮食多呕。”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在下是当官媒婆……歷科状元爷,那一箇不娶小奶奶,都是区区做媒。” 郭沫若 《创造十年》八:“那帖子上的第一名是 胡适 ,第二名便是区区。”
(9).指国家。《新唐书·李揆常衮赵憬等传赞》:“昔 齐桓 、 秦坚 任 管仲 、 王猛 ,兴区区,霸天下。”
(10).谓奔走尽力。区,通“ 驱 ”。《汉书·窦田灌韩传论》:“兇德参会,待时而发,藉福区区其间,恶能救斯败哉!” 南唐 伍乔 《林居喜崔三博远至》诗:“几日区区在远程,晚烟林径喜相迎。”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一自做朝臣,区区受苦辛。” 清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 汉 氏以来,羣儒区区。六经之道,虽闢而芜。”
(11).匆忙;急忙。区,通“ 驱 ”。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之八:“自去春初到 维扬 ,……自后区区不觉踰岁。”《三国演义》第四三回:“ 虞翻 冷笑曰:‘军败于 当阳 ,计穷于 夏口 ,区区求救於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弯曲,曲折。区,通“ 句 ”。 唐 罗隐 《秦中富人》诗:“高高起华堂,区区引流水。” ——《漢語大詞典》
(2).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汉 李陵 《答苏武书》:“昔 范蠡 不殉 会稽 之耻, 曹沫 不死三败之辱,卒復 勾践 之讎,报 鲁国 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 清 黄生 《义府·区区》:“‘区区’少意,盖指此心而言,犹云‘方寸’耳。”
(3).引申谓真情挚意。《玉台新咏·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区区?耳中明月珠。” 宋 苏轼 《与陈公密书》之一:“即造宇下,一吐区区,预深欣跃。”
(4).形容一心一意。 宋 梅尧臣 《金陵有美堂》诗:“愿公乐此殊未央,慎勿区区思故乡。” 清 唐孙华 《有客》诗:“勿如南郡生,区区慕上京。”
(5).自得貌。《商君书·修权》:“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吕氏春秋·务大》:“燕爵争善处於一屋之下,母子相哺也,区区焉相乐也。” 高诱 注:“区区,得志貌也。”
(6).拘泥,局限。《汉书·杨王孙传》:“且《孝经》曰‘为之棺槨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 晋 葛洪 《抱朴子·百家》:“狭见之徒,区区执一。”《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岂亦效书生,区区於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篇六》:“所谓下者,则谓凡学为君子者,便须立志於高明广大之域……而不区区向一事求精、一行求至也。”
(7).愚拙;凡庸。《玉台新咏·无名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隋书·来护儿传》:“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久事陇亩!”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长相知啊!长相知!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儿女之意哉!”
(8).自称的谦词。《后汉书·窦融传》:“区区所献,唯将军省焉。” 宋 李纲 《象州答吴元中书》:“区区自过 象郡 ,颇觉为嵐气所中,饮食多呕。”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在下是当官媒婆……歷科状元爷,那一箇不娶小奶奶,都是区区做媒。” 郭沫若 《创造十年》八:“那帖子上的第一名是 胡适 ,第二名便是区区。”
(9).指国家。《新唐书·李揆常衮赵憬等传赞》:“昔 齐桓 、 秦坚 任 管仲 、 王猛 ,兴区区,霸天下。”
(10).谓奔走尽力。区,通“ 驱 ”。《汉书·窦田灌韩传论》:“兇德参会,待时而发,藉福区区其间,恶能救斯败哉!” 南唐 伍乔 《林居喜崔三博远至》诗:“几日区区在远程,晚烟林径喜相迎。”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一自做朝臣,区区受苦辛。” 清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 汉 氏以来,羣儒区区。六经之道,虽闢而芜。”
(11).匆忙;急忙。区,通“ 驱 ”。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之八:“自去春初到 维扬 ,……自后区区不觉踰岁。”《三国演义》第四三回:“ 虞翻 冷笑曰:‘军败于 当阳 ,计穷于 夏口 ,区区求救於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弯曲,曲折。区,通“ 句 ”。 唐 罗隐 《秦中富人》诗:“高高起华堂,区区引流水。” ——《漢語大詞典》
空有 kōng yǒu
(1).佛教语。空,指法性;有,指幻相。谓相反相成的真俗两谛。《佛地经论》卷四:“菩萨藏,千载已前,清净一味,无有乖諍;千载已后,乃兴空有二种异论。”《后汉书·西域传论》:“详其清心释累之训,空有兼遣之宗,道书之流也。” 李贤 注:“不执著为空,执著为有;兼遣谓不空不有,虚实两忘也。”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二諦现空有之津,二智包权实之底。”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普愿众生同我愿,能於空有善思惟。”
(2).徒有;只有。 后蜀 欧阳炯 《江城子》词:“空有 姑苏臺 上月,如 西子 镜,照江城。” ——《漢語大詞典》
(2).徒有;只有。 后蜀 欧阳炯 《江城子》词:“空有 姑苏臺 上月,如 西子 镜,照江城。” ——《漢語大詞典》
意 yì《國語辭典》
意 [ yì ]
名- 意思。《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唐·杜牧〈答庄充书〉:「是意能 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
- 见解、看法。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 私念、成见。《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情趣。如:「春意」、「醉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
- 情感。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唐·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之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愿望。如:「称心如意」。《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
- 内心、胸襟。《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宽仁爱人,意豁如也。」
- 姓。如明代有意秀。
- 怀疑。《韩非子·存韩》:「为计而使诸侯有意伐之心,至殆也。」《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孝王刘武传》:「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 猜测、推测。如:「出其不意」。《庄子·胠箧》:「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管子·小问》:「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
- 考虑。《诗经·小雅·正月》:「终逾绝险,曾是不意。」《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 或。《墨子·明鬼下》:「岂女为之与?意鲍为之与?」《庄子·盗跖》:「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通「抑」。
浩荡(浩蕩)hào dàng
(1).水壮阔貌。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二:“洪流何浩荡,脩芒鬱苕嶢。” 宋 司马光 《留别东郡诸僚友》诗:“津涯浩荡虽难测,不见惊澜曾覆舟。” 清 钱谦益 《彭城次坡韵》之四:“掉头终拟随公等,浩荡春波戏白鸥。”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觉悟》:“浩荡的江水奔到 鸡头山 下,碰到岩壁下,卷起巨大的漩涡。”
(2).广大旷远。《楚辞·九歌·河伯》:“登 崑崙 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唐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 仇兆鳌 注:“浩荡,旷远也。” 金 元好问 《西楼曲》:“去年与郎西入 关 ,春风浩荡随金鞍。”《红楼梦》第十八回:“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二:“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3).犹荒唐。《楚辞·离骚》:“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姜亮夫 校注:“浩荡,犹今言荒唐耳,一声之转也。”
(4).无常不定。 南朝 梁 何逊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年事以蹉跎,生平任浩荡。” ——《漢語大詞典》
(2).广大旷远。《楚辞·九歌·河伯》:“登 崑崙 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唐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 仇兆鳌 注:“浩荡,旷远也。” 金 元好问 《西楼曲》:“去年与郎西入 关 ,春风浩荡随金鞍。”《红楼梦》第十八回:“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二:“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3).犹荒唐。《楚辞·离骚》:“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姜亮夫 校注:“浩荡,犹今言荒唐耳,一声之转也。”
(4).无常不定。 南朝 梁 何逊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年事以蹉跎,生平任浩荡。” ——《漢語大詞典》
洗 xǐ/xiǎn《國語辭典》
洗 [ xǐ ]
动- 以水或溶剂涤除污秽、污垢。如:「洗衣」、「洗碗」、「一贫如洗」。《诗经·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西游记·第四八回》:「只见陈家老者,著两个僮仆,扫开道路,又两个送出热汤洗面。」
- 清除、洗雪。如:「洗罪」、「洗冤」。《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 杀、抢。如:「一帮抢匪把全村的人都洗了。」
- 古代用以盛水的盥洗器具,似今日的脸盆。《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
洗 [ xiǎn ]
名- 植物名。即大枣。鼠李科枣属,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边缘具钝锯齿。夏季开淡绿色花,成聚繖花序。核果呈长椭圆形,成熟时为金红色。《尔雅·释木》:「洗,大枣。」
- 姓。如明代有洗光。
锋镝(鋒鏑)fēng dí
(1).刀刃和箭镞。借指兵器。《史记·秦汉之际月表》:“堕坏名城,销锋鏑,鉏豪桀,维万世之安。” 唐 张说 《赠上柱国郭君碑》:“命公统 陇右 之骑,济 河 曲之师,锋鏑争先,玉石俱碎。” 清 方文 《述哀》诗:“身是刀俎餘,尚恐婴锋鏑。” 刘半农 《欧洲花园》:“ 英 人,果敢人也,御木讷之假面,而藏锋镝于其中。”
(2).指战争。《南史·刘怀敬传》:“又詔故 晋寿 太守 姜道盛 殞身锋鏑,可赠给事中,赐钱十万。” 宋 梅尧臣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铁瓮城》:“前朝经丧乱,曾是轻锋鏑。” 清 刘大櫆 《〈朱子颍诗集〉序》:“其出入师旅,屡经锋鏑之危。”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 荆州 弹丸一城,谓能抵御义师,倖免锋鏑,吾知其难。” ——《漢語大詞典》
(2).指战争。《南史·刘怀敬传》:“又詔故 晋寿 太守 姜道盛 殞身锋鏑,可赠给事中,赐钱十万。” 宋 梅尧臣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铁瓮城》:“前朝经丧乱,曾是轻锋鏑。” 清 刘大櫆 《〈朱子颍诗集〉序》:“其出入师旅,屡经锋鏑之危。”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 荆州 弹丸一城,谓能抵御义师,倖免锋鏑,吾知其难。”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