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民俗 mín sú
(1).人民的风俗习惯。《韩非子·解老》:“府仓虚则国贫,国贫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絶。”《史记·循吏列传》:“ 楚 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然后上下同心,致君亲如 尧 舜 ;中外有道,躋民俗於 羲皇 。” 清 薛福成 《创开中国铁路议疏》:“民俗既变,然后招商承办……可以渐推渐广,渐续渐远。”
(2).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 宋 张孝祥 《正提刑启》:“畴昔熟於条教,莫先图民俗之安;乃今奉以周旋,当益厉官常之守。”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奋白笔,书盈尺之纸,为国家陈民俗之急。” ——《漢語大詞典》
(2).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 宋 张孝祥 《正提刑启》:“畴昔熟於条教,莫先图民俗之安;乃今奉以周旋,当益厉官常之守。”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奋白笔,书盈尺之纸,为国家陈民俗之急。” ——《漢語大詞典》
陶公 táo gōng
(1).指 晋 陶侃 。《晋书·陶侃传》:“尚书 梅陶 与亲人 曹识 书曰:‘ 陶公 机神明鉴似 魏武 ,忠顺勤劳似 孔明 , 陆抗 诸人不能及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陶公 性检厉,勤於事。” 唐 李商隐 《潭州》诗:“ 陶公 战舰空滩雨, 贾傅 承尘破庙风。”
(2).指 陶安公 。传说中的神仙。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 陶公 矍鑠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3).指 唐 陶沔 。 唐 开元 末, 陶沔 与 李白 、 孔巢父 、 韩準 、 裴政 、 张叔明 居 泰安府 徂徕山 下之 竹溪 ,日纵酒酣歌,时号“竹溪六逸”。 唐 李白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诗:“ 陶公 有逸兴,不与常人俱。筑臺像半月,迥向高城隅。” 王琦 题注:“《山东通志》: 半月臺 ,在旧 单县 城东北隅,相传 陶沔 所筑。”
(4).指 晋 陶潜 。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南吕八月》:“既传 苏子 之书,更汎 陶公 之酌。” 唐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诗:“恭陪竹林宴,留醉与 陶公 。” 明 高启 《因病不饮》诗:“斯味 禹 所恶,摄生笑无功。从此便可止,赋诗继 陶公 。”按, 陶潜 有《止酒》诗。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陶公 以名臣之后,际易代之时,欲言难言,时时寄託,不独《咏荆軻》一章也。” ——《漢語大詞典》
(2).指 陶安公 。传说中的神仙。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 陶公 矍鑠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3).指 唐 陶沔 。 唐 开元 末, 陶沔 与 李白 、 孔巢父 、 韩準 、 裴政 、 张叔明 居 泰安府 徂徕山 下之 竹溪 ,日纵酒酣歌,时号“竹溪六逸”。 唐 李白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诗:“ 陶公 有逸兴,不与常人俱。筑臺像半月,迥向高城隅。” 王琦 题注:“《山东通志》: 半月臺 ,在旧 单县 城东北隅,相传 陶沔 所筑。”
(4).指 晋 陶潜 。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南吕八月》:“既传 苏子 之书,更汎 陶公 之酌。” 唐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诗:“恭陪竹林宴,留醉与 陶公 。” 明 高启 《因病不饮》诗:“斯味 禹 所恶,摄生笑无功。从此便可止,赋诗继 陶公 。”按, 陶潜 有《止酒》诗。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陶公 以名臣之后,际易代之时,欲言难言,时时寄託,不独《咏荆軻》一章也。” ——《漢語大詞典》
化 huà/huā《國語辭典》
化 [ huà ]
动- 改变。如:「千变万化」、「潜移默化」。《易经·恒卦·彖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淮南子·泛论》:「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 天地生成万物。如:「造化」、「化育」。
- 转移民俗使归淳厚。《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文选·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
- 死。如:「物化」、「羽化」。《孟子·公孙丑下》:「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
- 物体消融、改变形性。如:「溶化」、「消化」。《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 烧毁。如:「火化」、「焚化」。《西游记·第一三回》:「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又各安寝。」
- 求乞、乞讨。如:「化缘」、「募化」。《儒林外史·第一回》:「也有坐在地上就化钱的。」
- 置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转变成某种状态或性质。如:「美化」、「绿化」、「恶化」、「电气化」、「科学化」、「现代化」。
- 教化。《文选·李密·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唐·柳宗元〈封建论〉:「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
- 化学的简称。如:「理化」、「化工」。
化 [ huā ]
- 参见「化子 」条。
淳厚 chún hòu
敦厚质朴。《汉书·循吏传·朱邑》:“﹝ 朱邑 ﹞为人淳厚,篤於故旧。” 南朝 梁 沈约 《答陶华阳》:“昔之淳厚,羣生何辜;今之浇薄,羣生何幸。” 明 方孝孺 《友鹿翁传》:“气貌淳厚,意志豁然。”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像普通劳动人民一样质朴、淳厚。” ——《漢語大詞典》
胜 ( 勝 ) shèng《國語辭典》
胜 [ shēng ]
- 参见「胜键」、「双胜类」等条。
奸宄(姦宄)jiān guǐ
亦作“ 姦轨 ”。亦作“奸宄”。
(1).违法作乱的事情。《书·舜典》:“蛮夷猾 夏 ,寇贼姦宄。” 孔 传:“在外曰姦,在内曰宄。” 孔颖达 疏:“又有强寇刼贼外姦内宄者为害甚大。” 周秉钧 易解:“此言中国受蛮夷之影响而发生强取财物、杀害人民、为乱于内外之事。”《左传·成公十七年》:“臣闻乱在外为姦,在内为轨。御姦以德,御轨以刑……德刑不立,姦轨并至。” 陆德明 释文:“轨,本又作宄。”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遂令纲纪日废,奸宄滋多。” 毛泽东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凡未经本府或本处同意并取得本府或本处的证明文件,而从外面进入边区境内停留活动之人,不论其活动的事务属于何项,一律禁止,以防假冒,而杜奸宄。”
(2).指违法作乱的人。《史记·吴王濞列传》:“絶先帝功臣,进任姦宄,詿乱天下,欲危社稷。”《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禁断淫祀,姦宄逃窜,郡界肃然。”《明史·花茂传》:“ 广东 南边大海,姦宄出没。”
(3).指劫夺。《书·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姦宄于 商 邑。” 孔颖达 疏:“姦宄,谓劫夺。”《新唐书·刘晏传》:“ 东垣 、 厎柱 , 澠池 、 北河 之间六百里,戍逻久絶,夺攘姦宄,夹 河 为藪。”
(4).奸诈不法。《后汉书·蔡邕传》:“而羣聚山陵,假名称孝,行不隐心,义无所依,至有姦轨之人,通容其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珠利耶国》:“气序温暑,风俗姦宄。”《明史·高弘图传》:“请禁奸宄小人借端妄言,脱罪侥倖。” 刘师培 《论中国古代财政国有之弊》:“ 宋 代于姦宄之臣,恒籍其产为官田。” ——《漢語大詞典》
(1).违法作乱的事情。《书·舜典》:“蛮夷猾 夏 ,寇贼姦宄。” 孔 传:“在外曰姦,在内曰宄。” 孔颖达 疏:“又有强寇刼贼外姦内宄者为害甚大。” 周秉钧 易解:“此言中国受蛮夷之影响而发生强取财物、杀害人民、为乱于内外之事。”《左传·成公十七年》:“臣闻乱在外为姦,在内为轨。御姦以德,御轨以刑……德刑不立,姦轨并至。” 陆德明 释文:“轨,本又作宄。”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遂令纲纪日废,奸宄滋多。” 毛泽东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凡未经本府或本处同意并取得本府或本处的证明文件,而从外面进入边区境内停留活动之人,不论其活动的事务属于何项,一律禁止,以防假冒,而杜奸宄。”
(2).指违法作乱的人。《史记·吴王濞列传》:“絶先帝功臣,进任姦宄,詿乱天下,欲危社稷。”《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禁断淫祀,姦宄逃窜,郡界肃然。”《明史·花茂传》:“ 广东 南边大海,姦宄出没。”
(3).指劫夺。《书·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姦宄于 商 邑。” 孔颖达 疏:“姦宄,谓劫夺。”《新唐书·刘晏传》:“ 东垣 、 厎柱 , 澠池 、 北河 之间六百里,戍逻久絶,夺攘姦宄,夹 河 为藪。”
(4).奸诈不法。《后汉书·蔡邕传》:“而羣聚山陵,假名称孝,行不隐心,义无所依,至有姦轨之人,通容其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珠利耶国》:“气序温暑,风俗姦宄。”《明史·高弘图传》:“请禁奸宄小人借端妄言,脱罪侥倖。” 刘师培 《论中国古代财政国有之弊》:“ 宋 代于姦宄之臣,恒籍其产为官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