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野桥(野桥)
唐 沈佺期 咸阳览古 野桥疑望日,山火类焚书。
唐 刘长卿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唐 杜甫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 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
唐 许浑 春日郊园戏赠杨嘏评事 野桥沽酒茅檐醉,谁羡红楼一曲歌。
唐 李咸用 途中作 野桥寒树亚,山店暮云连。
宋 苏轼 江月五首,并引 其四 野桥多断板,山寺有微行。 ——《骈字类编》
唐 刘长卿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唐 杜甫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 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
唐 许浑 春日郊园戏赠杨嘏评事 野桥沽酒茅檐醉,谁羡红楼一曲歌。
唐 李咸用 途中作 野桥寒树亚,山店暮云连。
宋 苏轼 江月五首,并引 其四 野桥多断板,山寺有微行。 ——《骈字类编》
排 pái/pǎi《國語辭典》
排 [ pái ]
动- 推、挤开。如:「排山倒海」、「独排众议」。《说文解字·手部》:「排,挤也。」《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将欲排巢父,拉许由。」《水浒传·第六二回》:「(卢俊义)被浪里白跳张顺排翻小船,倒撞下水去。」
- 消除、除去。如:「排忧解难」。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 摈斥、排斥。如:「排挤」、「排摈」。宋·陆游〈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 疏导、疏通。《孟子·滕文公上》:「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一个接著一个,依照顺序摆列。如:「排队」、「排字」、「把桌椅排整齐。」唐·白居易〈春题湖上〉诗:「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 安置、设置。如:「安排」。《水浒传·第四一回》:「当日穆弘叫庄客宰了一头黄牛,杀了十数个猪羊鸡鹅鱼鸭,珍肴异馔,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
- 练习演戏。如:「排演」、「排练」、「排戏」、「彩排」。
- 汽、机车换档。如:「手排」、「自排」。
- 排成的横列。如:「前排」、「他个子高,总是坐在后排。」
- 量词。计算成列人或物的单位。如:「两排行道树」、「九排座位」、「站成一排」。
- 陆军的编制单位。四班为一排,四排为一连。
- 用竹子或木头编排而成的水上交通工具。如:「竹排」、「木排」。
- 排骨肉的简称。或指切成扁平状的肉片。如:「牛排」、「猪排」、「鸡排」。
- 排球队的简称。如:「女排」、「男排」。
- 横列在一起的。如:「排箫」、「排鼓」。
排 [ pǎi ]
名- 旧时搬家用的车子。参见「排子车 」条。
- 方言。将鞋子撑大,便于合乎某种形状。如:「将那两双鞋排一排!」
雁齿(雁齒)yàn chǐ
亦作“鴈齿”。
(1).比喻排列整齐之物。 北周 庾信 《温汤碑》:“ 秦皇 餘石,仍为雁齿之阶。” 倪璠 注:“雁齿,阶级也。《白帖》:‘桥有雁齿。’” 唐 白居易 《答客问杭州》诗:“大屋詹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
(2).常比喻桥的台阶。 唐 白居易 《答王尚书问履道池旧桥》诗:“虹梁雁齿随年换,素板朱栏逐日修。” 宋 张先 《破阵乐·钱塘》词:“雁齿桥红,裙腰草緑,云际寺、林下路。” 清 金农 《十五夜对月有怀淮上旧游》诗:“西风一桁秋河路,凉笛三更鴈齿阶。”
(3).草名。《尔雅·释草》“绵马,羊齿” 晋 郭璞 注:“草细叶,叶罗生而毛,有似羊齿,今 江 东人呼为雁齿。”《梁书·沈约传》:“雁齿麋古,牛唇彘首。” ——《漢語大詞典》
(1).比喻排列整齐之物。 北周 庾信 《温汤碑》:“ 秦皇 餘石,仍为雁齿之阶。” 倪璠 注:“雁齿,阶级也。《白帖》:‘桥有雁齿。’” 唐 白居易 《答客问杭州》诗:“大屋詹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
(2).常比喻桥的台阶。 唐 白居易 《答王尚书问履道池旧桥》诗:“虹梁雁齿随年换,素板朱栏逐日修。” 宋 张先 《破阵乐·钱塘》词:“雁齿桥红,裙腰草緑,云际寺、林下路。” 清 金农 《十五夜对月有怀淮上旧游》诗:“西风一桁秋河路,凉笛三更鴈齿阶。”
(3).草名。《尔雅·释草》“绵马,羊齿” 晋 郭璞 注:“草细叶,叶罗生而毛,有似羊齿,今 江 东人呼为雁齿。”《梁书·沈约传》:“雁齿麋古,牛唇彘首。” ——《漢語大詞典》
山路 shān lù
山中小路。例如:山路弯弯。 ——《漢語大詞典》
转 ( 轉 ) zhuǎn/zhuàn/zhuǎi
转 [ zhuǎn ]
- 迁徙;流亡:老弱~乎沟壑。
- 不直接的,中间再经过别人或别的地方:~送。~达。~发。~运。周~。
- 改换方向:~弯。向左~。
- 改变位置:~移。
- 改变形势、情况:~败为胜。天气~睛。病情好~。
- 旋转:车轮飞~。
- 使旋转:~动地球仪。
- 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越陷越深绕着太阳~。
- 量词,旋转一圈为一转:绕了几十~。
- 量词,古代勋位每升一级称“一转”:“策勋十二~,赏赐百千强。”
- [转文]指说话或写文章时有意不用通俗易懂的词句,而使用文言文词语以显高雅。
羊肠(羊腸)yáng cháng
(1).喻指狭窄曲折的小路。《尉缭子·兵谈》:“兵之所及,羊肠亦胜,锯齿亦胜,缘山亦胜,入谷亦胜。”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诗:“路失羊肠险,云横雉尾高。” 清 陈维嵩 《青玉案·移寓积翠阁用艺香词韵》词:“梯空架就羊肠路,领俊鶻,穿烟去。”如:羊肠小道。
(2).山名。《楚辞·大招》:“西薄 羊肠 ,东穷海只。” 洪兴祖 补注:“《战国策》注云: 羊肠 , 赵 险塞名,山形屈辟,状如羊肠。今在 太原 晋阳 之西北。”《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山? 会稽 、 太山 、 王屋 、 首山 、 太华 、 岐山 、 太行 、 羊肠 、 孟门 。”
(3). 羊肠坂 的省称。《史记·魏世家》:“昔者 魏 伐 赵 ,断 羊肠 ,拔 閼与 ,约斩 赵 , 赵 分而为二。” 隋 江总 《并州羊肠坂》诗:“三春别帝乡,五月度 羊肠 。”参见“ 羊肠坂 ”。 ——《漢語大詞典》
(2).山名。《楚辞·大招》:“西薄 羊肠 ,东穷海只。” 洪兴祖 补注:“《战国策》注云: 羊肠 , 赵 险塞名,山形屈辟,状如羊肠。今在 太原 晋阳 之西北。”《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山? 会稽 、 太山 、 王屋 、 首山 、 太华 、 岐山 、 太行 、 羊肠 、 孟门 。”
(3). 羊肠坂 的省称。《史记·魏世家》:“昔者 魏 伐 赵 ,断 羊肠 ,拔 閼与 ,约斩 赵 , 赵 分而为二。” 隋 江总 《并州羊肠坂》诗:“三春别帝乡,五月度 羊肠 。”参见“ 羊肠坂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