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马蹄好向御街行,蛾眉不向妆台画。

郭钰元代〕《控郎马酬别萧茂才

控郎马,妾心悲。留郎驻,郎苦辞。少年只愿封侯早,不惜蛾眉镜中老。

银鞍金勒珊瑚鞭,白水青山千里道。控郎马,郎驻鞍。

郎饮莫须尽,酒醒郎衣寒。郎心悬悬五云下,教妾若为控郎马。

马蹄好向御街行,蛾眉不向妆台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马蹄御街行蛾眉妆台

马蹄(馬蹄)mǎ tí
亦作“ 马蹏 ”。
(1).马的蹄子。《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三:“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姚雪垠 《长夜》四:“马蹄踏上河边的薄冰,发出清脆的破裂声。”
(2).《庄子》篇名。以“ 伯乐 善治马”为残害“马之真性”等比喻,抨击儒家提倡仁义礼乐为桎梏“民性”,要求回到自然状态。后遂以指听其自然。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二:“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外物委虫臂,全生思马蹄。”
(3).指箭靶。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叙》:“执事未覩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 三国 魏 邯郸淳 《艺经·马射》:“马射左边为月支二枚,马蹄三枚也。”引申为射箭技巧。
(4).马蹄状的砚台名。 宋 高似孙 《砚笺·砚图》:“曲水、八稜、四直、莲叶、蟾、马蹄。”
(5).马蹄金。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玩具·新安制墨》:“ 宋徽宗 以苏合油溲烟为墨,后 金章宗 购之,黄金一斤纔得一两……近代惟 新安 罗龙文 所作,价踰拱璧,即一两博马蹏一斤,亦未必得真者,盖墨之能事毕矣。”
(6).沉香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沉香》﹝集解﹞引 苏恭 曰:“沉香、青桂、鸡骨、马蹄、煎香,同是一树,出 天竺 诸国。”
(7).莼菜的别名。 清 李元 《蠕范·物名》:“蓴曰马蹏。”参见“ 马蹄草 ”。
(8).方言。荸荠。 孙中山 《行易知难》:“又如现在的农业出品,像甘蔗、糖、花生、马蹄、生果、五谷等等,每年该有多少。”《人民日报》1990.3.14:“问了北乡的荷花鱼,又问了 黄村 的马蹄。”
(9).烧饼名。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 老程 回来了,端着两大碗甜浆粥,和不知多少马蹄烧饼与小焦油炸鬼。” 翁偶虹 《北京话旧·货声》:“烧饼有吊炉、马蹄儿、芝麻酱之分。”  ——《漢語大詞典》
好 hǎo/hào《國語辭典》

好 [ hǎo ]

  1. 美、善,理想的。如:「好东西」、「好风景」、「花好月圆」、「好人好事」。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2. 友爱的。如:「好朋友」、「好同学」。
  3. 完整的、没坏的。如:「完好如初」、「修好了。」
  1. 相善、彼此亲爱。如:「友好」。唐·高适〈赠别晋三处士〉诗:「知己从来不易知,慕君为人与君好。」《红楼梦·第二七回》:「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
  2. 痊愈。如:「病好了!」《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孩儿感些风寒,这几日身子不快,来不得。传语员外得知,一好便来。」
  1. 很、非常。表示程度深。如:「好久」、「好冷」、「好笨」、「好厉害」。
  2. 完成、完毕。如:「交代的工作做好了。」、「稿子写好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都梳好了椎髻,穿好了苗锦。」
  3. 容易。如:「这事好办。」、「这问题好解决。」、「这小孩好带。」
  4. 以便、便于。如:「快准备行李,好早点上路。」、「请告诉我你的住处,我好去找你。」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5. 可以、应该。如:「只好如此」、「正好试试」。《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刁迈彭屈指一算,后任明天好到,便约张太太三天回音。」
  6. 置于某些动词之前,表效果佳。如:「好看」、「好玩」、「好吃」、「好笑」。
  7. 置于数量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多或久的意思。如:「好些个」、「好几处」、「好半天」、「好一会儿」。
  1. 表示称赞或允许。如:「好!就这么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道:『好!正合我意。』」
  2. 表示责备或不满意的语气。如:「好!这下子事情愈来愈棘手了。」

好 [ hào ]

  1. 爱、喜爱。如:「洁身自好」、「好逸恶劳」、「好学不倦」。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唐·韩愈〈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1. 心中所喜爱的事。如:「投其所好」。《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富贵)​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 旧指玉器中的孔。《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汉·郑玄·注:「好,璧孔也。」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1.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2.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3.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4.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5. 姓。如晋代有向秀。
  1.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2.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3.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4.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1.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1.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2.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1.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御街行 yù jiē xíng
(1).词牌名。 宋 柳永 有《御街行》词。后因无名氏《御街行》词中有“听孤雁嘹唳”句,更名为《孤雁儿》。参阅《词谱》卷十八。
(2).曲牌名。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漢語大詞典》
蛾眉 é méi
(1).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南朝 梁 何逊 《咏舞》:“逐唱迴纤手,听曲转蛾眉。” 宋 叶梦得 《虞美人》词:“慇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八折:“几年羞把蛾眉扫,何期再咏《桃夭》,脸波红羞容未销,回头自掩生綃。”《红楼梦》第五二回:“ 晴雯 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
(2).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謡諑谓余以善淫。” 唐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髮乱如丝。”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 长门 事,準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蛾眉胜于粉黛,秀质弱于罗紈。”
(3).美女的代称。 南朝 梁 高爽 《咏镜》:“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既昼,集罗幃翠幙,稠叠绕围,继以烛,列屋蛾眉,豪侈不可状。” 清 孙枝蔚 《延令题妃子墓》诗:“舞衣日已缓,蛾眉委道旁,樵夫与牧竖,至今为悲伤。”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十八:“空山流水无人跡,何处蛾眉有怨词?”
(4).指蛾眉月。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綺窗。” 唐 窦弘余 《广谪仙怨》词:“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 清 纳兰性德 《点绛唇·对月》词:“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5).喻指远山。 元 萨都剌 《走笔赠燕会初》诗:“ 西湖 天镜碧堕地, 吴山 蛾眉春入窗。” 清 许善长 《神山引·裙归》:“那边隐隐城郭,渐见人烟,不知何处?[远望介]吓!蛾眉滴翠,螺髻送青,非琼山而何!”
(6).指飞蛾。 清 曹寅 《北行杂诗》之十三:“蛾眉不自爱,扑暗一篷灯。火猛何如吏,心安即是僧。”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妆台(妝臺)zhuāng tái
妇女梳妆用的镜台。亦借指闺房。 明 屠隆 《綵毫记·颁诏云梦》:“旧家门逕满青苔,不是 辽阳 千载,羞宝镜,对粧臺。”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 唐 马登封 为皇后製粧臺,进退开合,皆不须人,巾櫛香粉,次第迭进,见者以为鬼工,诚絶代之技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银汉横斜玉漏催,穿针瓜果飣粧臺。”
(1).梳妆台。 唐 卢照邻 《梅花落》诗:“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臺。”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幻蓉》:“捧巨枣两枚,置於牀前妆臺上。” 许地山 《空山灵雨·香》:“她说着,便抽出妆台的抽屉,取了一条沉香线,燃着。”
(2).指女子的住处。 唐 韩溉 《鹊》诗:“几度送风临玉户,一时传喜到妆臺。”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幽媾》:“俺因此上弄鶯簧赴 柳 衙。若问俺妆臺何处也,不远哩,刚则在 宋玉 东邻第几家。”
(3).借指女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使小生目视东墻,恨不得腋翅於妆臺左右。”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觅赠》:“为觅妆臺,即忙前去,休教迟捱。”  ——《漢語大詞典》
画 ( 畫 ) huà
画 [ huà ]
  1. 绘图:绘~。~图。~像。~地为牢。~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
  2. 图像:~面。~片。~坛。~板。~卷(juàn )(➊成卷轴形的画;➋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外音。图~。诗中有~。
  3. 写,签押,署名:~到。~卯。~押。~供。
  4. 用手、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比~。指手~脚。“曲终收拨当心~”。
  5. 字的一笔称一画:笔~。
  6. 同“划”。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