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圣君(聖君)shèng jūn
(1).犹圣主。《管子·任法》:“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説,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荀子·臣道》:“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諫争。”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唐 李绅 《上党奏庆云见》诗:“五色传嘉瑞,千龄表圣君。” 明 刘基 《春兴·又用韵答严上人》:“圣君宵旰惟恭己,早晚阳和斡化机。”
(2).对德才高超者的尊称。《墨子·尚贤中》:“传曰:求圣君哲人,以裨辅而身。”《晋书·良吏传·曹摅》:“狱有死囚,岁夕, 攄 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 攄 悉开狱出之,尅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 攄 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 ——《漢語大詞典》
(2).对德才高超者的尊称。《墨子·尚贤中》:“传曰:求圣君哲人,以裨辅而身。”《晋书·良吏传·曹摅》:“狱有死囚,岁夕, 攄 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 攄 悉开狱出之,尅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 攄 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 ——《漢語大詞典》
尝胆(嘗膽)cháng dǎn
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唐 王维 《燕支行》:“报讎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 郑观应 《盛世危言·传教》:“朝廷大度优容,小忿必忍;百姓天良尚在,尝胆知仇。” 李云夔 《赠阮鼎南》诗:“沼 吴 有志频尝胆,兴 楚 无人敢息肩。”参见“ 尝胆卧薪 ”。 ——《漢語大詞典》
愤 ( 憤 ) fèn
愤 [ fèn ]
- ◎ 因不满而忿怒或怨恨:气~。~悱(郁闷)。~慨。~怒。~然。悲~。激~。~恚。公~。义~填膺。~世嫉俗。
艰难(艱難)jiān nán
(1).困苦;困难。《诗·王风·中谷有蓷》:“嘅其嘆矣,遇人之艰难矣。” 郑玄 笺:“所以嘅然而嘆者,自伤遇君子之穷厄。” 宋 苏轼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功存社稷而人不知,躬履艰难而节乃见。”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哥哥,似这等艰难,何以度日!”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在 中国 的天地间,不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
(2).危险。《魏书·彭城王勰传》:“ 勰 恨之,对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 彦和 握蛇骑虎,不觉艰难。’”
(3).指创业。《北史·周宗室传论》:“ 有周 受命之始, 宇文护 实预艰难。” 元 周霆震 《登城》诗:“ 世祖 艰难德泽深,风悲城郭怕登临。”
(4).犹劳苦。 宋 叶适 《福建运使赵公墓志铭》:“故 江淮 、 荆湖 两司,皆论公当迁,以劝艰难勤力之臣。”
(5).慎重。
(6).指文词隐晦而不平易。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危难;祸乱。《书·顾命》:“用敬保元子 釗 ,弘济于艰难。”《陈书·徐陵传》:“戡定艰难,便是匡 周 之霸,岂徒 豳王 徙 雍 ,朞月为都, 姚帝 迁 河 ,周年成邑。”《隋书·虞世基传》:“戡定艰难,平壹区宇。”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天殤。” ——《漢語大詞典》
(2).危险。《魏书·彭城王勰传》:“ 勰 恨之,对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 彦和 握蛇骑虎,不觉艰难。’”
(3).指创业。《北史·周宗室传论》:“ 有周 受命之始, 宇文护 实预艰难。” 元 周霆震 《登城》诗:“ 世祖 艰难德泽深,风悲城郭怕登临。”
(4).犹劳苦。 宋 叶适 《福建运使赵公墓志铭》:“故 江淮 、 荆湖 两司,皆论公当迁,以劝艰难勤力之臣。”
(5).慎重。
(6).指文词隐晦而不平易。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危难;祸乱。《书·顾命》:“用敬保元子 釗 ,弘济于艰难。”《陈书·徐陵传》:“戡定艰难,便是匡 周 之霸,岂徒 豳王 徙 雍 ,朞月为都, 姚帝 迁 河 ,周年成邑。”《隋书·虞世基传》:“戡定艰难,平壹区宇。”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天殤。” ——《漢語大詞典》
双 ( 雙 ) shuāng
双 [ shuāng ]
- 两个,一对:一~鞋。~杠。~重(chǒng )。~方。~管齐下。~豆塞聪(耳被堵塞,一无所闻)。~瞳剪水(形容眼珠的清澈)。智勇~全。盖世无~。
- 偶,与“单”相对:~数。~号。
- 加倍的:~料。~份。
- 姓。
跸 ( 蹕 ) bì
跸 [ bì ]
- 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来往:警~。~路。
- 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驻~。
无因(無因)wú yīn
(1).无所凭借;没有机缘。《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託乘而上浮?”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梦至荒野,遇大河,欲渡无因。”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有待闻乾鹊,无因见皎蟾。”
(2).无故,无端。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世说新语·雅量》“ 宣武 与 简文 太宰共载”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帝﹞雅有局镇。尝与 桓温 、太宰 武陵王 晞 同乘,至板桥, 温 密勑令无因鸣角鼓譟,部伍并惊驰……帝举止自若。”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对坐论岁暮,絃悲岂无因。”
(3).犹无须。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拟驯鸥鸟,无因用弩机。” 唐 罗虬 《比红儿》诗:“轻小休夸似燕身,生来占断紫宫春。 汉 皇若遇 红儿 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漢語大詞典》
(2).无故,无端。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世说新语·雅量》“ 宣武 与 简文 太宰共载”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帝﹞雅有局镇。尝与 桓温 、太宰 武陵王 晞 同乘,至板桥, 温 密勑令无因鸣角鼓譟,部伍并惊驰……帝举止自若。”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对坐论岁暮,絃悲岂无因。”
(3).犹无须。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拟驯鸥鸟,无因用弩机。” 唐 罗虬 《比红儿》诗:“轻小休夸似燕身,生来占断紫宫春。 汉 皇若遇 红儿 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漢語大詞典》
日问(日问)
元史董文炳传十四年帝在上都适北边有警欲亲将北伐正月急召文炳四月文炳至自临安比至帝日问来期及至召入 ——《骈字类编》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名-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 姓。如汉代有安成。
-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 加上。如:「安罪名」。
-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