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大儿(大兒)dà ér
长子;年长的儿子。《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一》:“阿爷无大儿, 木兰 无长兄。” 唐 杜甫 《最能行》:“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漢語大詞典》
行文 xíng wén
(1).修明文教。《史记·留侯世家》:“ 殷 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復用兵乎?”《汉书·匡衡传》:“陛下祇畏天戒,哀閔元元,大自减损,省 甘泉 、 建章 宫卫,罢 珠崖 ,偃武行文,将欲度 唐 虞 之隆,絶 殷 周 之衰也。”
(2).组织文字,表达意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格局》:“绳墨不改,斧斤自若,而工师之奇巧出焉。行文之道,亦若是也。”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鼓动诗肠,提倡雅奏,亦行文之乐事乎?”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经他一批,原作的诚实之处,往往化为笑谈,布局行文,也都被硬拖到八股的作法上。”
(3).见“ 行文书 ”。 ——《漢語大詞典》
(2).组织文字,表达意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格局》:“绳墨不改,斧斤自若,而工师之奇巧出焉。行文之道,亦若是也。”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鼓动诗肠,提倡雅奏,亦行文之乐事乎?”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经他一批,原作的诚实之处,往往化为笑谈,布局行文,也都被硬拖到八股的作法上。”
(3).见“ 行文书 ”。 ——《漢語大詞典》
学 ( 學 ) xué
学 [ xué ]
-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
-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
-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苏黄(蘇黄)sū huáng
宋 代文学家 苏轼 、 黄庭坚 的并称。《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 庭坚 於文章尤长於诗, 蜀 、 江西 君子以 庭坚 配 軾 ,故称 苏 黄 。” 元 马定国 《四月十日遇周永昌》诗之二:“世无 苏 黄 六七子,天断文章三十年。” 清 赵翼 《余简稚存诗答嫌百年太少再简奉酬》诗:“ 宋 亦有 苏 黄 ,旗鼓相周旋。” ——《漢語大詞典》
暗潮 àn cháo
(1).小潮。 宋 杨万里 《过沙头》诗之二:“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清 周亮工 《舟中与胡之润谈秦淮盛时事次韵》之二:“暗潮夜湿依栏石,细雨朝开隔岸花。”
(2).比喻暗中发展的事态。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三:“他为什么辞去官立去就私立,这儿当然有种种的暗潮存在;但这种暗潮的内幕我们当时可无从知道了。”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暗中发展的事态。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三:“他为什么辞去官立去就私立,这儿当然有种种的暗潮存在;但这种暗潮的内幕我们当时可无从知道了。” ——《漢語大詞典》
无声(無聲)wú shēng
(1).没有声音。《庄子·知北游》:“视之无形,听之无声。”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一:“画形於无象,造响於无声。”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金 元好问 《通奉大夫张君神道碑铭》:“舞云之春风,润物无声。” 巴金 《探索集·友谊》:“看见了 西园寺先生 、 清水先生 和其他几位朋友的眼泪……我却无声地哭了。”
(2).吞声;不说话。 唐 杜甫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诗:“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 元 倪瓒 《画竹赠申彦学》诗:“写出无声断肠句,鷓鴣嗁处竹苍苍。” 茅盾 《子夜》六:“他这无声的温柔的抗议,可以引出 林佩珊 的几句话。” ——《漢語大詞典》
(2).吞声;不说话。 唐 杜甫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诗:“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 元 倪瓒 《画竹赠申彦学》诗:“写出无声断肠句,鷓鴣嗁处竹苍苍。” 茅盾 《子夜》六:“他这无声的温柔的抗议,可以引出 林佩珊 的几句话。” ——《漢語大詞典》
走 zǒu《國語辭典》
走 [ zǒu ]
动- 疾行、奔跑。如:「奔走」。汉·刘熙《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步行。如:「走路」。《文选·张衡·西京赋》:「走索上而相逢。」
- 逃跑。如:「逃走」、「败走」。《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离开。如:「走开」、「我明天就要走了。」
- 泄漏。如:「走漏」、「走光」、「走电」。《水浒传·第一八回》:「三人大惊:『莫不走漏了消息,这件事发了?』」
- 接触、交往。如:「他们两家走得很勤。」
- 失去原来的形态。如:「走味」、「走样」、「走调」。
- 移动、挪动。如:「拿走」、「我的表走得很准。」、「这步棋走错了。」
- 到处游荡。参见「走江湖 」条。
- 往、去。如:「走往」、「走访」。
- 供行走的。如:「走道」。
- 供驱使的、供使役的。如:「贩夫走卒」。
- 在陆地上行动的。如:「飞禽走兽」。
- 兽类的总称。《文选·左思·吴都赋》:「穷飞走之栖宿。」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茫茫 máng máng
(1).广大而辽阔。《关尹子·一宇》:“道茫茫而无知乎,心儻儻而无羈乎。”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俯视 大江 奔,茫茫与天平。”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沧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 鸿干 者否?” 朱德 《苦热》诗之一:“滚滚 长江 嗟还逝,茫茫大野喜云封。”
(2).遥远。 汉 荀悦 《〈汉纪〉论》:“茫茫上古,结绳而治。” 唐 杨衡 《桂州与陈羽念别》诗:“茫茫从此去,何路入 秦 关?” 清 陈维嵩 《女冠子·本事》词之二:“路茫茫,度海云鬟乱,还宫绣带长。” 龚尔位 《怀人》诗之二:“茫茫数千载,微言亦云终。”
(3).渺茫;模糊不清。 汉 扬雄 《法言·重黎》:“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曼云。” 唐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诗:“茫茫十月交,穷阴千餘里。” 宋 王安石 《吴任道说应举时事》诗:“独骑瘦马冲残雨,前伴茫茫不可寻。” 清 杜浚 《登金山塔》诗:“咄哉天咫尺,消息转茫茫。”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夜雾茫茫,月色朦胧。‘迎春亭’佇立山岗。”
(4).纷繁,纷杂;众多。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隋书·音乐志上》:“茫茫亿兆,无思不遂。”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俯视 洛阳 川,茫茫走 胡 兵。” 清 秋瑾 《宝剑歌》:“ 炎帝 世系伤中絶,茫茫国恨何时雪?”
(5).茂盛。《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 唐 刘长卿 《经漂母墓》诗:“春草茫茫緑,王孙旧此游。” 宋 王安石 《和农具诗·耕牛》:“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 ——《漢語大詞典》
(2).遥远。 汉 荀悦 《〈汉纪〉论》:“茫茫上古,结绳而治。” 唐 杨衡 《桂州与陈羽念别》诗:“茫茫从此去,何路入 秦 关?” 清 陈维嵩 《女冠子·本事》词之二:“路茫茫,度海云鬟乱,还宫绣带长。” 龚尔位 《怀人》诗之二:“茫茫数千载,微言亦云终。”
(3).渺茫;模糊不清。 汉 扬雄 《法言·重黎》:“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曼云。” 唐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诗:“茫茫十月交,穷阴千餘里。” 宋 王安石 《吴任道说应举时事》诗:“独骑瘦马冲残雨,前伴茫茫不可寻。” 清 杜浚 《登金山塔》诗:“咄哉天咫尺,消息转茫茫。”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夜雾茫茫,月色朦胧。‘迎春亭’佇立山岗。”
(4).纷繁,纷杂;众多。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隋书·音乐志上》:“茫茫亿兆,无思不遂。”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俯视 洛阳 川,茫茫走 胡 兵。” 清 秋瑾 《宝剑歌》:“ 炎帝 世系伤中絶,茫茫国恨何时雪?”
(5).茂盛。《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 唐 刘长卿 《经漂母墓》诗:“春草茫茫緑,王孙旧此游。” 宋 王安石 《和农具诗·耕牛》:“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