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去路迢迢入两当,三千三百到华阳。

汪元量宋代〕《凤州歌

去路迢迢入两当,三千三百到华阳。
黄花川上黄花驿,千百猿声断客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去路迢迢两当三千三百华阳

去路 qù lù
(1).前进的道路;去某处的道路。 唐 项斯 《汉南遇友人》诗:“积云开去路,曙雪叠前峯。” 元 耶律楚材 《和张敏之诗七十韵》:“闲云迷去路,疎雨润行装。” 俞天白 《危栏》:“他拦住她的去路,要倾诉他的满腹情愫。”
(2).上路。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俺本官説这坊厢里,有箇 花弧 ,教俺们来催发他,一同去路。”
(3).去的地方;出路。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山中虽好,不是久住之乡,还要替他想个去路。”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凡我国所有者,轻税以广去路,我国所无者,重税以遏来源。”  ——《漢語大詞典》
迢迢 tiáo tiáo
(1).高貌。 晋 陆机 《拟西北有高楼》诗:“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 宋 司马光 《次韵和宋复古春日》之五:“残春举目多愁思,休上迢迢百尺楼。”
(2).深貌。 唐 李涉 《六叹》诗之二:“美人清昼汲寒泉,寒泉欲上银瓶落。迢迢碧甃千餘尺,竟日倚阑空叹息。”
(3).道路遥远貌;水流绵长貌。 晋 潘岳 《内顾诗》之一:“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 宋 姜夔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细草穿沙雪半销, 吴 宫烟冷水迢迢。”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云黯黯,水迢迢,风凛凛,雪飘飘。”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之五:“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4).时间久长貌。 唐 戴叔伦 《雨》诗:“歷歷愁心乱,迢迢独夜长。” 明 王錂 《寻亲记·就教》:“月冷萱堂,夜迢迢,感风木,动悲号,父骨何处沙场草!” 清 沈湘云 《淡黄柳·归舟咏蝉》词:“捲起孤篷,迢迢往事,一树无情自碧。”
(5).舞动貌。 唐 元稹 《舞腰》诗:“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漢語大詞典》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1.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2.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3.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4.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5. 到、达。如:「入夜」、「入冬」。
  6.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7.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8.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1.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2.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3.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1.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两当(兩當)liǎng dāng
(1).亦作“ 两襠 ”。亦称“ 两当衫 ”。即半臂。古时短袖衣,形似今之背心。《南史·柳元景传》:“ 安都 怒甚,乃脱兜鍪,解所带鎧,唯著絳衲两当衫,马亦去具装,驰入贼阵。”《南史·沈攸之传》:“ 攸之 有素书十数行,常韜在两襠角,云是 宋明帝 与己约誓。”《新唐书·宪宗十八女传》:“羣臣请以主左右上媵戴鬢帛承拜,两襠持命。”
(2).两者相当。 清 黄遵宪 《寒夜独坐卧虹榭》诗:“层阴压屋天四盖,寒云入户山两当。” 钱仲联 注:“ 酈道元 《水经注》:‘ 河池县 有 两当水 。或云:县西界有两山相当为名。’”
(3).两者一起充当。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 祥子 的确不错,但是提到儿婿两当,还差得多呢。”  ——《漢語大詞典》
三千 sān qiān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漢語大詞典》
三百 sān bǎi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漢語大詞典》
到 dào《國語辭典》

到 [ dào ]

  1. 抵达、到达。如:「火车到站」、「支票到期」、「坚持到底」。《文选·江淹·恨赋》:「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2. 往、去。如:「到非洲丛林探险。」、「我晚上到你家拜访。」
  1. 周密。如:「若有不到之处,尚请多多包涵!」《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传》:「所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1. 姓。如南朝宋有到彦之。
华阳(华阳)
唐 杜甫 八哀诗 其三 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四登会府地,三掌华阳兵。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