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宫衣屡赐恩荣重,御宴时开礼数宽。

汪元量宋代〕《万安殿夜直

凤衔紫诏下云端,千载明良际会难。
金阙早朝天表近,玉堂夜直月光寒。
宫衣屡赐恩荣重,御宴时开礼数宽。
却忆玄都人去后,桃花零落倚阑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宫衣恩荣御宴礼数

宫衣 gōng yī
(1).宫人所制之衣。 唐 杜甫 《端午日赐衣》诗:“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仇兆鳌 注引 邵宝 曰:“宫衣,宫人所製之衣。”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诗之四:“禁火曙燃烟焰褭,宫衣寒拂雪花轻。” 清 查慎行 《次答廖若村同年赠别原韵》之一:“感深紈扇秋风篋,梦散宫衣旧日香。”
(2).宫中女子所穿之衣。亦指仿照宫样所制女子之衣。 唐 李贺 《追赋画江潭苑》诗之一:“ 吴 苑晓苍苍,宫衣水溅黄。小鬟红粉薄,骑马珮珠长。” 金 蔡松年 《声声慢·凉陉寄内》词:“梨花泪,正宫衣春瘦,晓红无力。”  ——《漢語大詞典》
屡 ( 屢 ) lǚ
屡 [ lǚ ]
     ◎ 接连着,不止一次:~次。~年。~见不鲜。~试不爽(多次试验都不错)。~战~捷。
赐 ( 賜 ) cì
赐 [ cì ]
  1. 给,旧时指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小辈:~予。~死。赏~。恩~。
  2. 敬辞:请~教。希~函。
  3. 赏给的东西,给予的好处:厚~。受~良多。
恩荣(恩榮)ēn róng
谓受皇帝恩宠的荣耀。 南朝 宋 谢灵运 《命学士讲书》诗:“古人不可攀,何以报恩荣。”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五:“一曲称君心,恩荣连九族。”《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今官至抚臺,恩荣极矣,一向清勤自矢,不负朝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叙仕宦,述恩荣,详列子女生卒,而无一字言及其居官。”  ——《漢語大詞典》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1.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1.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2.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3.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4.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5. 剧烈的。如:「重病」。
  6.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1.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 尊敬。如:「尊重」、「敬重」。
  3. 偏好。如:「重色轻友」。
  4.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1.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1.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1.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1.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御宴 yù yàn
谓以君王名义所设的宴会。 元 黄庚 《宫词》:“闻説君王御宴回,宫人留钥内门开。” 清 李渔 《风筝误·梦骇》:“是真的,不是做梦,快请老爷去赴御宴。”《说唐》第二九回:“ 咬金 见射死 魏文通 ,又得了十万兵马,十分快活,吩咐大摆御宴,吃酒贺功。”  ——《漢語大詞典》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1.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2. 分割:对~。三十二~本。
  3. 通,使通:~导。~窍。
  4.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5. 扩大、发展:~扩。~拓。
  6. 发动或操纵:~动。~车。
  7. 起始:~始。~宗明义。
  8. 设置、建立:~创。~国。~设。
  9.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10. 支付:~销。~支。
  11. 沸腾,滚:~水。
  12. 举行:~运动会。
  13.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礼数(禮數)lǐ shù
(1).古代按名位而分的礼仪等级制度。亦指官阶品级。《左传·庄公十八年》:“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制礼数以异等威之品。” 唐 韩愈 《桃源图》诗:“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罇俎异。” 宋 苏轼 《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诗:“江山养豪杰,礼数困英雄。”
(2).犹礼节。 唐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诗:“丈人叨礼数,文律早周旋。” 仇兆鳌 注:“礼数、周旋,相契之情。” 宋 朱熹 《与魏元履书》:“一请犹是礼数;若又再请,则无谓矣。” 元 睢景臣 《哨遍·汉高祖还乡》套曲:“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水浒传》第四回:“小弟 智深 乃是愚卤直人,早晚礼数不到,言语冒瀆,误犯清规,万望覷 赵 某薄面,恕免,恕免。”《红楼梦》第十三回:“惟恐各誥命来往亏了礼数,怕人笑话。”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一:“这才彼此握手;握得那样热烈,那样牢固,不像是相见的礼数,简直是两个心灵的互相融合的印证。”  ——《漢語大詞典》
宽 ( 寬 ) kuān
宽 [ kuān ]
  1. 横的距离大,范围广,与“”相对:~广。~阔。~绰。~敞。~度。~旷。~窄。
  2. 使松缓:~心。~衣。~解。~慰。
  3. 不严厉,不苛求:~待。~宏。~厚。~松。~容。~恕。~仁。~赦。
  4. 富裕:~裕。
  5.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