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国家(國家)guó jiā
(1).统治阶级实行阶级压迫和实施统治的组织。古代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家。也以国家为国的通称。《易·繫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赵岐 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也。” 唐 柳宗元 《封建论》:“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2).公家;朝廷。《梁书·贺琛传》:“我自除公宴,不食国家之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求待国家兵到,吾等即降。”《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国家 至道 三年,詔书亲郊圜丘,以 太祖 、 太宗 并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凡国家营建之事,董其役,御前所用铜锡木铁之器日取给焉。”
(3).犹言“官家”。指皇帝。《东观汉记·祭遵传》:“国家知将军不易,亦不遗力。”《晋书·陶侃传》:“国家年小,不出胸怀。”
(4).诸侯卿大夫所受封地上的城邑。《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郑玄 注:“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
(5).京城,首都。《后汉书·朱儁传》:“国家西迁,必孤天下之望。” ——《漢語大詞典》
(2).公家;朝廷。《梁书·贺琛传》:“我自除公宴,不食国家之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求待国家兵到,吾等即降。”《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国家 至道 三年,詔书亲郊圜丘,以 太祖 、 太宗 并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凡国家营建之事,董其役,御前所用铜锡木铁之器日取给焉。”
(3).犹言“官家”。指皇帝。《东观汉记·祭遵传》:“国家知将军不易,亦不遗力。”《晋书·陶侃传》:“国家年小,不出胸怀。”
(4).诸侯卿大夫所受封地上的城邑。《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郑玄 注:“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
(5).京城,首都。《后汉书·朱儁传》:“国家西迁,必孤天下之望。” ——《漢語大詞典》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 分割:对~。三十二~本。
- 通,使通:~导。~窍。
-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 扩大、发展:~扩。~拓。
- 发动或操纵:~动。~车。
- 起始:~始。~宗明义。
- 设置、建立:~创。~国。~设。
-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 支付:~销。~支。
- 沸腾,滚:~水。
- 举行:~运动会。
-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气数(氣數)qì shù
(1).气运,命运。 汉 荀悦 《申鉴·俗嫌》:“夫岂人之性哉,气数不存焉。”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福应非他,气数所生,若灭福应,即无气数矣。”《红楼梦》第七六回:“此亦关人之气数,所以我出来止住你们。”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七章:“大 明 的气数真地要完了,咱们还不加劲儿干?”
(2).指节气。 元 方回 《除夕前大雨雪立春已八日》诗:“气数已迴终是好,明朝红日上云端。” ——《漢語大詞典》
(2).指节气。 元 方回 《除夕前大雨雪立春已八日》诗:“气数已迴终是好,明朝红日上云端。” ——《漢語大詞典》
陵谷 líng gǔ
(1).《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毛 传:“言易位也。” 郑玄 笺:“易位者,君子居下,小人处上之谓也。”后因以“陵谷”比喻君臣高下易位。《魏书·拓跋渊传》:“臣以疏滞,远离京輦,被其构阻,无所不为。然臣昔不在其后,自此以来,翻成陵谷。”
(2).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巨变。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是以勒此丰碑,惧从陵谷,植之松柏,不忍凋枯。” 唐 韩偓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诗:“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 昆明 是劫灰。” 清 赵翼 《游狮子林题壁》诗:“数百年来几陵谷,此犹坚完缝不裂。” 郭沫若 《西江月》词:“能教沧海变桑田,陵谷一朝转换。”
(3).丘陵和山谷。 唐 韩愈 《杂说》之一:“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 宋 苏轼 《飓风赋》:“鼓千尺之涛澜,襄百仞之陵谷。吞泥沙於一卷,落崩崖於再触。”
(4).指陵墓。 清 顾炎武 《十月二十日奉先妣葬于先曾祖兵部侍郎公墓之左》诗:“六十年间事反覆,到今陵谷青模糊,止存松楸八百树,夜夜宿鸟还相呼。” ——《漢語大詞典》
(2).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巨变。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是以勒此丰碑,惧从陵谷,植之松柏,不忍凋枯。” 唐 韩偓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诗:“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 昆明 是劫灰。” 清 赵翼 《游狮子林题壁》诗:“数百年来几陵谷,此犹坚完缝不裂。” 郭沫若 《西江月》词:“能教沧海变桑田,陵谷一朝转换。”
(3).丘陵和山谷。 唐 韩愈 《杂说》之一:“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 宋 苏轼 《飓风赋》:“鼓千尺之涛澜,襄百仞之陵谷。吞泥沙於一卷,落崩崖於再触。”
(4).指陵墓。 清 顾炎武 《十月二十日奉先妣葬于先曾祖兵部侍郎公墓之左》诗:“六十年间事反覆,到今陵谷青模糊,止存松楸八百树,夜夜宿鸟还相呼。” ——《漢語大詞典》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推迁(推遷)tuī qiān
(1).推移变迁。 晋 陶潜 《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復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唐 骆宾王 《萤火赋》:“委性命兮幽玄,任物理兮推迁。” 宋 陆游 《自嘲》:“岁月推迁万事非, 放翁 可笑白头痴。” 明 汪道昆 《〈诗薮〉序》:“世有推迁,道有升降。” 清 顾炎武 《羌湖引》:“历数推迁小嬴缩,天行有餘或不足。”
(2).推故迁延;推迟。《晋书·王羲之传》:“復授护国将军,又推迁不拜。”《宋书·王弘传》:“为尒推迁,覆败将及,就无人事之愆,必有阴阳之患。”《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何不早劝 唐公 举兵,而推迁不已。” 胡三省 注:“推迁,言推故迁延也。” ——《漢語大詞典》
(2).推故迁延;推迟。《晋书·王羲之传》:“復授护国将军,又推迁不拜。”《宋书·王弘传》:“为尒推迁,覆败将及,就无人事之愆,必有阴阳之患。”《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何不早劝 唐公 举兵,而推迁不已。” 胡三省 注:“推迁,言推故迁延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