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银鸭香烘云母屏,绮窗绣阁流芳馨。

汪元量宋代〕《幽州除夜醉歌

燕姬压酒春宵永,列炬摇光拂红影。
银鸭香烘云母屏,绮窗绣阁流芳馨。
脆管声含兰气娇,风钗拖颈乌云飘。
锦瑟无端促弦急,纤蛾敛翠翻成泣。
雕笼啁哳鸡鸣早,一笑红颜镜中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银鸭香烘云母绮窗绣阁流芳

银鸭(銀鴨)yín yā
镀银的鸭形铜香炉。 唐 李白 《襄阳歌》:“谁能忧彼身后事,金鳧银鸭葬死灰。” 唐 秦韬玉 《咏手》:“金杯有喜轻轻点,银鸭无香旋旋添。” 清 陈维嵩 《散馀霞·十六夜即景》词:“一隻银鸭牀头镇,厌厌春困。”  ——《漢語大詞典》
香烘
宋 汪元量 幽州除夜醉歌 银鸭香烘云母屏,绮窗绣阁流芳馨。  ——《骈字类编》
云母(雲母)yún mǔ
(1).矿石名。俗称千层纸。晶体常成假六方片状,集合体为鳞片状。薄片有弹性。玻璃光泽,半透明,有白色、黑色、深浅不同的绿色或褐色等。不导电,隔热,耐高温,耐潮防腐。白云母可供药用。《淮南子·墬形训》:“磁石上飞,云母来水。” 宋 苏轼 《濠州七绝·彭祖庙》:“空餐云母连山尽,不见蟠桃著子时。”
(2).性质、状态、光色等如云母的事物。(1)美石。 五代 齐己 《再游匡山》诗:“径危云母滑,崖旱瀑流乾。” 宋 晁补之 《千秋岁》词:“水精溪绕户,云母山相砌。”(2)白色的花。 唐 李商隐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旋移缀水精。”(3)鳞片。 宋 陆游 《湖村春兴》诗:“酒借鹅儿成浅色,鱼凭云母作修鳞。”(4)冰雪。 唐 元稹 《酬乐天雪中见寄》诗:“镜水遶山山尽白,琉璃云母世间无。”(5)泉水;光洁的水面。 唐 章孝标 《方山寺松下泉》诗:“注瓶云母滑,漱齿茯苓香。” 宋 毛滂 《玉楼春·立春日》词:“小园半夜东风转,吹皱冰池云母面。”
(3).竹名。 南朝 梁简文帝 《修竹赋》:“玉润桃枝之丽,鱼肠云母之名。” 南唐 陈陶 《竹》诗:“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参见“ 云母竹 ”。  ——《漢語大詞典》
屏 píng/bǐng《國語辭典》

屏 [ píng ]

  1. 當門的小牆。即照壁。《爾雅·釋宮》:「屏謂之樹。」晉·郭璞·注:「小牆當門中。」《淮南子·時則》:「授車以級,皆正設于屏外。」漢·高誘·注:「屏,樹垣也。」
  2. 泛指像牆的遮蔽物。《詩經·小雅·桑扈》:「君子樂胥,萬邦之屏。」唐·白居易〈冷泉亭記〉:「山樹為蓋,巖石為屏。」
  3. 屏風。如:「素屏一張」。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
  4. 字畫裱成的條幅,通常以四幅或八幅為一組。如:「畫屏」、「字屏」。《老殘遊記 ·第九回》:「抬頭看見北牆上掛著四輻大屏,草書寫得龍飛鳳舞。」
  1. 保護、做為屏障。《國語·齊語》:「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唐·元稹〈贈鄭餘慶太保制〉:「而今而後,誰其屏余?」
  2. 隱瞞、蒙蔽。呂氏春秋《慎行論·慎行》:「亡夫太子建,殺連尹奢,屏王之耳目。」

屏 [ bīng ]

  1. 參見「屏營 」條。

屏 [ bǐng ]

  1. 排除。《論語·堯曰》:「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正采耀乎朱藍,間色屏於紅紫。」
  2. 斥退。《戰國策·秦策三》:「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乃屏人閒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
  3. 退避、隱藏。如:「屏居」、「屏跡」。宋·王安石〈答孫莘老書〉:「丘園自屏,煩公遠屈,衰疾不獲奉迓。」
  4. 停止、壓制。如:「屏住呼吸」、「屏息靜觀」。《論語·鄉黨》:「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
  5. 放逐。《禮記·王制》:「屏之四方,唯其所之。」宋·蘇軾〈答王莊叔〉二首之一:「 某罪廢遠屏,有玷知識。」
绮窗(綺窗)qǐ chuāng
雕刻或绘饰得很精美的窗户。《文选·左思〈蜀都赋〉》:“开高轩以临山,列綺窗而瞰江。” 吕向 注:“綺窗,彫画若綺也。” 唐 李商隐 《瑶池》诗:“ 瑶池 阿母 綺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宋 刘子翚 《闻筝作》诗:“月高夜鸣筝,声从綺窗来。” 清 黄景仁 《减兰·中秋夜感旧》词之二:“綺窗人静,露寒今夜无人问。”  ——《漢語大詞典》
绣阁(繡閣)xiù gé
亦作“綉阁”。 犹绣房。女子的居室装饰华丽如绣,故称。 后蜀 欧阳炯 《菩萨蛮》词之四:“画屏绣阁三秋雨,香脣腻脸偎人语。” 宋 汪元量 《幽州除夜醉歌》:“银鸭香烘云母屏,綺窗绣阁流芳馨。” 鲁迅 《且介亭杂文·阿金》:“推开楼窗……却看见一个男人,望着 阿金 的绣阁的窗,站着。”  ——《漢語大詞典》
流芳 liú fāng
(1).散发香气。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宋 王安石 《新花》诗:“汲水置新花,取慰以流芳。”
(2).流传美好名誉。《三国志·魏志·文德郭皇后传》:“并以贤明,流芳上世。”《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竇氏 投崖, 云华 坠井:是皆毕命於纲常,流芳於后世也。” 郁达夫 《代洪开榜先生祝梁母邓太夫人八秩大庆》诗:“美意延年山比寿,输财济国世流芳。”
(3).流传的美好声誉。《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辞穷路单,将反初节,综坟典之流芳,寻 孔氏 之遗艺。”
(4).犹流光,好时光。 宋 欧阳修 《诉衷情·眉意》词:“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漢語大詞典》
馨 xīn《國語辭典》

馨 [ xīn ]

  1. 散播到遠方的香氣。《楚辭·屈原·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析芳馨兮遺所思。」唐·劉兼〈蓮塘霽望〉詩:「新秋菡萏發紅英,向晚風飄滿郡馨。」
  2. 流傳後世的功德名聲。如:「德馨遠播」。《晉書·卷一一三·苻堅載記上》:「化盛隆周,垂馨千祀。」
  1. 常置於形容詞或副詞之後,表示讚美的語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田舍兒,強學人作爾馨語。」同「般 」、「樣」。

馨 [ ​xīng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