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兴尽出门去,晚凉山雨余。

汪元量宋代〕《曾平山招饮

老貌不随俗,固穷而隐居。
一坞百竿竹,八窗千卷书。
酌以旋篘酒,荐之新网鱼。
兴尽出门去,晚凉山雨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出门晚凉山雨

兴 ( 興 ) xīng/xìng
兴 [ xīng ]
  1.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
  2.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
  3.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
  4. 流行,盛行:时~。新~。
  5. 准许:不~胡闹。
  6. 或许:~许。
  7. 姓。
兴 [ xìng ]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出门(出門)chū mén
    (1).外出;走出门外。《易·同人》:“出门同人,又谁咎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出门,笑曰:‘生乃与 噲 等为伍。’” 唐 白居易 《秦中吟·伤友》:“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 明 李贽 《与杨凤里书》:“我痢尚未止,其势必至十月初间方敢出门。” 孙犁 《秀露集·戏的梦》:“当天政工组就通知我,下午市里有首长要来,你不要出门。”
    (2).离开家乡远行。 唐 元稹 《出门行》:“出门不数年,同归亦同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母亲见我年纪小,不肯放心叫我出门。”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第一次从 常州 出门求学,亏得你当了当头借给我川资。” 丁玲 《母亲》:“后来二老爷又出门了,音信都没有,说是看破红尘做和尚去了。”
    (3).出嫁。 唐 无名氏 《玉泉子》:“吾有女弟未出门,子能婚乎?” 姚时晓 《别的苦女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人总要出门的。”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四:“如今你要出门去了,也没有什么填箱的。”
    (4).旧谓男妓出外应酬客人。《红楼梦》第四七回:“我那里还有两个絶好的孩子,从没出门的。”  ——《漢語大詞典》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晚凉(晚凉)
    唐 杜甫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骈字类编》
    山雨
    唐 宋之问 度大庾岭 其一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南北朝 张正见 行经季子庙诗 野藤侵沸井,山雨湿苔碑。
    唐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 宫槐陌 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唐 岑参 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 五月山雨热,三峰火云蒸。
    唐 杜甫 重过何氏五首 其二 山雨尊仍在,沙沈榻未移。
    唐 白居易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唐 无可 经贞女祠 精诚山雨至,岁月庙松衰。
    唐 阎宽 松滋江北阻风 江风久未歇,山雨复相仍。
    唐 杜牧 念昔游三首 其三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唐 周朴 送梁道士 晚花霜后落,山雨夜深寒。
    唐 周繇 登甘露寺 海涛摏砌槛,山雨洒窗灯。
    唐 许浑 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二首 其一 枕腻海云起,簟凉山雨来。
    唐 许浑 咸阳城东楼 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 韩偓 雨 坐来簌簌山风急,山雨随风暗原隰。
    宋 苏轼 少年时,尝过一村院。见壁上有诗,云:「夜凉疑有雨,院静似无僧。」不知何人诗也。宿黄州禅智寺,寺僧皆不在,夜半雨作,偶记此诗,故作一绝 佛灯渐暗饥鼠出,山雨忽来修竹鸣。
    金 李俊民 集古 江村 夜添山雨作江声,绿暗红藏江上村。
    元 周权 次韵古琴上人 泉冰冬涧涩,山雨夜钟沈。
    元 倪瓒 赋德机徵君荆南精舍图 夏果落山雨,春衣染夕岚。
    明 张羽 酒醒闻雨 微醉易成醒,起闻山雨度。  ——《骈字类编》
    余 ( 餘 ) yú《國語辭典》

    余 [ yú ]

    1. 我,表第一人稱。《文選·班彪·北征賦》:「余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文選·陸機·歎逝賦》:「余將老而為客。」
    1. 剩下、多餘。《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同「餘 」。
    2. 姓。如宋代有余靖。

    余 [ xú ]

    1. 參見「余余」、「余吾鎮」等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