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信
史记大宛传匈奴使持单于一信则国国傅信食不敢留苦 刘孝先春宵诗燉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 ——《骈字类编》
东风(東風)dōng fēng
(1).东方刮来的风。《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 灵脩 兮憺忘归。” 唐 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 周郎 便, 铜雀 春深锁二 乔 。” 杨朔 《海市》:“一般得春景天,雨后,刮东风,才有海市。”
(2).指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唐 李白 《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暉。”《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刘大白 《湖滨晚眺》诗:“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3).代指春天。 唐 罗隐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诗:“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4).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 谢觉哉 《不惑集·干劲》:“而且东风已经在广大的工农劳动人民中刮起来了,仅仅是某些干部尚风平浪静。” 陈毅 《满江红》词:“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郭沫若 《新华颂》:“多种族,如弟兄,千秋万岁颂东风。”
(5).菜名。《文选·左思〈吴都赋〉》:“草则藿、蒳、豆蔻……东风、扶留。” 刘逵 注:“东风,亦草也,出 九真 。”《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 晋 顾微 《广州记》:“东风华叶似‘落娠妇’,茎紫。宜肥肉作羹,味如酪。”参见“ 东风菜 ”。 ——《漢語大詞典》
(2).指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唐 李白 《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暉。”《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刘大白 《湖滨晚眺》诗:“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3).代指春天。 唐 罗隐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诗:“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4).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 谢觉哉 《不惑集·干劲》:“而且东风已经在广大的工农劳动人民中刮起来了,仅仅是某些干部尚风平浪静。” 陈毅 《满江红》词:“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郭沫若 《新华颂》:“多种族,如弟兄,千秋万岁颂东风。”
(5).菜名。《文选·左思〈吴都赋〉》:“草则藿、蒳、豆蔻……东风、扶留。” 刘逵 注:“东风,亦草也,出 九真 。”《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 晋 顾微 《广州记》:“东风华叶似‘落娠妇’,茎紫。宜肥肉作羹,味如酪。”参见“ 东风菜 ”。 ——《漢語大詞典》
再 zài《國語辭典》
再 [ zài ]
副- 第二次、又一次、两次。如:「再见」、「再嫁」、「再鞠躬」。《史记·卷六九·苏秦传》:「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
- 表示动作继续重复。如:「再接再厉」、「再版」、「失败了再努力。」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 表示一个动作接续在另一动作结束之后。如:「吃完饭再走!」、「先擦窗户,再洗地板。」
- 更。表示行为程度的加深。如:「你能这么想,真是再好不过了。」
- 表示另有补充。如:「再则」、「再说」、「再不然」。
约 ( 約 ) yuē/yāo
约 [ yuē ]
- 绳子。
- 拘束,限制:~束。~法。制~。~定俗成。
-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立~。条~。契~。
- 事先说定:~见。~会。
- 邀请:~请。~集。
- 节俭:节~。俭~。
- 简要,简单:由博返~。简~。
- 大略:~计。~莫。~略。
- 算术上指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数简化:~分。
- ◎ 用秤称:~~。~一下。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動-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動- (一)2.4.之讀音。
-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红腮(红腮)
唐 张泌 添声杨柳枝 倚著云屏新睡觉,思梦笑。红腮隐出枕函花,有些些。 ——《骈字类编》
青眼 qīng yǎn
(1).指对人喜爱或器重。与“白眼”相对。 唐 杜甫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仲宣 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 贾 重揖皂帽人,且嘱青眼。”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近来她渐渐感到青春之消逝而 陶先生 之忠诚如昨,在众人未到之先,我们的太太对于 陶先生 也另加青眼了。”参见“ 青白眼 ”。
(2).借指知心朋友。 唐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诗:“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宋 司马光 《同张圣民过杨之美明日投此为谢》诗:“呼儿取次具杯盘,青眼相逢喜无极。”《剪灯馀话·青城舞剑录》:“久隐 青城 ,忽逢青眼。”参见“ 青白眼 ”。
(3).喻青春年少。 唐 张祜 《喜王子载话旧》诗:“相逢青眼日,相嘆白头时。”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宋玘》之一:“青眼坐倾新岁酒,白头追诵少年文。” 清 方文 《与从子子建感旧》诗:“少年同学惟青眼,易世相逢已白头。”
(4).柳眼。指初生的柳树嫩叶。 宋 李元膺 《洞仙歌》词:“雪云散尽,放晓晴庭院。杨柳於人便青眼。”此指柳树长出嫩叶。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柳也,只要你迎过客,送行人,开青眼,展黛眉,伴 陶潜 的见识。”参见“ 柳眼 ”。
(5).砚名。以砚石有青色斑晕得名。 宋 无名氏 《端溪砚谱》:“盖自 唐 以来,便以青眼为上,黄亦为下。” ——《漢語大詞典》
(2).借指知心朋友。 唐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诗:“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宋 司马光 《同张圣民过杨之美明日投此为谢》诗:“呼儿取次具杯盘,青眼相逢喜无极。”《剪灯馀话·青城舞剑录》:“久隐 青城 ,忽逢青眼。”参见“ 青白眼 ”。
(3).喻青春年少。 唐 张祜 《喜王子载话旧》诗:“相逢青眼日,相嘆白头时。”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宋玘》之一:“青眼坐倾新岁酒,白头追诵少年文。” 清 方文 《与从子子建感旧》诗:“少年同学惟青眼,易世相逢已白头。”
(4).柳眼。指初生的柳树嫩叶。 宋 李元膺 《洞仙歌》词:“雪云散尽,放晓晴庭院。杨柳於人便青眼。”此指柳树长出嫩叶。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柳也,只要你迎过客,送行人,开青眼,展黛眉,伴 陶潜 的见识。”参见“ 柳眼 ”。
(5).砚名。以砚石有青色斑晕得名。 宋 无名氏 《端溪砚谱》:“盖自 唐 以来,便以青眼为上,黄亦为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