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素颊黄心破晓寒,叶如谖草臭如兰。

王之道宋代〕《和张元礼水仙花二首

素颊黄心破晓寒,叶如谖草臭如兰。
一樽坐对东风软,敢比江梅取次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黄心破晓谖草

素 sù《國語辭典》

素 [ sù ]

  1. 白色的生絹。唐·杜牧〈杜秋娘〉詩:「寒衣一匹素,夜借鄰人機。」
  2. 事物的基本性質、根本。如:「因素」、「元素」、「色素」。《淮南子·俶真》:「是故虛無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
  3. 用絹帛寫的書信。《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唐·元稹〈魚中素〉詩:「重疊魚中素,幽緘手自開。」
  4. 真情、真誠。宋·蘇軾〈徐州謝上表〉:「惟有樸忠之素,既久而猶堅,遠不忘君,未忍改常度。」通「愫」。
  5. 不包括蔥、蒜、韭的蔬菜食物。如:「禮佛吃素」。
  1. 樸質無華的、清淡的。如:「樸素」、「素妝」、「素流」。《淮南子·本經》:「其心愉而不偽,其事素而不飾。」漢·高誘·注:「素,樸也。」
  2. 白色的。如:「素絲」、「素車白馬」。《禮記·雜記上》:「素錦以為屋而行。」《文選·左思·雜詩》:「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
  3. 一向的。如:「素志」、「素行」。《三國志·卷六·魏書·袁紹傳》:「緣紹素意,乃素尚代紹位。」
  1. 空的、平白的。如:「尸位素餐」。
  2. 平日的。如:「平素」、「素不相識」。《三國志·卷一一·魏書·張範傳》:「士不素撫,兵不練習,難以成功。」
颊 ( 頰 ) jiá
颊 [ jiá ]
     ◎ 脸的两侧:脸~。双~。~上添毫(喻文章精心润色,描写生动)。
黄心 huáng xīn
即黄心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木兰》:“杜兰、林兰、木莲、黄心。其香如兰,其花如莲,故名。其木心黄,故曰黄心。”参见“ 黄心树 ”。  ——《漢語大詞典》
破晓(破曉)pò xiǎo
天刚亮。 宋 杨万里 《明发阶口岸下》诗:“破晓篙师报放船,今朝不似昨朝寒。” 宋 陆游 《杏花》诗:“念当载酒醉花下,破晓啼鶯先唤人。” 清 曹寅 《横林逆风口号》:“破晓 吴 波转清脆,钓筒收得小鱼儿。” 陶斯亮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第二天破晓,我就起来了。”  ——《漢語大詞典》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1.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3.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3.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1.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3.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叶 ( 葉 ) yè/xié《國語辭典》
  1. 「協 」的異體字。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谖草(諼草)xuān cǎo
即萱草。又称鹿葱、忘忧、宜男、金针花。諼,通“ 萱 ”。《诗·卫风·伯兮》:“焉得諼草,言树之背。” 陆德明 释文:“諼,本又作萱。”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感激生忧思,諼草树兰房。”参见“ 萱草 ”、“ 忘忧草 ”。  ——《漢語大詞典》
臭 chòu/xiù《國語辭典》

臭 [ chòu ]

  1. 难闻的气味。与「香」相对。如:「腥臭」、「口臭」、「铜臭」。
  2. 恶名,不好的名声。如:「遗臭万年」。《晋书·卷九八·桓温传》:「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1. 味道难闻的。如:「臭汗」、「臭屁」、「好臭喔!」。
  2. 丑恶的、令人厌恶的。如:「别摆一副臭架子!」、「她整天摆著一张臭脸。」
  1. 狠狠的。如:「臭骂一顿。」《儒林外史·第六回》:「揪著头发,臭打一顿。」

臭 [ xiù ]

  1. 气味。如:「水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液体。」《易经·系辞上》:「其臭如兰。」
  1. 闻。《荀子·礼论》:「三臭之,不食也。」通「嗅」。
兰 ( 蘭 ) lán
兰 [ lán ]
  1. 指“兰草”和“兰花”:~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
  2. 古书上指“木兰”。
  3. 古同“”,家畜圈(juàn )。
  4. 古同“”,斑斓。
  5.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