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重阳(重陽)chóng yáng
(1).指天。《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洪兴祖 补注:“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 汉 张衡 《西京赋》:“消雰埃於中宸,集重阳之清瀓。”《后汉书·马融传》:“超荒忽,出重阳。” 李贤 注:“重阳,天也。”
(2).古代中医谓周身发热,脉象旺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
(3).节日名。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 魏 晋 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献寿重阳节,迴鑾上苑中。”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一:“重阳独酌盃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宋 张孝祥 《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重阳时节。满城风雨,更催行色。” 清 陈维嵩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词:“今夜是重阳,不捲珍珠,阵阵西风透。” 杨朔 《铁骑兵》:“一过 雁门关 ,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参见“ 重九 ”。 ——《漢語大詞典》
(2).古代中医谓周身发热,脉象旺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
(3).节日名。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 魏 晋 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献寿重阳节,迴鑾上苑中。”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一:“重阳独酌盃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宋 张孝祥 《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重阳时节。满城风雨,更催行色。” 清 陈维嵩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词:“今夜是重阳,不捲珍珠,阵阵西风透。” 杨朔 《铁骑兵》:“一过 雁门关 ,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参见“ 重九 ”。 ——《漢語大詞典》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名-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 姓。如宋代有初暐。
-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 超出:~于。~度(dù)。~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 错误:~错。记~。
-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 姓。
雨新
薛能春居即事诗雨新临断火春令著单衣 ——《骈字类编》
霁 ( 霽 ) jì
霁 [ jì ]
- 雨雪停止,天放晴:雪~。~色(像雨后晴空那样的颜色)。光风~月。
- 怒气消除:~颜。~威。色~。
乾坤 qián kūn
亦作“乾川2”。
(1).《易》的乾卦和坤卦。《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大戴礼记·保傅》:“《春秋》之元、《诗》之《关雎》、《礼》之《冠》《昏》、《易》之《乾》《巛》,皆慎始敬终云尔。” 明 何楷 《古周易订诂》卷一:“《周易》首《乾》《坤》。”
(2).称天地。《易·说卦》:“乾为天……坤为地。” 汉 班固 《典引》:“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孔子家语·执辔》:“倮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此乾巛之美也。” 金 元好问 《自题中州集后》诗之三:“万古骚人呕肺肝,乾坤清气得来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谕鬼》:“岂乾坤两大中,凶顽任尔。”
(3).称日月。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杨伦 笺注引 董斯张 曰:“考《水经注》: 洞庭 湖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
(4).国家;江山;天下。《敦煌曲子词·浣溪沙》:“竭节尽忠扶社稷,指山为誓保乾坤。” 宋 杨万里 《得亲老家问》诗之二:“乾坤裂未补,簪笏达何荣?”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治世圣人生,指日乾坤定。” 明 吴承恩 《寄渔石唐公》诗:“青山已信公真隐,肯为乾坤出野堂。”
(5).指局势,大局。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陈毅 《过贵阳》诗:“共庆长征人未老, 遵义 会议定乾坤。”
(6).指帝、后。《后汉书·皇甫规传》:“ 梁太后 临朝, 规 举贤良方正。对策曰:‘……陛下体兼乾坤,聦哲纯茂。’”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以坤母临朝,以君天下,行乾之德,故曰体兼乾坤。”
(7).玄虚;花招。《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牛玉圃 道:‘你放的狗屁,你弄的好乾坤哩!’”《黄绣球》第十回:“ 黄通理 道:‘你怎样去了就将近一天?又同那尼姑们弄些什么乾坤出来?’ 黄绣球 拍掌大笑説:‘这个乾坤大着呢!神仙也猜不到的。’” ——《漢語大詞典》
(1).《易》的乾卦和坤卦。《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大戴礼记·保傅》:“《春秋》之元、《诗》之《关雎》、《礼》之《冠》《昏》、《易》之《乾》《巛》,皆慎始敬终云尔。” 明 何楷 《古周易订诂》卷一:“《周易》首《乾》《坤》。”
(2).称天地。《易·说卦》:“乾为天……坤为地。” 汉 班固 《典引》:“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孔子家语·执辔》:“倮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此乾巛之美也。” 金 元好问 《自题中州集后》诗之三:“万古骚人呕肺肝,乾坤清气得来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谕鬼》:“岂乾坤两大中,凶顽任尔。”
(3).称日月。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杨伦 笺注引 董斯张 曰:“考《水经注》: 洞庭 湖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
(4).国家;江山;天下。《敦煌曲子词·浣溪沙》:“竭节尽忠扶社稷,指山为誓保乾坤。” 宋 杨万里 《得亲老家问》诗之二:“乾坤裂未补,簪笏达何荣?”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治世圣人生,指日乾坤定。” 明 吴承恩 《寄渔石唐公》诗:“青山已信公真隐,肯为乾坤出野堂。”
(5).指局势,大局。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陈毅 《过贵阳》诗:“共庆长征人未老, 遵义 会议定乾坤。”
(6).指帝、后。《后汉书·皇甫规传》:“ 梁太后 临朝, 规 举贤良方正。对策曰:‘……陛下体兼乾坤,聦哲纯茂。’”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以坤母临朝,以君天下,行乾之德,故曰体兼乾坤。”
(7).玄虚;花招。《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牛玉圃 道:‘你放的狗屁,你弄的好乾坤哩!’”《黄绣球》第十回:“ 黄通理 道:‘你怎样去了就将近一天?又同那尼姑们弄些什么乾坤出来?’ 黄绣球 拍掌大笑説:‘这个乾坤大着呢!神仙也猜不到的。’” ——《漢語大詞典》
六合 liù hé
(1).天地四方;整个宇宙的巨大空间。《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成玄英 疏:“六合者,谓天地四方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其大不可以六合阶,其小不可以毫芒比也。” 唐 韩愈 《忽忽》诗:“安得长翮大翼如云生我身,乘风振奋出六合,絶浮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惜求诸六合之外,失诸眉睫之前也。” 郭沫若 《访埃杂吟·弄舟尼罗河上》:“晴光弥六合,天气拟初秋。”
(2).天下;人世间。 汉 贾谊 《过秦论》:“吞二 周 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搞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唐 李白 《古风》之三:“ 秦王 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清 潘耒 《赠杜于皇》诗:“男儿无家復无国,六合飘然一孤客。” 闻一多 《李白之死》:“我呢?不过那戏弄黄土的 女娲 散到六合里来底一颗尘沙!”
(3).阴阳家以月建与日辰的地支相合为吉日,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总称六合。《南齐书·礼志上》:“五行説十二辰为六合,寅与亥合,建寅月东耕,取月建与日辰合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视历復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新唐书·吕才传》:“ 长平 坑降卒,非俱犯三刑; 南阳 多近亲,非俱当六合。”《隋书·经籍志》有《六合婚嫁历》。参阅 宋 王逵 《蠡海集·历数类》。
(4).谓一年十二月中,各有两月在季节变化上有相对应的特点,名曰合,共六合。《淮南子·时则训》:“六合: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孟春始赢,孟秋始缩;仲春始出,仲秋始内;季春大出,季秋大内;孟夏始缓,孟冬始急;仲夏至脩,仲冬至短;季夏德毕,季冬刑毕。”
(5).六壬(阴阳五行)占术中的十二神将之一。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六壬有十二神将,以义求之,止合有十一神将:贵人为之主,其前有五将,谓腾蛇、朱雀、六合、句陈、青龙也,此木火之神在方左者;其后有五将,谓天后、太阴、真武、太常、白虎也,此金水之神在方右者。”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六壬十二神》:“六壬家又有贵人、腾虵、朱雀、六合、句陈、青龙、天空、白虎、太常、玄武、太阴、天后十二神,分布十二方位。攷《论衡·解除篇》云:‘宅中主神有十二焉,青龙、白虎列十二位。’虽不详列十二之名,当与六壬家不异。”
(6).武术用语。少林拳有六合门,以精、气、神为内三合,手、眼、身为外三合,统称六合。又,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身合,身与手合,手与脚合,脚与胯合,亦称六合。此外尚有六合枪,六合刀,同属六合门。 ——《漢語大詞典》
(2).天下;人世间。 汉 贾谊 《过秦论》:“吞二 周 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搞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唐 李白 《古风》之三:“ 秦王 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清 潘耒 《赠杜于皇》诗:“男儿无家復无国,六合飘然一孤客。” 闻一多 《李白之死》:“我呢?不过那戏弄黄土的 女娲 散到六合里来底一颗尘沙!”
(3).阴阳家以月建与日辰的地支相合为吉日,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总称六合。《南齐书·礼志上》:“五行説十二辰为六合,寅与亥合,建寅月东耕,取月建与日辰合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视历復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新唐书·吕才传》:“ 长平 坑降卒,非俱犯三刑; 南阳 多近亲,非俱当六合。”《隋书·经籍志》有《六合婚嫁历》。参阅 宋 王逵 《蠡海集·历数类》。
(4).谓一年十二月中,各有两月在季节变化上有相对应的特点,名曰合,共六合。《淮南子·时则训》:“六合: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孟春始赢,孟秋始缩;仲春始出,仲秋始内;季春大出,季秋大内;孟夏始缓,孟冬始急;仲夏至脩,仲冬至短;季夏德毕,季冬刑毕。”
(5).六壬(阴阳五行)占术中的十二神将之一。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六壬有十二神将,以义求之,止合有十一神将:贵人为之主,其前有五将,谓腾蛇、朱雀、六合、句陈、青龙也,此木火之神在方左者;其后有五将,谓天后、太阴、真武、太常、白虎也,此金水之神在方右者。”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六壬十二神》:“六壬家又有贵人、腾虵、朱雀、六合、句陈、青龙、天空、白虎、太常、玄武、太阴、天后十二神,分布十二方位。攷《论衡·解除篇》云:‘宅中主神有十二焉,青龙、白虎列十二位。’虽不详列十二之名,当与六壬家不异。”
(6).武术用语。少林拳有六合门,以精、气、神为内三合,手、眼、身为外三合,统称六合。又,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身合,身与手合,手与脚合,脚与胯合,亦称六合。此外尚有六合枪,六合刀,同属六合门。 ——《漢語大詞典》
方平 fāng píng
传说中 汉桓帝 时神仙 王远 的字。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咏梨》:“小姐今日下临,就如 上元 之降 封涉 , 麻姑 之过 方平 。” ——《漢語大詞典》
夷 yí《國語辭典》
夷 [ yí ]
名- 中国古代东部民族之一。殷商时约分布在今大陆地区山东、江苏一带。后泛称东方各族为「夷」。如:「徐夷」、「淮夷」。《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序》:「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 古代对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称。如:「蛮夷戎狄」。
- 同辈。《礼记·曲礼上》:「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 锄草、平土的农具。《国语·齐语》:「恶金以铸鉏、夷、斤、𣃁,试诸壤土。」《管子·小匡》:「恶金以铸斤斧鉏夷锯𣚚,试诸木土。」
- 创伤。《左传·成公十六年》:「子反命军吏,察夷伤。」《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通「痍」。
- 平易、平安。如:「化险为夷」。
- 常道。《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曰王极之傅言,是夷是训,于帝其顺。」通「彝」。
- 姓。如周代有夷诡诸。
- 铲平、使平坦。如:「夷为平地」。《左传·成公十六年》:「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国语·晋语六》:「夷灶堙井,非退而何?」
- 诛除、消灭、平定。《荀子·君子》:「一人有罪,而三族皆夷。」唐·柳宗元〈封建论〉:「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
- 铲草、割草。《周礼·秋官·薙氏》:「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
- 陈放、安置。《礼记·丧大记》:「彻帷,男女捧尸夷于堂,降拜。」
- 平均。《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唐·孔颖达·正义:「所以平均下民也。」
- 平坦。《庄子·眩箧》:「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从壶头则路近而水崄,从充则涂夷而运远,帝初以为疑。」
- 愉悦。《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通「怡」。
- 傲慢无礼。《荀子·修身》:「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远,庸众而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