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三朝 sān zhāo
(1).正月一日。为岁、月、日之始,故曰三朝。《文选·班固〈东京赋〉》:“春王三朝,会同 汉 京。” 李善 注:“三朝,岁首朔日也。”《汉书·孔光传》:“岁之朝,曰三朝。” 颜师古 注:“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诗:“九陌朝臣满,三朝候鼓赊。” 宋 杨万里 《诚斋荆溪集序》:“戊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
(2).谓三日。 唐 李白 《上三峡》诗:“三朝上 黄牛 ,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鬢成丝。”
(3).旧时婚后或出生后第三日均称“三朝”。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鹅蛋……并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谓之‘送三朝礼’也。”《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却説那小公子 灵光 ,纔三朝便能言语。” 清 孙枝蔚 《新嫁娘》诗:“从今愁妇职,人莫羡三朝。” ——《漢語大詞典》
(2).谓三日。 唐 李白 《上三峡》诗:“三朝上 黄牛 ,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鬢成丝。”
(3).旧时婚后或出生后第三日均称“三朝”。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鹅蛋……并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谓之‘送三朝礼’也。”《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却説那小公子 灵光 ,纔三朝便能言语。” 清 孙枝蔚 《新嫁娘》诗:“从今愁妇职,人莫羡三朝。”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出入 chū rù
(1).出进。《诗·小雅·北山》:“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史记·项羽本纪》:“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关者,闭也。出入由门,关闭当审。” 唐 杜甫 《石壕吏》诗:“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幸喜得他家庄上有个大马圈,另开车门,出入方便。” 鲁迅 《呐喊·自序》:“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
(2).往来。《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 晋 出入,余唯利是视。” 杜预 注:“出入,犹往来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长桑君 亦知 扁鹊 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 扁鹊 私坐,閒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3).支出与收入。《荀子·富国》:“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时臧餘,谓之称数。”《汉书·王陵传》:“天下钱穀一岁出入几何?” 宋 苏轼 《策别九》:“其财赋之出入,簿书之交错,纵横变化,足以为姦,而不可推究。”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你是我得力的管家,一应钱财出入,都是你经手。”
(4).劳逸;作息。《左传·昭公元年》:“若君身,则亦出入、饮食、哀乐之事也。” 孔颖达 疏:“出入,即逸劳也。”《后汉书·张霸传》:“﹝ 张霸 ﹞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 张曾子 ’。”
(5).指所估计之数可能或上或下,接近而并不等同。《韩非子·十过》:“ 献公 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 汉 王充 《论衡·气寿》:“ 武王 崩, 周公 居摄七年,復政退老,出入百岁矣。”
(6).谓或出或入,有相似处,亦有相异处。 宋 苏辙 《历代论四·梁武帝》:“ 东汉 以来佛法始入 中国 ,其道与《老子》相出入,皆《易》所谓形而上者。”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进学解》即《答客难》也,《送穷文》即《逐贫赋》也。小有出入,便成一家。”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俞豹论诸葛》:“ 宋 郑如几 尝作《魏春秋》,其説与 俞 相出入。”
(7).谓弯曲,不平直。《韩非子·扬权》:“道不同於万物,德不同於阴阳,衡不同於轻重,绳不同於出入,和不同於燥湿,君不同於群臣。--凡此六者,道之出也。”
(8).犹言上报下达。《史记·五帝本纪》:“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 张守节 正义引 孔安国 曰:“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
(9).谓朝廷内外。指出将入相。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智谋垂睿想,出入冠诸公。” 唐 杜甫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荣。”
(10).谓涉猎广博,融会贯通。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陈善 《扪虱新话·王荆公新法新经》:“ 荆公 晚年删定字説,出入百家,语简而意深。” 宋 周庭筠 《〈东园丛说〉跋》:“平时上下论议,出入经传。”
(11).或进或出。比喻变化无定。 宋 陈善 《扪虱新话·王荆公新法新经》:“ 荆公 尝曰:‘吾行新法终始以为不可者, 司马光 也;终始以为可者, 曾布 也。其餘皆出入之徒也。’”
(12).指女子嫁者与未嫁者。《礼记·大传》:“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 郑玄 注:“出入,女子子嫁者及在室者。” 孔颖达 疏:“女子子在室为入,适人为出。”
(13).特指呼吸。《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王冰 注:“出入,谓喘息也。” ——《漢語大詞典》
(2).往来。《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 晋 出入,余唯利是视。” 杜预 注:“出入,犹往来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长桑君 亦知 扁鹊 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 扁鹊 私坐,閒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3).支出与收入。《荀子·富国》:“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时臧餘,谓之称数。”《汉书·王陵传》:“天下钱穀一岁出入几何?” 宋 苏轼 《策别九》:“其财赋之出入,簿书之交错,纵横变化,足以为姦,而不可推究。”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你是我得力的管家,一应钱财出入,都是你经手。”
(4).劳逸;作息。《左传·昭公元年》:“若君身,则亦出入、饮食、哀乐之事也。” 孔颖达 疏:“出入,即逸劳也。”《后汉书·张霸传》:“﹝ 张霸 ﹞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 张曾子 ’。”
(5).指所估计之数可能或上或下,接近而并不等同。《韩非子·十过》:“ 献公 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 汉 王充 《论衡·气寿》:“ 武王 崩, 周公 居摄七年,復政退老,出入百岁矣。”
(6).谓或出或入,有相似处,亦有相异处。 宋 苏辙 《历代论四·梁武帝》:“ 东汉 以来佛法始入 中国 ,其道与《老子》相出入,皆《易》所谓形而上者。”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进学解》即《答客难》也,《送穷文》即《逐贫赋》也。小有出入,便成一家。”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俞豹论诸葛》:“ 宋 郑如几 尝作《魏春秋》,其説与 俞 相出入。”
(7).谓弯曲,不平直。《韩非子·扬权》:“道不同於万物,德不同於阴阳,衡不同於轻重,绳不同於出入,和不同於燥湿,君不同於群臣。--凡此六者,道之出也。”
(8).犹言上报下达。《史记·五帝本纪》:“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 张守节 正义引 孔安国 曰:“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
(9).谓朝廷内外。指出将入相。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智谋垂睿想,出入冠诸公。” 唐 杜甫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荣。”
(10).谓涉猎广博,融会贯通。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陈善 《扪虱新话·王荆公新法新经》:“ 荆公 晚年删定字説,出入百家,语简而意深。” 宋 周庭筠 《〈东园丛说〉跋》:“平时上下论议,出入经传。”
(11).或进或出。比喻变化无定。 宋 陈善 《扪虱新话·王荆公新法新经》:“ 荆公 尝曰:‘吾行新法终始以为不可者, 司马光 也;终始以为可者, 曾布 也。其餘皆出入之徒也。’”
(12).指女子嫁者与未嫁者。《礼记·大传》:“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 郑玄 注:“出入,女子子嫁者及在室者。” 孔颖达 疏:“女子子在室为入,适人为出。”
(13).特指呼吸。《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王冰 注:“出入,谓喘息也。” ——《漢語大詞典》
一德 yī dé
(1).谓始终如一,永恒其德。《易·繫辞下》:“恒以一德。” 孔颖达 疏:“恒能始终不移,是纯一其德也。”《旧唐书·裴度传》:“外茂九功,内苞一德,器为社稷之镇,才实邦国之楨。”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非至诚一德,其孰能使之?”
(2).同心同德。 汉 桓宽 《盐铁论·世务》:“方此之时,天下和同,君臣一德,外内相信,上下辑睦,兵设而不试,干戈闭藏而不用。”参见“ 一德一心 ”。
(3).犹一能。《管子·法法》:“ 舜 之有天下也, 禹 为司空, 契 为司徒, 皋陶 为李, 后稷 为田,此四士者,天下之贤人也,犹尚精一德。” 尹知章 注:“谓各精一事也。”
(4).谓法令划一。《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六幽允洽,一德无爽。” 李周翰 注:“一德,谓法令画一也。” ——《漢語大詞典》
(2).同心同德。 汉 桓宽 《盐铁论·世务》:“方此之时,天下和同,君臣一德,外内相信,上下辑睦,兵设而不试,干戈闭藏而不用。”参见“ 一德一心 ”。
(3).犹一能。《管子·法法》:“ 舜 之有天下也, 禹 为司空, 契 为司徒, 皋陶 为李, 后稷 为田,此四士者,天下之贤人也,犹尚精一德。” 尹知章 注:“谓各精一事也。”
(4).谓法令划一。《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六幽允洽,一德无爽。” 李周翰 注:“一德,谓法令画一也。” ——《漢語大詞典》
奉 fèng《國語辭典》
奉 [ fèng ]
动- 拱捧。《左传·成公二年》:「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 进献。如:「奉献」。《周礼·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
- 敬受。如:「奉命」、「奉谕」。
- 推崇、拥戴。如:「奉为圭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秦末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
- 信仰、遵循。如:「信奉」。《左传·哀公六年》:「吾子奉义而行者也,若我可,不必亡一大夫。」
- 讨好、巴结。如:「奉承」。宋·无名氏《梅妃传》:「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势。」《儒林外史·第一○回》:「晚生只是个直言,并不肯阿谀趋奉。」
- 供养、侍候。如:「奉养」、「侍奉」、「奉亲」。
- 祭祀。如:「供奉」。《北史·卷二○·穆崇传》:「道武异之,命崇立祀,子孙世奉焉。」唐·高郢〈再上谏造章敬寺书〉:「陛下奉先思孝,兴福除祸。」
- 官员的薪资。《汉书·卷八·宣帝纪》:「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同「俸 」。
- 姓。如汉代有奉挥。
- 自己的言行与他人有关时的敬词。如:「奉劝」、「奉陪」、「奉送启程」。
周旋(週旋)zhōu xuán
亦作“ 周还 ”。
(1).运转。《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国语·越语下》:“必顺天道,周旋无究。”《汉书·天文志》:“荧惑出则有大兵,入则兵散。周还止息,乃为其死丧。”
(2).谓辗转相追逐。《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杜预 注:“周旋,相追逐也。” 宋 苏轼 《和子由苦寒见寄》:“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 杨朔 《火并》:“如果能有五百个武装的队员,他们便可以建立抗日政权,不怕城里那一班绅士反对,也可以进一步和敌人周旋了。”
(3).古代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礼记·乐记》:“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 陆德明 释文:“还,音旋。” 孔颖达 疏:“周谓行礼周曲迴旋也。”《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4).引申为交往;交际应酬。 三国 魏 曹操 《与荀彧追伤郭嘉书》:“ 郭奉孝 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险阻艰难,皆共罹之。”《朱子语类》卷一三六:“ 王导 为相,只周旋人过一生。尝有座客二十餘人,逐一称赞。”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余自 嘉靖 丁巳、戊午间为青臬,前后所周还三抚臺, 刘公 来 、 傅公 颐 、 丁公 以忠 ,皆知己。”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叹完了气,他还得有说有笑的和友人们周旋。”
(5).环绕;盘曲。《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众议咸以 丹阳 地势险阻,与 吴郡 、 会稽 、 新都 、 鄱阳 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山环水绕 天台洞 ,势周旋,形曲折。”
(6).盘桓;展转;反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周旋祠宇,庭序荒芜。” 宋 苏轼 《渔樵闲话录》下篇:“周旋宛转,思之不得。” 清 周亮工 《朱静一诗序》:“﹝近人之诗若文﹞骤观之,非不洋洋焉煜煜焉,周旋观之,嚼蜡矣。”
(7).照顾;周济。《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当朝 裴晋公 每怀惻隐,极肯周旋落难之人。” 苏曼殊 《与刘三书》:“ 曼 前离 芜 时,已囊空若洗,幸朋友周旋,不致悲穷途也。”
(8).美好;漂亮。《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毁谤阿罗嘆(汉)果业,致令人貌不周旋。” 蒋礼鸿 通释:“﹝周旋﹞是漂亮、好看的意思。”
(1).交际;应酬。 清 戴名世 《赠蒋玉度还毘陵序》:“习剽窃之文,工侧媚之貌,奔走形势之途,週旋僕隶之际,以低首柔声乞哀於公卿之门。”
(2).周全;照顾。《恨海》第八回:“年伯如此週旋,真是粉身难报。” ——《漢語大詞典》
(1).运转。《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国语·越语下》:“必顺天道,周旋无究。”《汉书·天文志》:“荧惑出则有大兵,入则兵散。周还止息,乃为其死丧。”
(2).谓辗转相追逐。《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杜预 注:“周旋,相追逐也。” 宋 苏轼 《和子由苦寒见寄》:“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 杨朔 《火并》:“如果能有五百个武装的队员,他们便可以建立抗日政权,不怕城里那一班绅士反对,也可以进一步和敌人周旋了。”
(3).古代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礼记·乐记》:“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 陆德明 释文:“还,音旋。” 孔颖达 疏:“周谓行礼周曲迴旋也。”《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4).引申为交往;交际应酬。 三国 魏 曹操 《与荀彧追伤郭嘉书》:“ 郭奉孝 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险阻艰难,皆共罹之。”《朱子语类》卷一三六:“ 王导 为相,只周旋人过一生。尝有座客二十餘人,逐一称赞。”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余自 嘉靖 丁巳、戊午间为青臬,前后所周还三抚臺, 刘公 来 、 傅公 颐 、 丁公 以忠 ,皆知己。”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叹完了气,他还得有说有笑的和友人们周旋。”
(5).环绕;盘曲。《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众议咸以 丹阳 地势险阻,与 吴郡 、 会稽 、 新都 、 鄱阳 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山环水绕 天台洞 ,势周旋,形曲折。”
(6).盘桓;展转;反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周旋祠宇,庭序荒芜。” 宋 苏轼 《渔樵闲话录》下篇:“周旋宛转,思之不得。” 清 周亮工 《朱静一诗序》:“﹝近人之诗若文﹞骤观之,非不洋洋焉煜煜焉,周旋观之,嚼蜡矣。”
(7).照顾;周济。《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当朝 裴晋公 每怀惻隐,极肯周旋落难之人。” 苏曼殊 《与刘三书》:“ 曼 前离 芜 时,已囊空若洗,幸朋友周旋,不致悲穷途也。”
(8).美好;漂亮。《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毁谤阿罗嘆(汉)果业,致令人貌不周旋。” 蒋礼鸿 通释:“﹝周旋﹞是漂亮、好看的意思。”
(1).交际;应酬。 清 戴名世 《赠蒋玉度还毘陵序》:“习剽窃之文,工侧媚之貌,奔走形势之途,週旋僕隶之际,以低首柔声乞哀於公卿之门。”
(2).周全;照顾。《恨海》第八回:“年伯如此週旋,真是粉身难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