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和风递鼓鼙,细雨迷旆旌。

汪藻宋代〕《徽州班春古岩寺呈诸僚友

揆日奉明诏,班春出孤城。和风递鼓鼙,细雨迷旆旌。

渺渺度阡陌,溪山照人明。幽花不孤芳,好鸟相应鸣。

陇麦已争秀,畦秧亦微萌。食新知有期,及我凋瘵氓。

古寺依绝壁,林端列飞甍。残僧四五人,静若无所营。

石室广百肘,嵌空自天成。泉甘与茶宜,就挹岩下清。

伏槛肆遐瞩,归云入檐楹。数农前致辞,貌野意则诚。

兹幸枉冠盖,使君岂无情。频年苦饥虚,奚用恤此生。

守昔在闾里,先畴每躬耕。起家三绝馀,谬忝符竹荣。

无术布宽大,低头愧鳏茕。愿言同抚绥,永绝愁叹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和风鼓鼙细雨旆旌

和风(和風)hé fēng
温和的风。多指春风。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一:“和风容与,明日映天。” 唐 杜甫 《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诗:“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 明 刘基 《春雨三绝句》之一:“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和风拂林,甘雨润物。”  ——《漢語大詞典》
递 ( 遞 ) dì《國語辭典》
  1. 「遞 」的異體字。
鼓鼙 gǔ pí
亦作“ 鼓鞞 ”。
(1).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礼记·乐记》:“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旧唐书·郭子仪传》:“ 子仪 遣六军兵马使 张知节 、 乌崇福 、羽林军使 长孙全绪 等将兵万人为前锋,营於 韩公堆 ,盛张旗帜,鼓鞞震山谷。”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之二:“是犹毁鼎彝而铸刀剑,舍琴瑟而听鼓鼙。”
(2).借指征战。《晋书·牵秀传》:“自谓居司直之任,当能激浊扬清;处鼓鞞之间,必建将帅之勋。” 唐 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诗:“万里辞家事鼓鼙, 金陵 驛路 楚 云西。”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为客贪虾菜,逢人厌鼓鼙。”  ——《漢語大詞典》
细雨(細雨)xì yǔ
小雨。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首夏诗》:“冷风杂细雨,垂云助麦凉。” 唐 刘长卿 《别严士元》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宋 陆游 《小园》诗:“点点水纹迎细雨,疎疎篱影界斜阳。” 茅盾 《子夜》十九:“现在是蒙蒙细雨,如烟如雾。”  ——《漢語大詞典》
迷 mí《國語辭典》

迷 [ mí ]

  1. 困惑、惑乱。如:「财迷心窍」。《易经·坤卦》:「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
  2. 媚惑。《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序》:「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
  3. 分不清方向。如:「迷路」。《左传·哀公二年》:「晋赵鞅纳卫大子于戚,宵迷。」
  4. 沉醉、陶醉。如:「著迷」、「入迷」、「沉迷」。
  1. 分辨不清、令人困惑的。如:「迷途」、「迷宫」。
  2. 心中昏乱、意识模糊。如:「意乱情迷」。
  1. 心醉于某种事物的人。如:「影迷」、「球迷」、「歌迷」。
旆旌 pèi jīng
亦作“斾旌”。 泛指旗帜。《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 唐太宗 《饮马长城窟行》:“悠悠卷旆旌,饮马出 长城 。” 宋 苏轼 《次韵晁无咎学士相迎》:“少年独识 晁新城 ,闭门却扫卷旆旌。”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