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投红莲幕,阻上金銮殿。

郭祥正宋代〕《送范端仲推官

范君建阳客,读书过万卷。下笔又神速,数预贤能荐。

省闼复擅场,声名动海县。一投红莲幕,阻上金銮殿。

志气老不衰,苦柏冒霜霰。当涂少知已,薄禄势所恋。

君子困下僚,佞士即华选。顾我驽散才,摄守颇优便。

公庭可罗雀,云山复对面。坐卧临清风,吟哦挥羽扇。

相逢始相乐,瞥去若惊电。君行我幽独,送君聊自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投红莲幕金銮殿

一投 yī tóu
(1).方言。一等到;一旦。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他不看见我,万事全休。一投得见了我,便认的俺是本村里 张伯伯 。”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一折:“一投的凭罢那脉也;婆婆道:‘老的,你索与我换上盖咱。’”
(2).犹一边。连用,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元 狄君厚 《介子推》第四折:“做皇帝一投放水,一投放火。”  ——《漢語大詞典》
红莲幕(紅蓮幕)hóng lián mù
《南史·庾杲之传》:“﹝ 王俭 ﹞用 杲之 为卫将军长史。 安陆侯 萧缅 与 俭 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 庾景行 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 俭 府为莲花池,故 缅 书美之。”后因以“红莲幕”为幕府之美称。 唐 李商隐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诗:“红莲幕下紫梨新,命断 湘 南病渴人。” 宋 王禹偁 《送同年刘司谏通判西都》诗:“ 仲宣 旧佐红莲幕, 裴度 新开 緑野堂 。”  ——《漢語大詞典》
阻 zǔ《國語辭典》

阻 [ zǔ ]

  1. 险要的地方。如:「天阻」、「险阻」。《说文解字·阜部》:「阻,险也。」《文选·班固·西都赋》:「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
  2. 障碍。如:「路阻」、「通行无阻」。
  1. 妨碍、隔断。如:「阻隔」、「阻碍」。唐·杜甫〈遣兴〉诗五首之五:「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2. 拦、挡。如:「拦阻」、「遏阻」。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二下·楚游日记》:「风与水交逼,而火复为阻,遂舍之出。」
  3. 推辞、拒绝。如:「推三阻四」。《诗经·邶风·谷风》:「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4. 依恃、依仗。《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文选·潘岳·马汧督诔》:「蠢蠢犬羊,阻众陵寡。」
  5. 怀疑、疑惑。《左传·闵公二年》:「是服也,狂夫阻之。」三国魏·嵇康〈与吕长悌绝交书〉:「足下阴自阻疑,密表系都。」
  1. 艰险难行。《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上·滇游日记八》:「以壁削路阻,不得达。」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金銮殿(金鑾殿)jīn luán diàn
(1). 唐 朝宫殿名,文人学士待诏之所。 唐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承恩初入 银臺门 ,著书独在 金鑾殿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 唐 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 玉堂 、 承明 、 金鑾殿 皆在其间。”
(2).泛指皇宫正殿。 元 白朴 《东墙记》第四折:“脱却了旧布衣,直走上金鑾殿。”《痛史》第二回:“﹝ 贾似道 ﹞到了朝门,不免下轿步行,上到金鑾殿。” 吴组缃 《山洪》六:“皇帝坐在金銮殿上,也免不得百姓说冷话,可是不是呢?”亦省作“ 金鑾 ”。 唐 白居易 《贺雨》:“小臣诚愚陋,职忝 金鑾 宫。” 宋 苏轼 《武昌西山》:“当时相望不可见, 玉堂 正对 金鑾 开。” 清 郑燮 《荆州亭·江上》词之二:“多少 六朝 闲账,近日渔樵都忘;只是怨 弘光 ,白昼 金鑾 选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