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花里(花里)
南北朝 王融 咏琵琶诗 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
唐 韩愈 游城南十六首 其八 赠同游 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
唐 张友正 锦带佩吴钩 叶依花里艳,霜向锷中秋。
唐 杨行敏 失题二首 其二 杜鹃花里杜鹃啼,浅紫深红更傍溪。
唐 朱长文 望中有怀 龙向洞中衔雨出,鸟从花里带香飞。
元 张翥 陪东泉学士泛湖 船头载家乐,花里驻行厨。
明 杨基 浦口逢春忆禁苑旧游 花里小楼双燕入,柳边深巷一莺啼。 ——《骈字类编》
唐 韩愈 游城南十六首 其八 赠同游 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
唐 张友正 锦带佩吴钩 叶依花里艳,霜向锷中秋。
唐 杨行敏 失题二首 其二 杜鹃花里杜鹃啼,浅紫深红更傍溪。
唐 朱长文 望中有怀 龙向洞中衔雨出,鸟从花里带香飞。
元 张翥 陪东泉学士泛湖 船头载家乐,花里驻行厨。
明 杨基 浦口逢春忆禁苑旧游 花里小楼双燕入,柳边深巷一莺啼。 ——《骈字类编》
雕房 diāo fáng
华美的内室。 清 吴伟业 《萧史青门曲》:“百两车来填紫陌,千金榼送出雕房。” ——《漢語大詞典》
分 fēn/fèn《國語辭典》
分 [ fēn ]
動-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與「合」相對。如:「分割」、「劃分」、「分離」。《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文選·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二》:「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
- 配與、給與。《左傳·莊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史記·卷一 ○九·李將軍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
- 分擔。如:「分憂解勞」。《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起)與士卒分勞苦。」
- 辨別。《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呂氏春秋·慎行傳·察傳》:「是非之經,不可不分。」
-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分公司」。
- 清楚的、明白的。如:「是非分明」。唐·杜甫〈新婚別〉詩:「妾身未分明,何以 拜姑嫜?」
- 區別、不一樣之處。《荀子·不苟》:「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 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 時間的名稱。六十分為一小時。
- 量詞:➊ 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➋ 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➌ 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➍ 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花了數分的時間完成這項實驗。」➎ 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➏ 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一分努力,一分收穫。」、「逢人只說三分話。」
-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二分之一」、「百分之一」、「約分」。
分 [ fèn ]
名- 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職責與權利的範圍。如:「身分」、「本分」。《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 情誼、關係。如:「情分」、「緣分」。《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元·秦𥳑夫《東堂老·楔子》:「老夫與居士,通家往來,三十餘年,情同膠漆,分若陳、雷。」
- 成分。如:「糖分」、「養分」。
- 整體中一個單位。如:「部分」、「我的分」。同「份 」。
洞户 dòng hù
(1).房间与房间门户相通。《后汉书·梁冀传》:“堂寝皆有阴阳奥室,连房洞户。”
(2).门户。 南朝 梁 刘邈 《见人织聊为之咏》:“檐花照初月,洞户未垂帷。” 金 宇文虚中 《岁寒堂》诗:“洞户延清吹,庭除贮緑阴。”
(3).借指幽深的内室。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
(4).洞口。 唐 王贞白 《游仙》诗:“我家三岛上,洞户眺波涛。” ——《漢語大詞典》
(2).门户。 南朝 梁 刘邈 《见人织聊为之咏》:“檐花照初月,洞户未垂帷。” 金 宇文虚中 《岁寒堂》诗:“洞户延清吹,庭除贮緑阴。”
(3).借指幽深的内室。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
(4).洞口。 唐 王贞白 《游仙》诗:“我家三岛上,洞户眺波涛。” ——《漢語大詞典》
隐隐(隱隱)yǐn yǐn
(1).隐约不分明貌。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诗之二:“隐隐日没岫,瑟瑟风发谷。”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 江 南岸。”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隔篱远望,隐隐可见 周乡绅 家的祠堂。”
(2).忧戚貌。《荀子·儒效》:“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 杨倞 注:“隐隐,忧戚貌。”《楚辞·刘向〈九叹·怨思〉》:“志隐隐而鬱怫兮,愁独哀而冤结。” 王逸 注:“隐隐,忧也。《诗》云:‘忧心殷殷。’”
(3).象声词。《后汉书·天文志上》:“须臾有声,隐隐如雷。” 晋 傅玄 《杂言》诗:“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 宋 司马光 《柳枝词》之四:“属车隐隐远如雷, 陈后 愁眉久不开。”
(4).盛多貌。隐,通“ 殷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隐隐,盛貌也。”《文选·潘岳〈闲居赋〉》:“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李善 注:“隐隐,盛也,一作殷殷。” 罗惇曧 《文学源流·总论》:“ 三代 以降,文乃益华,百家分流,词逾彬郁,灿乎隐隐,体制大备。” ——《漢語大詞典》
(2).忧戚貌。《荀子·儒效》:“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 杨倞 注:“隐隐,忧戚貌。”《楚辞·刘向〈九叹·怨思〉》:“志隐隐而鬱怫兮,愁独哀而冤结。” 王逸 注:“隐隐,忧也。《诗》云:‘忧心殷殷。’”
(3).象声词。《后汉书·天文志上》:“须臾有声,隐隐如雷。” 晋 傅玄 《杂言》诗:“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 宋 司马光 《柳枝词》之四:“属车隐隐远如雷, 陈后 愁眉久不开。”
(4).盛多貌。隐,通“ 殷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隐隐,盛貌也。”《文选·潘岳〈闲居赋〉》:“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李善 注:“隐隐,盛也,一作殷殷。” 罗惇曧 《文学源流·总论》:“ 三代 以降,文乃益华,百家分流,词逾彬郁,灿乎隐隐,体制大备。” ——《漢語大詞典》
钉头(釘頭)dīng tóu
(1).钉帽。 唐 杜牧 《阿房宫赋》:“钉头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
(2).喻微小。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杂征》:“天将貽有餘不尽之报于子孙,则所得寧止钉头之屑屑哉!”
(3).比喻强硬的对手。 洪深 《申屠氏》第一本:“有的快心那恶霸今天碰着了钉头。” ——《漢語大詞典》
(2).喻微小。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杂征》:“天将貽有餘不尽之报于子孙,则所得寧止钉头之屑屑哉!”
(3).比喻强硬的对手。 洪深 《申屠氏》第一本:“有的快心那恶霸今天碰着了钉头。” ——《漢語大詞典》
齐 ( 齊 ) qí/jì/zī/zhāi
齐 [ qí ]
-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整。参差不~。
-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河水~腰深。
- 同时;同样;一起:~名。~声。~心协力。一~前进。
- 全;完全:~全。人到~了。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 中国朝代名:南朝~。北朝~。
- 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药也。后作“剂”。
- 药剂:处~不过数种。后作“剂”。
- 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
- 成功;成熟:事能得~。后作“济”。
- 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
- 同“斋”。
- 斋戒:~三日而后行。
- 庄敬:~庄。~严。
簇 cù《國語辭典》
簇 [ cù ]
动- 聚拢。唐·黄滔〈江州夜宴献陈员外〉诗:「多少欢娱簇眼前,浔阳江上夜开筵。」唐·韦庄〈谒金门·春雨足〉词:「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 聚集成堆或成团的物体。如:「花团锦簇」。宋·杨万里〈再和罗武冈钦若酴醿长句〉:「春风一夜吹滕六,旋落旋销不成簇。」
- 量词。计算群集的人或物的单位。《水浒传·第五回》:「过了一条板桥,远远地望见了一簇红霞。」《红楼梦·第五回》:「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
- 很、全。《红楼梦·第二八回》:「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官场现形记·第一九回》:「署院举目一看,见他二人穿的都是簇新的袍褂。」
- 聚集、围绕。如:「簇拥」、「簇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