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乍疑春雨后,玉剪掠梨花。

弘历清代〕《题洋菊四十四种 其三十八 玉燕翎

素颖高还下,银蕤整复斜。乍疑春雨后,玉剪掠梨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春雨玉剪梨花

乍 zhà《國語辭典》

乍 [ zhà ]

  1. 突然。《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唐·白居易〈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 初、刚刚。如:「乍暖还寒」、「新来乍到」、「霪雨乍晴」。
  3. 暂时。《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
  4. 怎、哪。《西游记·第三三回》:「乍想到了此处,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压了。」
  1. 因害怕而颤抖。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不由我意张狂,心惊乍。」
  2. 壮著、放大。《红楼梦·第六七回》:「那兴儿听见这个声音儿,早已没了主意了,只得乍著胆子进来。」
疑 yí/nǐ《國語辭典》

疑 [ yí ]

  1. 迷惑、不明白。《说文解字·匕部》:「疑,惑也。」《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
  2. 猜忌、不相信。如:「怀疑」、「半信半疑」。《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
  3. 犹豫不决。如:「迟疑」。《书经·大禹谟》:「任贤勿贰,去邪勿疑。」《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 怪。《淮南子·泛论》:「当此之时,有立武者见疑。」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九:「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5. 恐惧。《礼记·杂记下》:「故有疾饮酒食肉,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饮酒食肉,皆为疑死。」汉·郑玄·注:「疑,犹恐也。」唐·刘蜕〈与京西幕府书〉:「富贵固不足疑其来,爵土固不足畏其大。」
  1. 仿佛、好像。如:「疑似」、「嫌疑」。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二首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春雨 chūn yǔ
(1).春天的雨。《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唐 方干 《水墨松石》诗:“垂地寒云吞大漠,过 江 春雨入全 吴 。” 明 刘基 《春雨》诗:“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2).用以比喻恩泽。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云山两处暌违。”
(3).曲名。 苏曼殊 《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簫,何时归看 浙江 潮。”自注:“《春雨》,曲名。”  ——《漢語大詞典》
后 ( 後 ) hòu《國語辭典》

后 [ hòu ]

  1. 君王。《詩經·商頌·玄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左傳·僖公三 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2. 諸侯。《書經·舜典》:「班瑞于群后。」唐·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
  3. 君王的嫡妻。如:「王后」、「皇后」。《漢書·卷五·景帝紀》:「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清·陸次雲〈費宮人傳〉:「后自縊,袁貴妃亦自縊。帝拔劍刃嬪妃數人。」
  4.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孔子的弟子后處,漢代有后蒼。
  1. 時間上較晚的。與「先」、「前」相對。《禮記·大學》:「知止而后有定。」通「後」。
玉剪 yù jiǎn
亦作“ 玉翦 ”。
(1).剪刀的美称。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祝发》:“蝉鬟翠减,螓首蓬飞,尚恐人多忌也,玉翦将伊断,膏沐为谁施。” 清 郑燮 《感怀》诗:“分明一匹鸳鸯锦,玉剪金刀请自裁。”
(2).用玉剪成的。喻事物之美。 宋 程垓 《减字木兰花》词:“玉翦云裁,不比浮花共蒂开。” 宋 吴文英 《汉宫春·寿梅津》词:“练鹊锦袍仙使,有青娥传梦,月转参移。逋山傍鶯繫马,玉翦新辞。”
(3).指燕子。因其尾似剪,故称。 明 时中 《白燕》诗:“珠帘十二中间捲,玉剪一双高下飞。” 清 陈维嵩 《绮罗香·清明感旧》词:“怕今年玉剪来时,是去年鈿车停处。” 清 张景祁 《双双燕·秋燕》词:“漫约催归伴侣,看玉剪将飞还住。”  ——《漢語大詞典》
掠 lüè《國語辭典》

掠 [ lüè ]

  1. 夺取、抢劫。《左传·昭公二十年》:「斩刈民力,输掠其聚。」晋·杜预·注:「掠,夺取也。」
  2. 轻拂、轻拭而过。唐·吴融〈燕雏〉诗:「掠水身犹重,偎风力尚微。」宋·苏轼〈后赤壁赋〉:「有孤鹤横江东来,……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1. 书法的长撇称为「掠」。唐·柳宗元〈永字八法颂〉:「掠,左出而锋轻。」
梨花 lí huā
亦作“棃花”。
(1).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 南朝 梁 萧子显 《燕歌行》:“ 洛阳 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明 高启 《饮陈山人园次能翁韵》:“桃花棃花已狼籍,躑躅花开如火炎。”
(2).一种较小的酒杯名。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 陆元光 《回仙録》云:‘…… 回公 曰:饮器中,惟鐘鼎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棃花、蕉叶最小。’”
(3).指梨花枪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你到老营去住几天,请 刘芳亮 将爷指点指点,去掉花枪,回到梨花正宗。”自注:“梨花,即梨花枪,亦即 杨 家枪法。”参见“ 梨花枪 ”。
(4).指梨花大鼓。详“ 梨花大鼓 ”。
(5).旧武器名。参见“ 梨花枪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