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鼎鱼穴蚁未足虑,赋敛不已民疮痍。

蓝智明代〕《闻浙西贼退有感

往年江淮群盗起,剋复至今烦王师。空令朝廷思猛将,复见官府徵健儿。

大江之南十数郡,残破无有完城池。五年杀气缠沧海,万里妖氛拥赤眉。

秋风萧萧吹鼓角,白日杳杳多旌旗。井邑正困军需急,京城却忧海运迟。

筑坛授钺竟虚设,血战更藉西南夷。此辈岂能真为国,劫掠何异盗贼为。

宵衣尚劳社稷计,汗马正聚风云期。鼎鱼穴蚁未足虑,赋敛不已民疮痍。

呜呼安得黄河水,清洗兵甲再见至元中统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鼎鱼穴蚁未足赋敛不已疮痍

鼎鱼(鼎魚)dǐng yú
鼎中之鱼。比喻濒于灭亡的人或事物。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参见“ 鼎鱼幕燕 ”。  ——《漢語大詞典》
穴蚁(穴蟻)xué yǐ
(1).洞中的蚂蚁。 唐 高适 《东平路中遇大水》诗:“仍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 唐 陆龟蒙 《秋日遣怀寄道侣》诗:“蠹根延穴蚁,疏叶漏庭蟾。”
(2).比喻困守巢穴的乱贼。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诗:“ 胡 骑潜京县,官军拥贼壕。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  ——《漢語大詞典》
未足 wèi zú
(1).不足,不能。《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舂陵 去 宛 三百里耳,未足为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引》:“今所撰诸书,盛行海内,大而穹宇,细入肖翘,耳目八埏,靡不该综。即 惠施 、 黄繚 之辩,未足侈也。”
(2).犹言算不得。《太平广记》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支遁》:“ 遁 幼时,尝与师共论物类,谓鷄卵生用,未足为杀,师不能屈。”  ——《漢語大詞典》
虑 ( 慮 ) lǜ
虑 [ lǜ ]
  1. 思考:考~。思~。人无远~,必有近忧。
  2. 担忧:顾~。忧~。不足为~。
赋敛(賦斂)fù liǎn
(1).田赋;税收。《左传·成公十八年》:“薄赋敛,宥罪戾。”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土地得到开辟,赋敛数量增加,政治经济有一番新气象。”
(2).征收赋税。《史记·滑稽列传》:“ 鄴 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 宋 王安石 《何处难忘酒》诗之一:“赋敛中原困,干戈四海愁。” 清 邹容 《革命军》第六章:“滥用名器,致贵贱贫富之格,大相悬殊,既失保民之道,而又赋敛无度。”  ——《漢語大詞典》
不已 bù yǐ
(1).不止,继续不停。《诗·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孔颖达 疏:“言天道转运无极止时也。”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復以臣领中书。” 明 王阳明 《传习录》卷下:“先生慨悵不已,曰:‘江涛烟柳,故人倏在百里外矣。’” 峻青 《秋色赋·傲霜篇》:“只是这地瓜的丰收,就足以使人兴奋不已了。”
(2).岂非。 汉 牟融 《理惑论》:“吾子弱冠,学 尧 、 舜 、 周 、 孔 之道,而今舍之,更学夷狄之术,不已惑乎?”
(3).不得已。《四游记·祖师入天宫收华光》:“臣观 华光 非故造反,乃因事逼不已,乞我主宽恩。”  ——《漢語大詞典》
民 mín《國語辭典》

民 [ mín ]

  1. 人、人類、百姓。如:「人民」、「平民」、「庶民」。《書經·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疮痍(瘡痍)chuāng yí
(1).创伤。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尺寸之报;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陈书·世祖纪》:“讨 陈寳应 将士死王事者,并给棺槥,送还本乡,并復其家。疮痍未瘳者,给其医药。” 清 黄遵宪 《降将军歌》:“岛中残卒皆疮痍,其餘鬼妻兵家儿。”
(2).比喻灾害困苦。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然其祸累世不復,疮痍至今未息。”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戒石铭》:“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元 耶律楚材 《送德润南行》诗:“ 燕然 民庶久疮痍,摩抚疮痍正此时。” 清 孙枝蔚 《五月楼居雨凉欣赋》诗:“感此午时风,何让丰年金。疮痍徧宇宙,得酒忍独斟。”
(3).指困苦的民众。 唐 杜甫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蝥贼。”
(4).指疮疡。《法苑珠林》卷七八引《阿育王太子法益坏目因缘经》:“身生疮痍,口气臭处,与人无亲,旷地狱来。”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庐州诗》:“ 张侯 及内子,遍体生疮痍,爬搔疼彻骨,脱衣痛粘皮。”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附〈小浮梅闲话〉》:“见一老僧,头面疮痍,身体脓血。”
(5).伤害;损害。《新五代史·杂传十三·杨光远》:“然而召夷狄为天下首祸,卒灭 晋 氏,疮痍中国者三十餘年,皆 光远 为之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