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水边(水边)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七十 东皇长女没多年,从洗金芝到水边。
唐 张乔 题友人草堂 三亩水边竹,一床琴畔书。
金 李俊民 即事 漠漠微凉风里殿,萧萧残夜水边楼。
元 吴澄 题和靖观梅图 月下水边看未足,折来更向手中看。
元 赵孟頫 赠周景远田师孟 篱下黄花为谁好,水边红树令人愁。
元 杜本 渔隐图诗为程子纯赋 山下白云缥缈,水边红树依稀。
元 袁士元 题城西书舍次韵 自笑茅檐多野意,水边栽柳翠成堆。 ——《骈字类编》
唐 张乔 题友人草堂 三亩水边竹,一床琴畔书。
金 李俊民 即事 漠漠微凉风里殿,萧萧残夜水边楼。
元 吴澄 题和靖观梅图 月下水边看未足,折来更向手中看。
元 赵孟頫 赠周景远田师孟 篱下黄花为谁好,水边红树令人愁。
元 杜本 渔隐图诗为程子纯赋 山下白云缥缈,水边红树依稀。
元 袁士元 题城西书舍次韵 自笑茅檐多野意,水边栽柳翠成堆。 ——《骈字类编》
明秀 míng xiù
(1).明净秀美。《晋书·王衍传》:“ 衍 字 夷甫 ,神情明秀,风姿详雅。”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括苍 山水明秀,人物如之。” 清 陈维嵩 《庄椿岁·寿高阳李相国》词:“铜柱烟消,玉关雪霽,河山明秀。”
(2).优异。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将见 吉 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 清 朱彝尊 《迈陂塘·赠吴天章》词:“爱 莲洋 无多行卷,才华直恁明秀。纷纷日下柴车至,逸藻 吴郎 希有。” ——《漢語大詞典》
(2).优异。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将见 吉 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 清 朱彝尊 《迈陂塘·赠吴天章》词:“爱 莲洋 无多行卷,才华直恁明秀。纷纷日下柴车至,逸藻 吴郎 希有。” ——《漢語大詞典》
倚 yǐ《國語辭典》
倚 [ yǐ ]
动- 靠、斜靠。如:「倚门而望」。《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 依仗、仗恃。如:「倚势欺人」。《书经·君陈》:「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
- 偏斜、侧偏。如:「不偏不倚」。《礼记·中庸》:「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 随著、配合。《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宋·苏轼〈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高峰 gāo fēng
亦作“ 高峰 ”。
(1).高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田南树园激流植楥》诗:“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峯。” 元 宋旡 《鲸背吟·乳岛》:“远望浑如两乳同,近前方信两高峯。”《文汇报》1992.2.14:“世界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中有5座雄踞在 尼泊尔 和 中国 西藏 境内的 喜马拉雅山脉 腹心地带。”
(2).比喻事物发展的最高点。 徐迟 《直薄峨嵋金顶记》:“我们看到了古代艺术的高峰作品。” ——《漢語大詞典》
(1).高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田南树园激流植楥》诗:“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峯。” 元 宋旡 《鲸背吟·乳岛》:“远望浑如两乳同,近前方信两高峯。”《文汇报》1992.2.14:“世界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中有5座雄踞在 尼泊尔 和 中国 西藏 境内的 喜马拉雅山脉 腹心地带。”
(2).比喻事物发展的最高点。 徐迟 《直薄峨嵋金顶记》:“我们看到了古代艺术的高峰作品。” ——《漢語大詞典》
平生 píng shēng
(1).平素;往常。《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唐 杜甫 《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周立波 《懒蛋牌子·去抓赵子彬》:“人人都知道, 赵子彬 平生有三好:好喝大酒,好耍大钱,好看娘们。”
(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陶潜 《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3).旧交;老交情。 唐 杨衡 《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閲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4).一生;此生;有生以来。《陈书·徐陵传》:“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韩愈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 ——《漢語大詞典》
(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陶潜 《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3).旧交;老交情。 唐 杨衡 《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閲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4).一生;此生;有生以来。《陈书·徐陵传》:“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韩愈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 ——《漢語大詞典》
足 zú《國語辭典》
足 [ zú ]
名- 人体下肢的总称。亦专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称为「脚」。如:「举足」、「失足跌跤」。《说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 动物的下肢,用来奔走或爬行。如:「节足动物」、「百足之虫」。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器物下面支撑的部分。《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 姓。如战国时韩国有足强。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踏。《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足野羊。」
- 满足、使满足。《汉书·卷五·景帝纪》:「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
- 停止、止息。《老子·第二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 够量的、不缺乏的。如:「充足」、「心满意足」、「丰衣足食」。
- 富裕。如:「富足」。
- 整整的、完全的。如:「足足玩了一星期」、「足足乐了一天」、「在水中闷了足足有二分钟的气。」
- 堪、可以。如:「足供参考」、「足慰吾怀」、「足以自豪」。
- 值得。如:「何足挂齿」、「微不足道」。
足 [ jù ]
副- 过分。参见「足恭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