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抟日月安星辰,为玉皇作典谟。
冰海濯足来天游,万里云气随青牛。
盘车沾沾星斗湿,手卷风雨藏金瓯。
玲珑珊瑚树,记得西王母挂玉钩。
几时化作小玉船,一叶荡荡随天流。
满载清霜落九州,与人生白头。
我歌黄鹄歌,南斗盘其南兮,
河岳拥其后。海岱明东方,
黄河之源,江水之宗,
昆仑雪山在其右,巍然天柱当中居。
斯文光气长,万丈塞太虚。
不信九天上,仙人不读书。
如今白玉楼,闻道紫阳老子在其上,
手抟日月安星辰,为玉皇作典谟。
又闻郁罗萧台上,紫阳奏可决取河汉之水,
千古万古洗濯下土愚民愚。男子学麟凤,
女子学王雎,万万万世尊唐虞。
我乃太姥之曾孙,故闻天上语。
来此乐饮,人间愁一粟无,
只有天地吾非吾。鼓发长啸秋月白,
照见大千世界都置在我太姥清水之玉壶。
盘车沾沾星斗湿,手卷风雨藏金瓯。
玲珑珊瑚树,记得西王母挂玉钩。
几时化作小玉船,一叶荡荡随天流。
满载清霜落九州,与人生白头。
我歌黄鹄歌,南斗盘其南兮,
河岳拥其后。海岱明东方,
黄河之源,江水之宗,
昆仑雪山在其右,巍然天柱当中居。
斯文光气长,万丈塞太虚。
不信九天上,仙人不读书。
如今白玉楼,闻道紫阳老子在其上,
手抟日月安星辰,为玉皇作典谟。
又闻郁罗萧台上,紫阳奏可决取河汉之水,
千古万古洗濯下土愚民愚。男子学麟凤,
女子学王雎,万万万世尊唐虞。
我乃太姥之曾孙,故闻天上语。
来此乐饮,人间愁一粟无,
只有天地吾非吾。鼓发长啸秋月白,
照见大千世界都置在我太姥清水之玉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手 shǒu《國語辭典》
手 [ shǒu ]
名- 人体的上肢。如:「右手」、「手脑并用」。
- 从事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如:「水手」、「选手」、「国手」、「高手」。
- 做事的人。如:「助手」、「帮手」、「人手不足」。
- 技能、本领。如:「在运动方面,他真有一手。」
- 作法。如:「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亲手写的。如:「手谕」、「手书」、「手抄」。
- 与手有关的。如:「手杖」、「手榴弹」。
-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如:「手册」。
抟 ( 摶 ) tuán
抟 [ tuán ]
- 把东西揉弄成球形:~泥球。~纸团。
- 凭借:“~扶摇而直上”。
日月 rì yuè
(1).太阳和月亮。《易·离》:“日月丽乎天,百穀草木丽乎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一:“ 羲和 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丁玲 《韦护》第三章:“这是包含海洋和峻山以及日月星辰的一个充满了福乐的大宇宙。”
(2).一天一月;每天每月。《论语·雍也》:“ 回 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餘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汉 蔡邕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方今郡县盗贼,刼摽人财,攻犯官民,日月有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靖 谢曰:‘老臣宜从,但犬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於道路,仰累陛下。’” 王闿运 《储玟躬传》:“自 道光 末载, 湖南 日月多故。”
(3).时令;时光。《诗·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奥。” 唐 韩愈 《与崔群书》:“僕自少至今,从事於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日月不为不久。” 宋 岳飞 《赠方逢辰》诗:“日月却从閒里过,功名不向懒中求。”《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日月迅速,转眼就是四月。” 杨朔 《迎志愿军归国》:“四年的日月不算短啊。”
(4).喻指帝后。语本《礼记·昏义》:“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论》:“ 魏其 之举以 吴 楚 , 武安 之贵在日月之际。”《东观汉记·杨赐传》:“今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
(5).犹天地。 唐 郑畋 《马嵬坡》诗:“ 玄宗 回马 杨妃 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宋 孙光宪 《渔歌子》词之二:“经 霅水 ,过 松江 ,尽属儂家日月。”《秦併六国平话》卷中:“二将交锋后,盘旋两阵前;征云笼日月,杀气罩山川。”
(6).指生活或生计。《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把家财分作八分,各人过其日月。”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那种日月,咱们俩一道过了十来年哩。” 秦腔 《游龟山》第二场:“这几日只觉得身体困倦,为日月我还得打鱼一番。” ——《漢語大詞典》
(2).一天一月;每天每月。《论语·雍也》:“ 回 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餘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汉 蔡邕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方今郡县盗贼,刼摽人财,攻犯官民,日月有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靖 谢曰:‘老臣宜从,但犬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於道路,仰累陛下。’” 王闿运 《储玟躬传》:“自 道光 末载, 湖南 日月多故。”
(3).时令;时光。《诗·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奥。” 唐 韩愈 《与崔群书》:“僕自少至今,从事於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日月不为不久。” 宋 岳飞 《赠方逢辰》诗:“日月却从閒里过,功名不向懒中求。”《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日月迅速,转眼就是四月。” 杨朔 《迎志愿军归国》:“四年的日月不算短啊。”
(4).喻指帝后。语本《礼记·昏义》:“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论》:“ 魏其 之举以 吴 楚 , 武安 之贵在日月之际。”《东观汉记·杨赐传》:“今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
(5).犹天地。 唐 郑畋 《马嵬坡》诗:“ 玄宗 回马 杨妃 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宋 孙光宪 《渔歌子》词之二:“经 霅水 ,过 松江 ,尽属儂家日月。”《秦併六国平话》卷中:“二将交锋后,盘旋两阵前;征云笼日月,杀气罩山川。”
(6).指生活或生计。《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把家财分作八分,各人过其日月。”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那种日月,咱们俩一道过了十来年哩。” 秦腔 《游龟山》第二场:“这几日只觉得身体困倦,为日月我还得打鱼一番。” ——《漢語大詞典》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名-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 姓。如汉代有安成。
-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 加上。如:「安罪名」。
-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星辰 xīng chén
(1).星的通称。《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 元 宗本 《大都杂诗》:“万里星辰关上界,四朝冠盖翊皇图。” 秦牧 《艺海拾贝·文学艺术与自然科学》:“譬如天上的星辰,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
(2).指岁月。 唐 孟郊 《感怀》诗之三:“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
(3).喻辉煌的灯光。 唐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诗:“新欢继明烛,梁栋星辰飞。” 仇兆鳌 注:“星辰,指梁上之灯。”
(4).犹言流年。《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求神占卦,有的説星辰不利,又触犯了鹤神,须请僧道禳解。”参见“ 星宿 ”。
(5).道教语。指头发。《云笈七籤》卷十七引《太上老君内观经》:“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崐崘。” ——《漢語大詞典》
(2).指岁月。 唐 孟郊 《感怀》诗之三:“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
(3).喻辉煌的灯光。 唐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诗:“新欢继明烛,梁栋星辰飞。” 仇兆鳌 注:“星辰,指梁上之灯。”
(4).犹言流年。《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求神占卦,有的説星辰不利,又触犯了鹤神,须请僧道禳解。”参见“ 星宿 ”。
(5).道教语。指头发。《云笈七籤》卷十七引《太上老君内观经》:“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崐崘。” ——《漢語大詞典》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玉皇 yù huáng
(1).道教称天帝曰玉皇大帝,简称玉帝、玉皇。 唐 李白 《赠别舍人台卿之江南》诗:“入洞过天地,登真朝 玉皇 。” 宋 辛弃疾 《声声慢·送上饶黄倅秩满赴调》词:“况有星辰剑履,是传家、合在 玉皇 香案。” 清 孙枝蔚 《闻黄九烟自投水死哀且异之》诗之一:“有客招魂魂不返, 玉皇 恩召侍仙班。”
(2).指皇帝。 唐 温庭筠 《赠弹筝人》诗:“ 天宝 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 寧王 。” 唐 无本 《马嵬》:“一自玉皇惆悵后,至今来往马蹄腥。” 宋 苏轼 《上元侍饮楼上》诗之一:“侍臣鵠立通明观,一朵红云捧玉皇。” ——《漢語大詞典》
(2).指皇帝。 唐 温庭筠 《赠弹筝人》诗:“ 天宝 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 寧王 。” 唐 无本 《马嵬》:“一自玉皇惆悵后,至今来往马蹄腥。” 宋 苏轼 《上元侍饮楼上》诗之一:“侍臣鵠立通明观,一朵红云捧玉皇。” ——《漢語大詞典》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動-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 為、當。如:「認賊作父」。
-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名-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典谟(典謨)diǎn mó
(1).《尚书》中《尧典》、《舜典》、和《大禹谟》、《皋陶谟》等篇的并称。《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汉书·扬雄传下》:“典謨之篇,雅颂之声,不温纯深润,则不足以扬鸿烈而章缉熙。” 唐 刘知几 《史通·序列》:“窃以《书》列典謨,《诗》含比兴,若不先叙其意,难以曲得其情。”
(2).指经典;法言。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正人伦,传道统,有 尧 之君大哉;理纲常,训典謨,是 孔 之贤圣哉。” 郁达夫 《题写真答荃君》诗之二:“乱世何人识典謨,遗民终老作奚奴。”
(3).指《尚书》。 元 耶律楚材 《进西征庚午元历表》:“典謨寔六籍之大经,首书其事, 尧 舜 为五帝之盛主,先务厥猷。” 清 汤斌 《赠李映碧先生》诗:“ 鲁国 遗经火,口传赖 伏生 。九十 秦 博士,典謨赖以明。” ——《漢語大詞典》
(2).指经典;法言。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正人伦,传道统,有 尧 之君大哉;理纲常,训典謨,是 孔 之贤圣哉。” 郁达夫 《题写真答荃君》诗之二:“乱世何人识典謨,遗民终老作奚奴。”
(3).指《尚书》。 元 耶律楚材 《进西征庚午元历表》:“典謨寔六籍之大经,首书其事, 尧 舜 为五帝之盛主,先务厥猷。” 清 汤斌 《赠李映碧先生》诗:“ 鲁国 遗经火,口传赖 伏生 。九十 秦 博士,典謨赖以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