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使君 shǐ jūn
(1). 汉 时称刺史为使君。《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2).尊称州郡长官。《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张松 ﹞还,疵毁 曹公 ,劝 璋 自絶,因説 璋 曰:‘ 刘豫州 ,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 唐 张籍 《苏州江岸留别乐天》诗:“莫忘使君吟咏处, 汝坟湖 北 武丘 西。” 宋 王禹偁 《寒食》:“使君慵不出,愁坐读《离骚》。”
(3).对人的尊称。 清 秋瑾 《柬某君》诗:“苍天有意磨英骨,青眼何人识使君?”
尊称奉命出使的人。《汉书·王訢传》:“使君顓杀生之柄,威震郡国。” 颜师古 注:“为使者,故谓之使君。”《后汉书·寇恂传》:“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 清 方文 《送左三山先生巡按浙江》诗:“四岳分巡狩,东方属使君。” ——《漢語大詞典》
(2).尊称州郡长官。《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张松 ﹞还,疵毁 曹公 ,劝 璋 自絶,因説 璋 曰:‘ 刘豫州 ,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 唐 张籍 《苏州江岸留别乐天》诗:“莫忘使君吟咏处, 汝坟湖 北 武丘 西。” 宋 王禹偁 《寒食》:“使君慵不出,愁坐读《离骚》。”
(3).对人的尊称。 清 秋瑾 《柬某君》诗:“苍天有意磨英骨,青眼何人识使君?”
尊称奉命出使的人。《汉书·王訢传》:“使君顓杀生之柄,威震郡国。” 颜师古 注:“为使者,故谓之使君。”《后汉书·寇恂传》:“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 清 方文 《送左三山先生巡按浙江》诗:“四岳分巡狩,东方属使君。” ——《漢語大詞典》
画船(畫船)huà chuán
装饰华美的游船。 南朝 梁元帝 《玄圃牛渚矶碑》:“画船向浦,锦缆牵磯。” 宋 范仲淹 《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诗:“步随芳草远,歌逐画船移。”《儒林外史》第二四回:“﹝ 秦淮河 ﹞水满的时候,画船簫鼓,昼夜不絶。” ——《漢語大詞典》
山水 shān shuǐ
(1).山与水。《墨子·明鬼下》:“古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吴 蜀 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皆难卒谋也。” 唐 柳宗元 《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緑。”
(2).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宋书·谢灵运传》:“出为 永嘉 太守。郡有名山水, 灵运 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 清 恽敬 《重修松窦庵记》:“后 陈茂才 云渠 来谈,县西山水之胜,皆远在数十里外,以暑不及游,因同游县东之 松竇 。”
(3).山水画的简称。 唐 杜甫 《存殁口号》之二:“ 郑公 粉绘随长夜, 曹霸 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驊騮。”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四:“ 王象先 于鹅溪绢上作山水,不如意,急湔去故墨。” 清 焦循 《忆书》六:“先曾祖母 卞孺人 幼时, 卞公 无子,深爱之,延师教以诗画,遂工山水,诗画外无他好也。” 张天翼 《新生》:“ 章老先生 总炫耀他家藏的东西, 吴昌硕 刻过一幅图章送他,他还藏了一幅 倪云林 的山水,上面有 张延济 的题跋。”
(4).山中之水。《南齐书·高逸传·徐伯珍》:“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新唐书·五行志三》:“ 咸亨 四年七月, 婺州 大雨,山水暴涨,溺死五千餘人。”
(5).犹山野。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 李子 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漢語大詞典》
(2).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宋书·谢灵运传》:“出为 永嘉 太守。郡有名山水, 灵运 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 清 恽敬 《重修松窦庵记》:“后 陈茂才 云渠 来谈,县西山水之胜,皆远在数十里外,以暑不及游,因同游县东之 松竇 。”
(3).山水画的简称。 唐 杜甫 《存殁口号》之二:“ 郑公 粉绘随长夜, 曹霸 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驊騮。”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四:“ 王象先 于鹅溪绢上作山水,不如意,急湔去故墨。” 清 焦循 《忆书》六:“先曾祖母 卞孺人 幼时, 卞公 无子,深爱之,延师教以诗画,遂工山水,诗画外无他好也。” 张天翼 《新生》:“ 章老先生 总炫耀他家藏的东西, 吴昌硕 刻过一幅图章送他,他还藏了一幅 倪云林 的山水,上面有 张延济 的题跋。”
(4).山中之水。《南齐书·高逸传·徐伯珍》:“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新唐书·五行志三》:“ 咸亨 四年七月, 婺州 大雨,山水暴涨,溺死五千餘人。”
(5).犹山野。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 李子 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漢語大詞典》
里 ( 裏 裡 ) lǐ《國語辭典》
里 [ lǐ ]
名- 居所、居处。《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 街坊、巷弄。《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技。」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
- 故乡。如:「故里」。《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
- 今地方政府行政区域之一。在镇之下,邻之上,与村平行。
-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今以一公里等于一千公尺。
- 内部。元·马致远〈四块玉·佐国心〉曲:「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通「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荡漾(蕩漾)dàng yàng
见“ 盪瀁 ”。
(1).水波微动。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元 揭傒斯 《题王仲山所藏〈潇湘八景图〉·洞庭秋月》诗:“灝气自澄穆,碧波还荡漾。”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寺四周皆水,碧漪荡漾。”
(2).引申指物体在水中起伏波动。 宋 邹登龙 《采莲曲》:“兰橈荡漾谁家女,云妥髻鬟黛眉嫵。” 阿英 《盐乡杂信》十一:“我们便雇了四只小舟,并行于 西湖 之中,荡漾于微波之上。”
(3).思想、情绪等起伏波动。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七:“人情有感慨,荡漾焉能排?” 唐 刘慎虚 《江南曲》:“美人何荡漾,湖上风月长。”《水浒传》第四五回:“这贼秃淫心荡漾。”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十:“一股喜孜孜的味道在心里荡漾。”
(4).飘扬;飘拂。 宋 梅尧臣 《伤白鸡》:“犹看零落毛,荡漾随风吹。”《水浒传》第一回:“罗衣荡漾红尘内,骏马驱驰紫陌中。”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兰橈鼓动,旌旗荡漾,颇有江乡竞渡之意。”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提琴的哀怨的调子在空中荡漾。”
(5).引申为吹拂。 萧红 《生死场》六:“小风开始荡漾田禾,夏天又来到人间,叶子上树了。”
(6).浮动;浮现。 唐 郑谷 《送许棠先辈之官泾县》诗:“ 芜湖 春荡漾,梅雨昼溟濛。” 清 余宾硕 《莫愁湖》诗序:“山色湖光,荡漾几席。” 老舍 《四世同堂》二六:“笑的声音断了,笑的意思还在脸上荡漾着。” ——《漢語大詞典》
(1).水波微动。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元 揭傒斯 《题王仲山所藏〈潇湘八景图〉·洞庭秋月》诗:“灝气自澄穆,碧波还荡漾。”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寺四周皆水,碧漪荡漾。”
(2).引申指物体在水中起伏波动。 宋 邹登龙 《采莲曲》:“兰橈荡漾谁家女,云妥髻鬟黛眉嫵。” 阿英 《盐乡杂信》十一:“我们便雇了四只小舟,并行于 西湖 之中,荡漾于微波之上。”
(3).思想、情绪等起伏波动。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七:“人情有感慨,荡漾焉能排?” 唐 刘慎虚 《江南曲》:“美人何荡漾,湖上风月长。”《水浒传》第四五回:“这贼秃淫心荡漾。”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十:“一股喜孜孜的味道在心里荡漾。”
(4).飘扬;飘拂。 宋 梅尧臣 《伤白鸡》:“犹看零落毛,荡漾随风吹。”《水浒传》第一回:“罗衣荡漾红尘内,骏马驱驰紫陌中。”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兰橈鼓动,旌旗荡漾,颇有江乡竞渡之意。”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提琴的哀怨的调子在空中荡漾。”
(5).引申为吹拂。 萧红 《生死场》六:“小风开始荡漾田禾,夏天又来到人间,叶子上树了。”
(6).浮动;浮现。 唐 郑谷 《送许棠先辈之官泾县》诗:“ 芜湖 春荡漾,梅雨昼溟濛。” 清 余宾硕 《莫愁湖》诗序:“山色湖光,荡漾几席。” 老舍 《四世同堂》二六:“笑的声音断了,笑的意思还在脸上荡漾着。” ——《漢語大詞典》
朝晖(朝暉)zhāo huī
早晨的阳光。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 扶桑 升朝暉,照此高臺端。” 宋 王安石 《永昭陵》诗:“神闕淡朝暉,苍苍露未晞。” 碧野 《报晓峰》:“地球运转十多个小时以后,又是一片朝暉!” ——《漢語大詞典》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夕曛 xī xūn
(1).落日的余辉。 南朝 宋 谢灵运 《晚出西射堂》诗:“晓霜枫叶丹,夕曛嵐气阴。” 唐 戴叔伦 《晚望》诗:“山气碧氤氲,深林带夕曛。” 宋 梅尧臣 《金山寺》诗:“ 吴 客独来后, 楚 橈归夕曛。” 清 朱彝尊 《寓斋小集分韵得逢字》诗:“夕曛恋客未落,留听西林暮鐘。”
(2).指黄昏。 明 张邦伊 《沉嘉则有三楚之游席上》诗:“春城斗酒惜离羣,把袂高歌到夕曛。” 清 朱彝尊 《同郭三满井访仑公即事》诗之四:“自煮 柟谿 茗,留宾待夕曛。” ——《漢語大詞典》
(2).指黄昏。 明 张邦伊 《沉嘉则有三楚之游席上》诗:“春城斗酒惜离羣,把袂高歌到夕曛。” 清 朱彝尊 《同郭三满井访仑公即事》诗之四:“自煮 柟谿 茗,留宾待夕曛。”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