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上推
魏书律历志夫造历者节之与朔贯穿于千年之间闰馀斗分推之于毫釐之内必使盈缩得衷间限数合周日小分不殊锱铢阳历阴历纤介无爽损益之数验之交会日所居度考之月蚀上推下减先定众条然后历元可求下又崔浩传见下尽 ——《骈字类编》
先圣(先聖)xiān shèng
(1).先世圣人。《吕氏春秋·尊师》:“天子入太学,祭先圣。”《楚辞·九辩》:“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周公 慎言於金人, 仲尼 革容於欹器,则先圣鉴戒,其来久矣。”
(2).专指 孔子 。 宋 宋咸 《注〈孔丛子〉序》:“矧是书所载,皆先圣之言。” ——《漢語大詞典》
(2).专指 孔子 。 宋 宋咸 《注〈孔丛子〉序》:“矧是书所载,皆先圣之言。” ——《漢語大詞典》
恩 ēn《國語辭典》
恩 [ ēn ]
名- 他人给我或我给他人的帮助。如:「感恩」、「大恩大德」。
- 情爱。唐·白居易〈后宫词〉:「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清·洪升《长生殿·第三七出》:「记盒钗初赐,种下这恩深厚。」
- 有德泽的。如:「恩师」、「救命恩人」。
- 国家有特殊庆典而特别举办的。如:「恩诏」、「恩科」。
及 jí《國語辭典》
及 [ jí ]
動- 到、到達。如:「及至」、「及第」、「推己及人」。《左傳·隱公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唐·李頎〈送陳章甫〉詩:「鄭國遊人來及家,洛陽行子空歎息。」
- 趕得上。如:「及時」、「及早」、「來得及」、「迅雷不及掩耳」。
- 比得上。《論語·公冶長》:「非爾所及也。」唐·李白〈贈汪倫〉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牽涉、發生關係。如:「波及」、「涉及」、「言不及義」。
- 古君位傳襲制度中兄弟相傳。如:「兄終弟及」。《禮記·禮運》:「大人世及以為禮。」
- 與、和。《書經·湯誓》:「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唐·李白〈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孥 nú《國語辭典》
孥 [ nú ]
名- 儿女。如:「妻孥」。《国语·郑语》:「君若以周难之故,寄孥与贿焉,不敢不许。」宋·秦观〈赠张潜道〉诗:「独携三尺琴,笑别妻与孥。」
- 妻与子女的统称。唐·韩愈〈祭十二郎文〉:「请归取其孥。」
- 古代获罪入官供役使的人,后泛指奴仆。《后汉书·卷四八·杨终传》:「太宗至仁,除去收孥。」宋·苏辙〈次韵子瞻游孤山访惠懃惠思〉诗:「肩舆山下更传呼,翩然独往不携孥。」通「奴」。
荐书(薦書)jiàn shū
推荐人的文书或信件。 唐 王建 《别李赞侍御》诗:“荐书自入无消息,卖尽寒衣却出城。”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今虽羣进於有司,与众人偕下,名字不列於荐书,不得比数於下士,以望主上之休光。”《红楼梦》第九二回:“还有一封荐书托我吹嘘吹嘘。” ——《漢語大詞典》
上达(上達)shàng dá
(1).古谓士君子修养德性,务求通达于仁义。《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邢昺 疏:“言君子小人所晓达不同也。本为上,谓德义也;末为下,谓财利也。言君子达于德义,小人达于财利。”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立法者将以导人以上达,则人争向上而为义。”
(2).谓上知天命。《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邢昺 疏:“下学而上达者,言已下学人事,上知天命。”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命固不必问,然上达之士,能安时处顺,由行於天理之中,故不屑屑於占算推测。” 明 唐龙 《正学书院续记》:“夫遵下学之轨者,宏上达之用,执养正之要者,崇作圣之基。”
(3).上进,向上发展。 宋 朱熹 《李先生行状》:“其后, 熹 获从先生游,每一去而復来,则所闻必益超絶,盖其上达不已,日新如此。” 鲁迅 《三闲集·文艺与革命》:“但我以为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
(4).谓下情达于君上。《荀子·成相》:“中不上达,蒙揜耳目、塞门户。”《新唐书·魏征传》:“在 贞观 初,遇下有礼,羣情上达。”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三回:“倒不如拟一个説帖……请他们代奏,倒也不能不上达的。” ——《漢語大詞典》
(2).谓上知天命。《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邢昺 疏:“下学而上达者,言已下学人事,上知天命。”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命固不必问,然上达之士,能安时处顺,由行於天理之中,故不屑屑於占算推测。” 明 唐龙 《正学书院续记》:“夫遵下学之轨者,宏上达之用,执养正之要者,崇作圣之基。”
(3).上进,向上发展。 宋 朱熹 《李先生行状》:“其后, 熹 获从先生游,每一去而復来,则所闻必益超絶,盖其上达不已,日新如此。” 鲁迅 《三闲集·文艺与革命》:“但我以为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
(4).谓下情达于君上。《荀子·成相》:“中不上达,蒙揜耳目、塞门户。”《新唐书·魏征传》:“在 贞观 初,遇下有礼,羣情上达。”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三回:“倒不如拟一个説帖……请他们代奏,倒也不能不上达的。” ——《漢語大詞典》
天王 tiān wáng
(1).天子。 春秋 时特指 周 天子。《春秋·隐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 咺 来归 惠公仲子 之賵。” 孔颖达 疏:“天王, 周平王 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天王》:“《尚书》之文,但称王,《春秋》则曰天王,以当时 楚 吴 徐 越 皆僭称王,故加天以别之也。”
(2).称帝王。《庄子·天道》:“昔者 舜 问於 尧 曰:‘天王之用心何如?’” 汉 王符 《潜夫论·巫列》:“及民间缮治,微蔑小禁,本非天王所当惮也。”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二:“ 犬戎 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化碧有怀酬侠客,控寃无路达天王。”
(3).指诸侯。《南齐书·晋安王子懋传》:“ 子懋 谓曰:‘朝廷令身单身而反,身是天王,岂可过尔轻率。’”
(4).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势的人。《红楼梦》第四六回:“我这一辈子,别説是 宝玉 ,就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
(5). 太平天囯 领袖 洪秀全 的称号。
(6). 印度 宗教传说中的天界之王。佛教称护法神为天王,如毗沙门天王、四天王。 ——《漢語大詞典》
(2).称帝王。《庄子·天道》:“昔者 舜 问於 尧 曰:‘天王之用心何如?’” 汉 王符 《潜夫论·巫列》:“及民间缮治,微蔑小禁,本非天王所当惮也。”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二:“ 犬戎 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化碧有怀酬侠客,控寃无路达天王。”
(3).指诸侯。《南齐书·晋安王子懋传》:“ 子懋 谓曰:‘朝廷令身单身而反,身是天王,岂可过尔轻率。’”
(4).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势的人。《红楼梦》第四六回:“我这一辈子,别説是 宝玉 ,就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
(5). 太平天囯 领袖 洪秀全 的称号。
(6). 印度 宗教传说中的天界之王。佛教称护法神为天王,如毗沙门天王、四天王。 ——《漢語大詞典》
都 dū/dōu《國語辭典》
都 [ dū ]
名- 大城市。如:「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国都」、「京都」、「行都」。
- 姓。如汉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 定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 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 总计。《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 优雅、优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都 [ dōu ]
副- 皆。概括全部的意思。如:「都好」、「都是」。
- 还、尚且、甚至。如:「他都如此说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动都不动,活像个木头人似的。」
- 业已、已经。有加重语气的意味。如:「误会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没用!」
- 发语词,无义。《书经·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