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兵 bīng《國語辭典》
兵 [ bīng ]
名- 武器。如:「秣马厉兵」、「短兵相接」。《说文解字·廾部》:「兵,械也。」《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汉·郑玄·注:「郑司农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战士、军队。如:「调兵遣将」、「按兵不动」、「精兵政策」。《战国策·赵策三》:「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文选·江淹·杂体诗·卢中郎》:「信陵佩魏印,秦兵不敢出。」
- 军事、战争,或有关于军事、战争的事情。如:「纸上谈兵」、「谈笑用兵」。《左传·隐公三年》:「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文选·钟会·檄蜀文》:「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新野。」
- 专指军队中最基层的成员。如:「炮兵」、「骑兵」、「步兵」、「号兵」、「传 令兵」。
行 háng/xíng《國語辭典》
行 [ xíng ]
动- 走、走路。如:「直行」、「寸步难行」、「锦衣夜行」。《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唐·王维〈终南别业〉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往。《诗经·秦风·无衣》:「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唐·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 韵〉:「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 移动、流动。如:「运行」。《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杜甫〈梦李白〉诗二首之二:「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 流通。如:「流行」、「风行一时」、「通行全国」、「发行报刊」。《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做、从事。如:「行医」、「行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 实施。《易经·系辞上》:「推而行之谓之通。」唐·孔颖达·正义:「因推此以可变而施行之,谓之通也。」
- 经历。《聊斋志异·卷二·侠女》:「行年二十有五,伉俪犹虚。」
- 可以。如:「行不行?」、「行!放手去做吧!」、「做事只要尽心尽力就行了。」
- 道路。《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 行书的简称。如:「行草」、「行楷」。
- 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如:〈短歌行〉、〈琵琶行〉、〈饮马长城窟行〉。
- 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汉·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 姓。如汉代有行宏。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能干、干练。如:「你真行。」、「他在这方面行得很。」
- 不久、将要。如:「行将就木」。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二:「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 且。《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文选·曹丕·与吴质书》:「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行 [ háng ]
名- 行列。直列为行,横排为列。《左传·成公二年》:「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兄弟姐妹长幼的次序。如:「排行老三。」
- 量词。计算成排东西的单位。如:「一行树」、「一目十行」。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营业交易的机构。如:「银行」、「洋行」、「分行」、「商行」、「行库」。
- 职业。如:「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三句话不离本行」。
- 表处所,用于人称之后。宋·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词:「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水浒传·第一四回》:「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行 [ xìng ]
名- 行为举止。如:「品行」、「操行」、「兽行」、「德行」。《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
行 [ hàng ]
- 参见「行行」、「树行子」等条。
司 sī《國語辭典》
司 [ sī ]
动- 掌管。如:「职司」、「司仪」、「各司其事」。《文选·陆机·文赋》:「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
- 中央机关各部以下的组织单位。如:「外交部礼宾司」、「教育部社会教育司」。
- 姓。如宋代有司超。
马法(馬法)mǎ fǎ
即 司马穰苴 兵法。《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方《甫刑》,匡《马法》。” 李善 注:“《马法》, 司马穰苴 之法也。”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农书乍讨论,《马法》长悬格。” ——《漢語大詞典》
漕转(漕轉)cáo zhuǎn
指水运和车运。《史记·平準书》:“漕转 山东 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 泷川资言 考证:“《説文》云:‘漕,水转穀也。’一云:‘车运曰转,水运曰漕。’” ——《漢語大詞典》
屯田 tún tián
(1).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 汉 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商屯之分。《汉书·西域传下·渠犁》:“自 武帝 初通 西域 ,置校尉,屯田 渠犁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是岁用 枣祗 、 韩浩 等议,始兴屯田。”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营田》:“若屯田,则咸屯兵为之, 赵充国 、 邓艾 、 羊祜 皆是也。故云屯田。今江南民租官田者,皆名屯田。” 续范亭 《如是我闻》诗:“农场马场造纸厂,屯田牧畜兼工业。”
(2).指屯田者所耕之田。《元典章新集·户部·职田》:“将屯田、营田、职田一体科徵。”参阅《文献通考·田赋七》。
(3).专司屯田的机构和官员。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三省纲辖·屯田》:“ 汉昭帝 始置屯田,而 成帝 置尚书郎一人,主户口垦田,此盖尚书屯田之始也。”
(4).指 北宋 词人 柳永 。因 柳 曾任屯田员外郎,故称。 清 宋翔凤 《乐府馀论》:“以 屯田 一生精力在是,不似 东坡 辈以餘力为之也。” 郑文焯 《大鹤山人词论》:“ 屯田 , 北宋 专家,其高处不减 清真 。” 姚锡钧 《论诗绝句》:“ 屯田 才调托微波, 苏子 深情歷劫磨。” ——《漢語大詞典》
(2).指屯田者所耕之田。《元典章新集·户部·职田》:“将屯田、营田、职田一体科徵。”参阅《文献通考·田赋七》。
(3).专司屯田的机构和官员。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三省纲辖·屯田》:“ 汉昭帝 始置屯田,而 成帝 置尚书郎一人,主户口垦田,此盖尚书屯田之始也。”
(4).指 北宋 词人 柳永 。因 柳 曾任屯田员外郎,故称。 清 宋翔凤 《乐府馀论》:“以 屯田 一生精力在是,不似 东坡 辈以餘力为之也。” 郑文焯 《大鹤山人词论》:“ 屯田 , 北宋 专家,其高处不减 清真 。” 姚锡钧 《论诗绝句》:“ 屯田 才调托微波, 苏子 深情歷劫磨。” ——《漢語大詞典》
丁 dīng/zhēng《國語辭典》
丁 [ dīng ]
名- 天干的第四位。
- 排列次序的等第。在甲、乙、丙之後,表示第四級,或較差的等級。
- 成年男子。如:「壯丁」、「男丁」、「單丁」。
- 人、人口。如:「添丁」、「幫丁」、「人丁單薄」。《南史·卷三三·何承天傳 》 :「計丁課仗,勿使有闕。」
- 僕役,或指從事某些勞動或職業的人。如:「園丁」、「庖丁」、「家丁」。
- 方形的小塊。如:「雞丁」、「肉丁」、「補丁」、「將小黃瓜切丁。」
- 姓。如漢代有丁令威,清代有丁汝昌。
- 當、遭逢。如:「丁憂」、「丁外艱」、「丁內艱」。
- 壯盛的。如:「丁年」。
- 極少的、極小的。如:「他的身子還很硬朗,一丁點兒毛病都沒有。」
丁 [ zhēng ]
- 參見「丁丁 」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