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君王金不惜,应筑望乡台。

杨维桢元代〕《邯郸道

忽见邯郸道,千秋万岁哀。
君王金不惜,应筑望乡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君王不惜望乡台

君王 jūn wáng
(1).古称天子或诸侯。《诗·小雅·斯干》:“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郑玄 笺:“室家,一家之内。 宣王 将生之子,或且为诸侯,或且为天子。”《楚辞·招魂》:“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王逸 注:“言 怀王 是时亲自射兽,惊青兕牛而不能制也。”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清 谭献 《〈箧中词〉序》:“ 昇元 、 靖康 ,君王为之;将相大臣, 范仲淹 、 辛弃疾 为之。”
(2).诸王之尊称。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按,此指 临川王 刘义庆 。 南朝 梁 沈约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之五:“君王挺逸趣,羽斾临崇基。”  ——《漢語大詞典》
金 jīn《國語辭典》

金 [ jīn ]

  1. (gold,Au)​化学元素。原子序79。金属元素之一,质地柔软,延展性极大,可与银、铜等合金制成货币、装饰品、笔尖等。由于色泽黄澄,俗称为「黄金」。
  2. 金属的总称。如:「五金」、「合金」。
  3. 刀剑之类的武器。《淮南子·说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
  4. 古代八音之一。指钲、钟一类的金属打击乐器。《宋书·卷一九·乐志一》:「乐器凡八音:曰金,曰石,曰土,曰革,曰丝,曰木,曰匏,曰竹。」
  5.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6. 金星的简称。
  7. 钱。如:「金额」、「你身上有多少现金?」
  8. 朝代名。参见「金朝 」条。
  9. 姓。如元代有金履祥,明代有金圣叹。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坚固。《韩非子·用人》:「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汉书·卷四五·蒯通传》:「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2. 珍贵。如:「金玉良言」。《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红楼梦·第一五回》:「奶奶也要保重金体才是。」
  3. 颜色澄黄。唐·孟郊〈送淡公〉诗一二首之九:「橙橘金盖槛,竹蕉绿凝禅。」唐·薛涛〈九日遇雨〉诗二首之二:「茱萸秋节佳期阻,金菊寒花满院香。」
不惜 bù xī
不顾惜;不吝惜。《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 宋 梅尧臣 《观何君宝画》诗:“买时不惜金与帛,帛载羊车钱载驴。”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二章:“山径上堆满了厚厚一层落叶,还夹杂着敌人不惜血本从飞机上撒下来的大量传单。”  ——《漢語大詞典》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2. 回答:答~。喊他不~。~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4. 姓。
应 [ yìng ]
  1.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3.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4. 对待:~付。~变。~酬。
筑 ( 築 ) zhù/zhú《國語辭典》

筑 [ zhú ]

  1. 樂器名。古代弦樂器,形狀似琴,有五弦、十三弦、二十一弦的不同,今已失傳。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2. 大陸地區貴州省會貴陽市的簡稱。
望乡台(望鄉臺)wàng xiāng tái
(1).称古人久戍不归或流落外地,往住登高或筑台以眺望故乡之处。 唐 王勃 《九日升高》诗:“九月九日望乡臺,他席他乡送客盃。” 唐 李群玉 《闻笛》诗:“望乡臺上望乡时,不独落梅兼落泪。”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谁知 相国寺 ,即是望乡臺。”
(2).旧时迷信,谓阴间有望乡台,人死后鬼魂可登台眺望阳世家中情况。亦借指阴间。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昏惨惨云雾埋,疎剌剌的风雨筛,我一灵儿直到望乡臺。”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判》:“则这水玻璃堆起望乡臺,可哨见纸铜钱夜市 扬州 界?花神,可引他望乡臺随意观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耿十八》:“又移时,见有臺,高可数仞,游人甚多,囊头械足之辈,呜咽而下、上,闻人言为望乡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章:“饿就饿个真死呀!闹半天还得吃饭--还要吃他妈稀饭。‘望乡台上打转游’,不知死的鬼!”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