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刮民膏,嗍民髓,六郡赤骨填刍灵。

杨维桢元代〕《周铁星

周铁星,国上卿。
谈申韩,为法经。
钉棰杖,为国刑。
千仓万库内外盈,十有三赋争科名。
周铁星,鞭算箕敛无时停。
开血河,筑血城。
血战舰,血军营。
刮民膏,嗍民髓,六郡赤骨填刍灵。
齐云倚天一日倾,铁星亡国法当烹。
尚将六郡金谷数,丐死万一充虞衡。
呜呼!周铁星,十抽一椎百万钉,誓刳尔髅作溺罂。
铁星碎,地启瞆,天开懵,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民膏嗍民髓六郡赤骨刍灵

刮 ( 颳 ) guā《國語辭典》

刮 [ guā ]

  1. 用刀削去物体表面的东西。如:「刮胡子」、「刮鱼鳞」。唐·韩愈〈进学解〉:「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
  2. 擦拭。如:「刮目相看」。《资治通鉴·卷三九·汉纪三十一·淮阳王更始元年》:「更始羞怍,俛首刮席,不敢视。」
  3. 比喻剥削、聚敛。如:「搜刮财物」。《新唐书·卷二一三·藩镇淄青横海传·程日华传》:「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豪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4. 吹袭。唐·无名氏〈冬〉诗:「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同「刮 」。
  5. 比喻训斥、责骂。如:「他被上司刮了一顿。」
民膏 mín gāo
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 唐 唐彦谦 《宿田家》诗:“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 宋 苏舜钦 《串夷》诗:“闭之塞漠为良策,啖以民膏是失图。” 明 张居正 《答荆州道府辞两院建坊书》:“诸公所餽,銖两皆民膏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 刘 项 生长 长城 里,枉用民膏筑万里。”  ——《漢語大詞典》
嗍民髓
吮吸民髓  ——《整理自网络》
六郡 liù jùn
指 汉 的 陇西 、 天水 、 安定 、 北地 、 上郡 、 西河 六郡。《汉书·地理志下》:“ 天水 、 陇西 ,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 安定 、 北地 、 上郡 、 西河 ,皆迫近 戎 狄 ,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 汉 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 颜师古 注:“六郡谓 陇西 、 天水 、 安定 、 北地 、 上郡 、 河西 。”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儒学》:“六郡凑其衣冠,五陵穷其轨躅。” 唐 杨炯 《刘生》诗:“卿家本六郡,年长入 三秦 。”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说赴朔方军》:“闻风六郡勇,计日五戎平。”  ——《漢語大詞典》
赤骨 chì gǔ
赤骨立。比喻空无所有。 元 杨维桢 《周铁星》诗:“刮民膏,嗍民髓,六郡赤骨填芻灵。”  ——《漢語大詞典》
填 tián/zhèn《國語辭典》

填 [ tián ]

  1. 补塞。如:「填充」、「装填」。《战国策·赵策四》:「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2. 充满。如:「义愤填膺」。《文选·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3. 填写。如:「填表」、「填词」、「填日期」。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军书十卷,书书卷卷把俺爷来填。」
  1. 形容击鼓声。《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隋书·卷一四·音乐志中》:「设虡设业,鞉鼓填填。」
刍灵(芻靈)chú líng
用茅草扎成的人马,为古人送葬之物。《礼记·檀弓下》:“涂车芻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 郑玄 注:“芻灵,束茅为人马,谓之灵者,神之类。” 孙希旦 集解:“涂车芻灵,皆送葬之物也。”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芻灵已毁,涂车既摧。”《旧唐书·李勣传》:“明器惟作马五六匹,下帐用幔皁为顶,白纱为裙,其中著十箇木人,示依古礼芻灵之义,此外一物不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生追出,提抱以归,身轻若芻灵。”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