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银瓶索酒豪尚在,腰间屡解双珠符。

杨维桢元代〕《题高邮何将军老山图

何家将军多爱山,以小比老尤坚顽。
青山面目元不老,将军却笑须眉斑。
昆仑何时鳌背裂,将军气高嵩华绝。
小夫移山良自愚,将军一怒天柱折。
天山已定三飞髇,凯歌十二和归铙。
残山剩水在何处,第五桥北南塘坳。
太平天子方讲道,将军六十便称老。
黄金雨外弃甲抛,白玉风前醉山倒。
宣州画生来作图,图中貌得诗人臞。
银瓶索酒豪尚在,腰间屡解双珠符。
门前好事复载酒,东山携来散花手。
戎王子花歌月支,落日平台舞杨柳。
玉堂醉草写乌丝,时与卢老同襟期。
将军风韵有如此,何必酷似刘牢之。
当时尔祖得郑杜,尚带儒酸走风雨。
何如卢后更逢杨,亦复有客如此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银瓶索酒尚在双珠

银瓶(銀瓶)yín píng
(1).银质的瓶。常比喻男女情事。语出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絶。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宋 谢逸 《醉落魄》词:“银瓶已断丝绳汲。莫话前欢,忍对屏山泣。” 宋 郑觉斋 《谒金门》词:“情是相思深井,恩是相思修綆。别后信音浑不定,银瓶何处引?”
(2).指 岳飞 幼女 安孃 。世传 岳飞 为 秦桧 所害, 飞 女年幼,抱银瓶投井而死。后人覆井筑亭,题亭曰 孝泉亭 ,名井曰 银瓶井 ,称女曰 银瓶小姐 、 银瓶娘子 。 宋 王逢 《银瓶娘子辞》序:“娘子 宋 鄂王 女,闻王被收,负银瓶投井死。” 清 赵翼 《岳忠武墓》诗:“铁椎郎君戮都市,银瓶弱女投井湄。”  ——《漢語大詞典》
索酒 suǒ jiǔ
词牌名。一百零四字,仄韵。 宋 曹勋 自度曲,自注为四时景物须酒之意,故名。  ——《漢語大詞典》
豪 háo《國語辭典》

豪 [ háo ]

  1. 參見「豪豬 」條。
  2. 才德智能出眾的人。如:「英豪」、「文豪」。《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君以千里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
  3. 統帥、魁首。《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羌無弋爰劍傳》:「諸羌見爰劍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為豪。」
  4. 有錢有勢或仗勢橫行的人。如:「富豪」、「土豪劣紳」。
  5. 細長的毛。《商君書·弱民》:「今離婁見秋豪之末,不能以明目易人。」通「毫」。
  6. 姓。如宋代有豪彥。
  1. 爽快、沒有拘束的。如:「豪邁」、「豪放」。《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平原君之游,徒豪舉耳,不求士也。」
  2. 勢大而量多的。如:「豪雨」。宋·陸游〈雪夜〉詩:「三更天地闇,雪急風愈豪。」
  3. 奢華。如:「豪華」。
  1. 強橫、橫暴。《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故大賈畜家不得豪奪吾民矣。」
尚在
史记张仪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分类字锦》
腰 yāo《國語辭典》

腰 [ yāo ]

  1. 人体躯干中间,胯骨以上肋骨以下的部位。如:「柳腰」、「扭腰」、「叉腰」。
  2. 事物的中间部分。如:「山腰」、「廊腰」。北周·庾信〈枯树赋〉:「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
  3. 参见「腰子 」条。
  4. 量词。古代计算腰带的单位。相当于「条」。《北史·卷七四·柳裘传》:「以奉使功,赐彩三百匹,金九环带一腰。」
  1. 佩在腰上。《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金若一出,前后数十骑,腰弓矢相摩戛。」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间 [ jiàn ]
  1.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 拔去,除去:~苗。
  5.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屡 ( 屢 ) lǚ
屡 [ lǚ ]
     ◎ 接连着,不止一次:~次。~年。~见不鲜。~试不爽(多次试验都不错)。~战~捷。
解 jiě/jiè/xiè《國語辭典》

解 [ jiě ]

  1. 分割、剖分。如:「解剖」。《左傳·宣公四年》:「宰夫將解黿。」《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2. 分裂、分散。如:「瓦解」、「溶解」、「難分難解」。
  3. 打開、鬆開、鬆脫。如:「解扣子」、「解開繩子」、「寬衣解帶」。
  4. 免除、消除。如:「解圍」、「解悶」、「解救」、「解渴」、「調解」。《戰國策·趙策三》:「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5. 陳述、說明。如:「講解」、「解釋」、「辯解」。
  6. 曉晤、明白、清楚。如:「理解」、「了解」、「費解」、「大惑不解」。
  7. 排出汗水或大小便。如:「小解」。漢·王充《論衡·寒溫》:「人中於寒,飲藥行解。」《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於路只推腹痛難忍,幾遍要解。」
  8. 會、能夠。晉·陶淵明〈九日閑居〉詩:「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一:「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1. 文體名。古代文體之一,旨在辯論解說。晉·張華《博物志·卷六·文籍考》:「賢者著述曰傳、曰記、曰章句、曰解、曰論、曰讀。」《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乃作進學解以自諭。」
  2. 答案。如:「不得其解」。
  3. 見識、看法。如:「獨到的見解」。

解 [ xiè ]

  1. 鬆懈、懈怠。《禮記·雜記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虜久屯聚,解弛。」
  1. 參見「解縣 」條。
  2.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解狐。

解 [ jiè ]

  1. 參見「解元 」條。
  2. 官署、官吏辦公的地方。《商君書·墾令》:「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槩。」《文選·左思·吳都賦》:「屯營櫛比,解署棋布。」
  1. 押送、發遣。如:「押解罪犯」、「蘇三起解」。《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當下喝賜錢酒賞犒捉事人,解這崔寧到臨安府,一一從頭供說。」
  2. 典當、抵押。《醒世恆言·卷三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你贖典,還是解錢?」《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往典鋪中解了幾十兩銀子。」
  3. 租用、租借。《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楊三官人同那妻子和當直去客店,解一房歇泊。」《警世通言·卷三七·萬秀娘仇報山亭兒》:「當日天色晚,見一所客店,姊妹兩人解了房,討些飯喫了。」
双珠(雙珠)shuāng zhū
一对珍珠。比喻以风姿或才华见称的兄弟二人。 汉 孔融 《与韦休甫书》之二:“前日 元将 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昨日 仲将 又来,懿性真实,文敏篤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 唐 张说 《赠工部尚书冯公挽歌》之一:“贵门传万石,餘庆在双珠。” 金 雷渊 《刘御史云卿挽词》诗之一:“传家赖有双珠在,不尔如何慰士林。” 清 王晫 《今世说·赏誉》:“ 吴门 之有 永叔 兄弟,犹 建安 之有二 丁 , 平原 之有二 陆 ,时人号称双珠。”  ——《漢語大詞典》
符 fú《國語辭典》

符 [ fú ]

  1. 古代用为凭信的器物,刻字在竹、木、金、玉、铜之上,剖为两半,各执其一,相合以为征信。如:「虎符」。《史记·卷八·高祖纪》:「乃论功,与诸列侯剖符行封。」
  2. 文件、凭证。北齐·颜之推《冤魂志·徐铁臼》:「我母诉怨于天,今得天曹符,来取铁杵。」
  3. 祥瑞的征兆。《后汉书·卷四·孝和帝等纪·赞曰》:「抑没祥符,登显时德。」
  4. 标记、记号。如:「音符」、「符号」。
  5. 一种道士用来避邪、驱使鬼神的神秘文字。如:「符咒」。《抱朴子·内篇·登陟》:「带升山符,出门作周身三五法。」
  6. 姓。如唐代有符令奇。
  1. 相合、吻合。如:「符合」、「名实相符」。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