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水天潇洒,秋容冷淡,凭谁点缀。

张翥元代〕《水龙吟 广陵送客,次郑兰玉赋蓼花韵

芙蓉老去妆残,露华滴尽珠盘泪。水天潇洒,秋容冷淡,凭谁点缀。瘦苇黄边,疏萍白外,满汀烟*。把余妍分与,西风染就,犹堪爱,红芳媚。几度临流送远,向花前、偏惊客意。船窗雨后,数枝低人,香零粉碎。不见当年,秦淮花月,竹西歌吹。但此时此处,丛丛满眼,伴离人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水天潇洒秋容冷淡点缀

水天 shuǐ tiān
水与天。多指水天交接处。 唐 白居易 《宿湖中》诗:“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元 张翥 《忆吴兴》诗:“半山塔寺藏云树,绕郭楼臺住水天。” 明 王思任 《游洞庭山记》:“晚乃泊於 韩村 之湖口,大月点空,满天作青火色。放眼五百里一敛,而水天之白未尽。” 丁玲 《记游桃花坪》:“我站在船头上,靠着篷边,我极目望着水天交界的远处。” 刘白羽 《长江三日·十一月十七日》:“水天极目之处,灰蒙蒙的远山展开一卷清淡的水墨画。”  ——《漢語大詞典》
潇洒(瀟灑)xiāo sǎ
见“ 瀟洒 ”。
亦作“ 瀟洒 ”。
(1).洒脱不拘、超逸绝俗貌。 唐 李白 《王右军》诗:“ 右军 本清真,瀟洒在风尘。” 宋 姜夔 《续书谱·真》:“古今真书之妙,无出 钟元常 ,其次 王逸少 ,今观二家之书,皆瀟洒纵横,何拘平正?” 明 沈鲸 《双珠记·京邸叙亲》:“寓吾家后廊,瀟洒仙模样。”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 道静 立刻被他那爽朗的谈吐和潇洒不羁的风姿吸引得一改平日的矜持和沈默。”
(2).悠闲自在。 明 高攀龙 《与卞子静书》:“兀坐家中无事,襟怀虽得瀟洒,而触目民艰,未免时復攒眉。”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三:“ 方主任 心里想:‘你倒潇洒,闲着没事,散散步,等着学习吧。’”
(3).凄清、寂寞貌。 唐 李德裕 《题奇石》诗:“藴玉抱清辉,闲庭日瀟洒;块然天地间,自是孤生者。” 宋 苏舜钦 《湘公院冬夕有怀》诗:“去年急雪寒窗夜,独对残灯观阵图……禪房瀟洒皆依旧,世路崎嶇有万殊。”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一折:“俺这山林瀟洒,古寺荒凉,惟仙人能往,岂俗士能通。” 清 王辂 《采桑子》词:“芸窗寂静摊书好,一盏茶浓,瀟洒谁同?暗递清琴隔院风。”
(4).幽雅、整洁。 唐 姚合 《溪路》诗:“此路何瀟洒,永无公卿跡。日日多往来,藜杖与桑屐。” 宋 文天祥 《官籍监》诗序:“予监一室颇瀟洒,明窗净壁,树影横斜,可爱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甚是瀟洒,正可先生安下。”《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如今搬在城里一个曲巷小楼,且是瀟洒。”
(5).清凉。 唐 李白 《游水西简郑明府》诗:“凉风日瀟洒,幽客时憩泊。五月思貂裘,谓言秋霜落。” 唐 司空图 《歌者》诗之三:“清回烦暑成瀟洒,艷逐寒云变惨悽。”
(6).雨落貌。 唐 韦应物 《夏夜忆卢嵩》诗:“不知 湘 雨来,瀟洒在幽林。” 唐 权德舆 《和李大夫西山祈雨》:“瀟洒四冥合,空濛万顷连。” 元 揭傒斯 《黄鹄山听雨》诗:“瀟洒松上来,瑟缩花间鸣。”  ——《漢語大詞典》
秋容 qiū róng
(1).犹秋色。 唐 李贺 《追和何谢铜雀妓》:“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 宋 陆游 《秋阴》诗:“陂泽秋容淡,郊原晓气清。”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看秋容一片荒郊写,尽处霜红叶,愁来不可遮。”参见“ 秋色 ”。
(2).悲愁的面容。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 竹子 ﹞秋容憔悴,殆不可支。”  ——《漢語大詞典》
冷淡 lěng dàn
亦作“ 冷澹 ”。
(1).不浓艳;素净淡雅。 唐 白居易 《白牡丹》:“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宋 刘子翚 《满庭芳·桂花》词:“叶底轻黄纂纂,恼人是微裂方缄。翛然胜,清真冷淡,无艷寄尘凡。” 元 张翥 《水龙吟·广陵送客,次郑兰玉赋蓼花韵》:“水天瀟洒,秋容冷淡,凭谁点缀?” 明 唐寅 《黄莺儿》词:“王孙浪游,光阴水流,梨花冷淡和人瘦。”
(2).幽寂;冷清。 南唐 李中 《徐司徒池亭》诗:“扶疏皆竹柏,冷淡似瀟湘。” 宋 梅尧臣 《辛著作知西京永宁》诗:“冷澹鳩鸣屋,宽闲水满塘。” 元 耶律楚材 《对雪鼓琴》诗:“笑捻吟鬚吟雪诗,冷淡生活太清絶。” 明 王衡 《真傀儡》:“人都道我怡神适兴,强闹煖这冷淡生涯。不知我避世逃名,故卖弄些风流罪过。”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一:“自从 日本 兵进了 北平城 ,除了生意冷淡了些, 金三爷 并没觉得有什么该关心的地方。”
(3).不热情;不亲热。 宋 黄庭坚 《徐孺子祠堂》诗:“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唐太守 虽然与了他脱籍文书,出去见了 陈同父 ,并不提起嫁他的説话了。连相待之意,比平日也冷澹了许多。”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他想起自己过去对这孩子的冷淡,甚至冷酷,现在心里就不禁发生了一丝忏悔。”
(4).慢待,怠慢。《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曲理俺也不十分明白,任凭小娘子歌一个儿侑这杯酒下去罢了。且莫要冷淡了俺。” 清 李渔 《凰求凤·避色》:“姐姐説,相公閒暇的时节,还要过去走走,不要冷淡了他。” 吴组缃 《菉竹出房》:“我做姑姑的命不好,连侄儿侄媳也冷淡我。”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不,我不能冷淡一位 汉 家公主!让我探一探她心里究竟藏着什么?”
(5).凉却;淡忘。《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吴衙内 指望帮过了船边,细细饱看。谁知才傍过去,便掩上舱门,把 吴衙内 一团高兴,直冷淡到那指尖上。” 老舍 《骆驼祥子》二一:“买车的心既已冷淡,对别人家的车就漠不关心。”  ——《漢語大詞典》
凭 ( 憑 ) píng《國語辭典》
  1. 「凭 」的异体字。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点缀(點綴)diǎn zhuì
(1).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司马太傅 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浄,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 谢景重 在坐,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 宋 李清照 《渔家傲》词:“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十一章:“三五株晚熟的高粱,摇曳着火红的穗子,点缀着平原的秋色。”
(2).绘画的布局和着色。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若能沾湿绢素,点缀轻粉,纵口吹之,谓之吹云。” 宋 范成大 《题范道士〈二牛图〉》诗:“目光炯炯狞而驯,点缀毫末俱逼真。” 清 戴名世 《跋赵孟頫画》:“右 赵孟頫 画一卷,泉石蹊径,花鸟云霞,歷歷然点缀诚工妙矣。”
(3).应景;凑数。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灯节》:“市卖食物,乾鲜俱备,而以元宵为大宗。亦所以点缀节景耳。”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四章:“ 唐淑贞 对于夜饭,和对于早饭一样,只算是到时候的一种点缀,不吃也可以。”
(4).打点。《糊涂世界》卷十:“就是本道、本府,也得十分尽情,无论家丁、厨子、亲兵、小队,都要点缀。” 尚钺 《预谋》九:“同时再拿一百元或五六十元到会计主任、庶务处长几位家中去点缀点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