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春光全在,杏花红闹枝头,双鸾衔上金钗鬓。

张翥元代〕《石州慢 春日雨中

烟雨轻阴,庭院悄寒,晴意难准。社前燕子归来,恰换一番花信。春光全在,杏花红闹枝头,双鸾衔上金钗鬓。待到尽开时,又胭脂成粉。堪恨。西园扑蝶,人间芳径,踏青鞋润。帘影**、竟日瞢腾如困。惜花中酒,寻常过了年年,情多那得离愁尽。翠被不成温,满薰篝兰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春光花红枝头双鸾金钗

春光 chūn guāng
(1).春天的风光、景致。 南朝 宋 吴孜 《春闺怨》诗:“春光太无意,窥窗来见参。” 宋 杨万里 《题广济圩》诗之三:“诗卷且留灯下看,轿中只好看春光。” 清 黄遵宪 《遣闷》诗:“花开花落掩关卧,负汝春光奈汝何。” 毛泽东 《采桑子·重阳》词:“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2).指岁月,青春。 唐 鲍溶 《秋思》诗之一:“ 燕国 有佳丽,蛾眉富春光。”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绣幕奇葩,春光正当十八。” 清 李渔 《意中缘·拒妁》:“只怕这有限的春光,顺风儿吹得过去,逆风儿吹不转来,那时节休懊悔也。”
(3).指消息(多指男女私情)。 清 洪升 《长生殿·絮阁》:“[内侍]启万岁爷, 杨娘娘 到了。[生作呆科]呀,这春光漏泄怎地开交?”
(4).形容和悦的面容。 曹禺 等《胆剑篇》第二幕:“这时他忽然客气起来,满面春光,向臣让座。”  ——《漢語大詞典》
全 quán《國語辭典》

全 [ quán ]

  1. 完备、不缺。如:「齐全」、「文武双全」。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 整个的。如:「全家」、「全人类」、「全神贯注」、「全军覆没」。《汉书·卷五一·枚乘传》:「今汉据全秦之地,兼六国之众。」
  1. 皆、都。如:「全自动化」、「将课文全背下来!」、「这事全靠你帮忙了!」宋·辛弃疾〈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词:「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1. 使完整而没有缺憾。如:「保全」、「苟全」、「顾全大局」。《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1. 姓。如清代有全祖望。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杏 xìng《國語辭典》

杏 [ xìng ]

  1. 植物名。蔷薇科樱属,落叶乔木。树皮带赤色,叶卵形。三月开淡红色花朵,花、叶像梅。果实扁圆、肥厚、味稍酸。核里有仁,可食亦可入药。花与果实也称为「杏」。
花红(花紅)huā hóng
(1).植物名。落叶小乔木,叶卵形或椭圆形,花粉红色。果实球形,像苹果而小,黄绿色带微红,是常见的水果。 明 文震亨 《长物志·蔬果》:“西北称柰,家以为脯,即今之苹婆果也…… 吴中 称花红,即名林檎,又名来禽,似柰而小,花亦可观。”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植物》:“《事物紺珠》:‘林檎,俗名花红,大者名沙果。’”
(2).指簪在帽上的金花和披在身上的红绸。旧时用来表示喜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县宰敬 幼谦 酒三杯,披了花红,送上了马……送出县门来。”
(3).旧指有关婚姻等喜庆事的礼物。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迎客先回至女家门,从人及儿家人乞觅利市钱物花红等,谓之拦门。”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相守三朝五夕……又无羊酒段匹,又无花红财礼。”《西游记》第五三回:“但欲求水者,须要花红表礼,羊酒果盘,志诚奉献。” 洪深 《申屠氏》第三本:“ 方蛟 领着一队人,扛着花红表礼,凤冠花烛,招摇而过。”
(4).赏金;奖金。 明 高明 《琵琶记·再报佳期》:“终日走千遭,走得脚无毛……花红也不曾见半分毫。” 清 李渔 《巧团圆·哗嗣》:“前厅喫喜酒,就有花红送出来。” 黄谷柳 《虾球传·破碎的梦》:“ 林大哥 ,出点花红,求四方君子,如有看见,就报信找她回来。”
(5).指通缉的悬赏告示或寻人的悬赏启事。《廿载繁华梦》第十七回:“至于那臭丫头,既是走了,休要管他,也不必出花红寻他了。”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 广州 的事情(指起义)已闹出来了,人也捉去了,机关也封了,花红单也贴出来了。” 黄谷柳 《虾球传·破碎的梦》:“那么我明天跟你一道回 广州 去,帮你随街随路写贴花红,做妥我就回 东莞 乡下去。”
(6).即红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问他一年分多少花红,他説:‘説不定的,生意好的年分,可以分六七十元。’” 巴金 《砂丁》结尾:“师爷分到花红,就寄给家里的老婆。”参见“ 红利 ”。  ——《漢語大詞典》
闹 ( 鬧 ) nào
闹 [ nào ]
  1. 不安静:~市。热~。
  2. 搅扰:~心。~腾。
  3. 戏耍,耍笑:戏~。~洞房。
  4. 发生(疾病或灾害):~病。~事。~水灾。
  5. 发泄,发作:~气。~情绪。
  6. 生机勃勃,旺盛,声势浩大,热火朝天地搞:红杏枝头春意~。~元宵。
枝头(枝頭)zhī tóu
树梢;树枝上。 唐 元稹 《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诗:“渐到柳枝头,川光始明媚。” 宋 翁森 《四时读书乐》诗:“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戴望舒 《残叶之歌·男子》:“你看,湿了雨珠的残叶,摇摇地停在枝头。”  ——《漢語大詞典》
双鸾(双鸾)
唐 李群玉 伤柘枝妓 曾见双鸾舞镜中,联飞接影对春风。
金 边元鼎 阅见一十首 其九 双鸾夹镜凤横钗,捧额黄梅小雁排。
《韵府拾遗 寒韵》:嵇康诗双鸾匿景曜戢翼太山崖王通叟诗结伴踏青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  ——《骈字类编》
衔 ( 銜 ) xián
衔 [ xián ]
  1. 马嚼子。
  2. 用嘴含,用嘴叼:~枚。燕子~泥。
  3. 含在心里:~恨。~冤。~恤(含哀,怀着忧伤)。~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4. 接受,奉:~命。
  5. 指前后相接:~接。
  6.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军~。官~。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金钗(金釵)jīn chāi
(1).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由两股合成。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九:“还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唐 温庭筠 《懊恼曲》:“两股金釵已相许,不令独作空成尘。”《雍熙乐府·醉花阴·国祚风和太平了》:“两行金釵,最宜素縞。”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金釵敲断都由我,团扇遮羞怕见郎。”
(2).借指妇女。 清 沈起凤 《谐铎·梦中梦》:“今富贵若此,何不广列金釵,以充下陈。” 贺敬之 《放歌集·三门峡歌》:“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
(3).石斛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石斛》。  ——《漢語大詞典》
鬓 ( 鬢 ) bìn
鬓 [ bìn ]
  1.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发()。~角。~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