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翼翼栋梁横蜃泽,林林松槚冒霜秋。

郭祥正宋代〕《寄题吕得中先坟怀先亭

亭压全闽近冢丘,四时营祀想神游。毫添玉兔新成史,德合银潢不尽流。

翼翼栋梁横蜃泽,林林松槚冒霜秋。荣名已往馀阴骘,定有儿孙万户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翼翼栋梁林林松槚冒霜

翼翼 yì yì
(1).恭敬谨慎貌。《诗·大雅·大明》:“惟此 文王 ,小心翼翼。” 郑玄 笺:“小心翼翼,恭慎貌。”《汉书·礼乐志》:“王侯秉德,其邻翼翼。” 颜师古 注:“翼翼,恭敬也。” 宋 曾巩 《祭袁大监文》:“不贵以骄,不富以奢,翼翼其行,坦坦其衷。”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三篇:“至叙 范进 家本寒微,以乡试中式暴发,旋丁母忧,翼翼尽礼,则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辞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
(2).整齐貌。《诗·小雅·信南山》:“疆埸翼翼,黍稷彧彧。” 朱熹 集传:“翼翼,整飭貌。”《楚辞·离骚》:“凤皇翼其承旂兮,高翱翔之翼翼。” 马茂元 注:“翼翼,整齐之状。” 唐 柳宗元 《朗州员外司户薛君妻崔氏墓志》:“翼翼 仁师 ,惟仁之硕。”
(3).庄严雄伟貌。《诗·大雅·緜》:“缩板以载,作庙翼翼。” 孔颖达 疏:“作此宗庙,翼翼然而严正,言能依就準绳,墙屋方正也。” 晋 左思 《魏都赋》:“翼翼京室,眈眈帝宇。” 宋 欧阳修 《会圣宫颂》:“宫成翼翼,在陵之侧。” 明 何景明 《荣养堂歌》:“翼翼兹构兮,实显敞。” 清 龚自珍 《明按察司佥事金君石阙铭》:“立此高闕,峨峨翼翼,以旌遗闻,以播於后昆。”
(4).蕃盛貌;隆盛貌。《诗·小雅·楚茨》:“我黍与与,我稷翼翼。” 郑玄 笺:“蕃廡貌。”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播原菽之与与,茂嘉蔬之翼翼。” 南朝 宋 鲍照 《园葵赋》:“萋萋翼翼,沃沃油油。” 唐 张说 《先天应制》诗之一:“翼翼宸恩永,煌煌福地开。”
(5).众多貌。《汉书·礼乐志》:“冯冯翼翼,承天之则。” 颜师古 注:“翼翼,众貌也。” 明 何景明 《霍山辞》:“鸟萃兮翼翼,兽伏兮般般。”
(6).飞动貌。《后汉书·张衡传》:“纷翼翼以徐戾兮,焱回回其扬灵。” 李贤 注:“翼翼,飞皃。” 晋 陶潜 《归鸟》诗:“翼翼归鸟,晨去于林。”  ——《漢語大詞典》
栋梁(棟梁)dòng liáng
(1).房屋的大梁。《庄子·人间世》:“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为栋梁。”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擿齿则松檟不及一寸之筳,挑耳则栋梁不如鷦鷯之羽。”《旧唐书·赵憬传》:“大厦永固,是栋梁榱桷之全也;圣朝致理,亦庶官羣吏之能也。” 清 梅曾亮 《士说》:“求栋梁者必於木,而木不皆栋梁也,其不材者,且不得与萑蒲竹箭比。”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后汉书·陈球传》:“公为国家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摛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 唐 杜甫 《承沈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郎》诗:“天路牵騏驥,云臺引栋梁。” 清 汪衡 《励志诗》:“人力不滋培,栋梁安得具。” 胡厥文 《悼念周恩来总理》诗:“万民齐慟哭,千载永难忘。百战锋芒在,何乃折栋梁。”
(3).比喻基本因素。 廖仲恺 《消费合作社概论》:“故工人与一般消费者,实为经济之栋梁,缺一则不立。”  ——《漢語大詞典》
横 ( 橫 ) héng/hèng
横 [ héng ]
  1. 跟地面平行的,与“”、“”相对:~梁。~楣。~额。~幅。~批。~披(长条形横幅字画)。~匾。~标。~空。
  2. 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相对:~写。~排。~向。~斜。纵~。
  3. 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相对:~贯东西。
横 [ hèng ]
  1. 凶暴,不讲理;蛮~。强~。~暴。~蛮。
  2. 意外的,不寻常的:~财。~祸。~事。~死。
蜃 shèn《國語辭典》

蜃 [ shèn ]

  1. 一种大的蛤蜊。《国语·晋语九》:「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淮为蜃。」三国吴·韦昭·注:「小曰蛤,大曰蜃。皆介物,蚌类。」
泽 ( 澤 ) zé/shì
泽 [ zé ]
  1. 水积聚的地方:大~。湖~。润~(潮湿)。沼~。
  2. 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色~。
  3. 恩惠:恩~。~及枯骨(施惠于死人)。
  4. 洗濯。
  5. 汗衣,内衣。
泽 [ shì ]
     ◎ 古同“”,解散。
林林 lín lín
(1).众多貌。《辽史·能吏传·萧文》:“车驾将还宫,承詔閲习仪卫,虽执事林林,指顾如一。”《英烈传》第四六回:“远望东岸,一派号旗林林的布立得整齐。” 清 黄遵宪 《纪事》诗:“槖槖安步靴,林林耸肩枪。”
(2).指芸芸众生。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夫天有天皇,地有地皇,人有人皇。天得清皇,地得寧皇,惟此林林,众满太苍,下方大乱,予閔是痌。”参见“ 林林总总 ”。
(3).形容了无生气。《史记·律书》:“林钟者,言万物就死,气林林然。”参见“ 林钟 ”。  ——《漢語大詞典》
松槚(松檟)sōng jiǎ
(1).松树与槚树。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擿齿则松檟不及一寸之筳,挑耳则栋梁不如鷦鷯之羽。”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礼乐》:“贩鬻松檟,依托富贵。”
(2).松、槚二树常被栽植墓前,亦作墓地的代称。《北史·隋纪上·文帝纪论》:“坟土未乾,子孙继踵为戮;松檟纔列,天下已非 隋 有。” 唐 张说 《赠吏部尚书萧公神道碑》:“松檟虽幽,音徽不昧。” 宋 沈括 《谢谪授秀州团练副使表》:“罪出其身,不使废松檟之奉。” 清 吴伟业 《永和宫词》:“ 昭邱 松檟北风哀,南内春深拥夜来。”  ——《漢語大詞典》
冒霜
司空图 有感诗 岁阑悲物我,同是冒霜萤。  ——《分类字锦》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1.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3.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4. 姓。如清代有秋瑾。
  1.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