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一字休思索,千古文人一律愚。
辛苦搜肠更撚须,适资谈者指瑕瑜。中郎碑好犹名愧,吏部铭高未免谀。
馀忿燕泥能道否,遗言鹤唳可闻乎。从今一字休思索,千古文人一律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从今(從今)cóng jīn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漢語大詞典》
一字 yī zì
(1).一个字。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
(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 蔡邕 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 魏 正始 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馀录·一字三字石经》:“ 蔡中郎 所书,祇有隶体。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隶三体。 汉 刻本无一字之名, 魏 晋 而下,称 汉 刻为一字,取别于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个别名。 明 黄宗羲 《宋元学案·紫薇学案》:“﹝ 紫薇 门人﹞ 林之奇 ,字 少颖 ,一字 拙斋 。”
(5).指简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陈师道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诗之三:“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贽 《感事二绝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 黄州 。”
(6).谓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诗:“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 吴融 《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暉。”
(7).京剧髯口之一种。 苏少卿 《平剧手册·髯口》:“一字,满口之须而短只寸许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鲁智深 等用;红一字, 典韦 等用。”
(8).中药量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风散:亦脚蜈蚣(炙)半条……麝香一字,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漢語大詞典》
(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
(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 蔡邕 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 魏 正始 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馀录·一字三字石经》:“ 蔡中郎 所书,祇有隶体。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隶三体。 汉 刻本无一字之名, 魏 晋 而下,称 汉 刻为一字,取别于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个别名。 明 黄宗羲 《宋元学案·紫薇学案》:“﹝ 紫薇 门人﹞ 林之奇 ,字 少颖 ,一字 拙斋 。”
(5).指简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陈师道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诗之三:“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贽 《感事二绝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 黄州 。”
(6).谓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诗:“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 吴融 《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暉。”
(7).京剧髯口之一种。 苏少卿 《平剧手册·髯口》:“一字,满口之须而短只寸许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鲁智深 等用;红一字, 典韦 等用。”
(8).中药量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风散:亦脚蜈蚣(炙)半条……麝香一字,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漢語大詞典》
休 xiū/xǔ《國語辭典》
休 [ xiū ]
動- 歇息。如:「休養」、「休憩」。《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息。」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行者休於樹。」
- 停歇、終止。如:「休會」、「休學」。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蕭·香冷金猊〉詞:「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水滸傳·第五一回》:「若孩兒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 辭退官職、工作。如:「退休」。唐·杜甫〈旅夜書懷〉詩:「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唐·白居易〈自問〉詩:「宦途氣味已諳盡,五十不休何日休?」
- 丈夫主動向妻子解除婚約。《水滸傳·第八回》:「我不曾有半些兒點汙,如何把我休了?」《紅樓夢·第六八回》:「如今指名提我,要休我。」
- 喜悅、快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休。」《新唐書·卷九六·杜如晦傳》:「休戚與我均,何所避?」
- 不要、不可。如:「休想」、「休問」。唐·杜甫〈戲贈友〉詩二首之二:「勸君休歎恨,未必不為福。」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這的是兜率宮,休猜做了離恨天。」
- 美好。如:「休兆」、「休德」。唐·柳宗元〈與邕州李域中丞論陸卓啟〉:「累仕所至,必有休聲。」
- 福祿、吉慶。《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以禮承天之休。」《戰國策·魏策四》:「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 姓。漢封楚元王之子為休侯,後以邑為氏。
- 用於句尾,相當於「罷」、「了」。宋·李清照〈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詞:「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宋·呂勝己〈南鄉子·斗笠棹扁舟〉詞:「笑道漁翁太拙休。」
休 [ xiǔ ]
- 參見「休屠 」條。
休 [ xǔ ]
動- 使溫暖。《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末,蹙於腦而休於氣。」通「煦」。
- 發出痛念、憐惜的聲音。《左傳·昭公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三國志·卷十四·魏書·蔣濟傳》:「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
思索 sī suǒ
思考探求。《荀子·劝学》:“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 杨倞 注:“思求其意也。” 汉 王充 《论衡·异虚》:“ 高宗 恐骇,侧身而行道,思索先王之政。”《宋史·儒林传二·周尧卿》:“为学不专於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红楼梦》第三七回:“ 侍书 一样预备下四份纸笔,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 巴金 《“最后的时刻”》:“他的面容安静而严肃,一位伟大人物在思索自己的国家、人民和人类的光明的未来。” ——《漢語大詞典》
千古 qiān gǔ
(1).久远的年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 唐 李白 《丁都护歌》:“君看石 芒 碭 ,掩泪悲千古。”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谁言 张处士 ,雄笔映千古。”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王西庄之贪》:“贪鄙不过一时之嘲,学问乃千古之业。” 朱德 《悼左权同志》诗:“ 太行 浩气传千古,留得 清漳 吐血花。”
(2).引申为具有长远存在的价值。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自此以后, 北宋 诸公皆奉 杜 为正宗,而 杜 之名遂独有千古。”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 南宋 诸名家,大旨亦不悖於 温 韦 ,而各立门户,别有千古。”
(3).指历史知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王 初以才名自詡,目中实无千古。” 清 顾炎武 《哭陈太仆》诗:“早读兵家流,千古在胸臆。”
(4).死的婉辞,表示永别、不朽的意思,常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新唐书·薛收传》:“卒,年三十三。王哭之慟,与其从兄子 元 敬 书曰:‘吾与 伯褒 共军旅间,何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岂期一朝成千古也。’” 宋 叶适 《赠夏肯甫》诗:“忽传千古信,虚抱一生疑。” 清 沈涛 《瑟榭丛谈》卷下:“尝慨志乘失修,义烈事多湮没弗彰,得 子文 此诗,两僕千古矣。” 巴金 《寒夜》二九:“上款写‘ 又安 先生千古’,下款写‘一中书局挽’。” ——《漢語大詞典》
(2).引申为具有长远存在的价值。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自此以后, 北宋 诸公皆奉 杜 为正宗,而 杜 之名遂独有千古。”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 南宋 诸名家,大旨亦不悖於 温 韦 ,而各立门户,别有千古。”
(3).指历史知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王 初以才名自詡,目中实无千古。” 清 顾炎武 《哭陈太仆》诗:“早读兵家流,千古在胸臆。”
(4).死的婉辞,表示永别、不朽的意思,常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新唐书·薛收传》:“卒,年三十三。王哭之慟,与其从兄子 元 敬 书曰:‘吾与 伯褒 共军旅间,何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岂期一朝成千古也。’” 宋 叶适 《赠夏肯甫》诗:“忽传千古信,虚抱一生疑。” 清 沈涛 《瑟榭丛谈》卷下:“尝慨志乘失修,义烈事多湮没弗彰,得 子文 此诗,两僕千古矣。” 巴金 《寒夜》二九:“上款写‘ 又安 先生千古’,下款写‘一中书局挽’。” ——《漢語大詞典》
文人 wén rén
(1).古称先祖之有文德者。《书·文侯之命》:“汝肇刑 文 武 ,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 孔 传:“使追孝於前文德之人。”《诗·大雅·江汉》:“釐尔圭瓚,秬鬯一卣,告于文人。” 郑玄 笺:“告其先祖诸有德美见记者。” 孔颖达 疏:“汝当受之以告祭於汝先祖有文德之人。” 马瑞辰 通释:“文人,犹云文祖、文父、文考耳……文人亦追自称其先祖。此诗‘文人’,传、笺俱指 召穆公 之先人,甚确。”
(2).知书能文的人。 汉 傅毅 《舞赋》:“文人不能怀其藻兮,武毅不能隐其刚。” 唐 钱起 《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赤县新秋夜,文人藻思催。” 清 周亮工 《哭樵川门人杨凌飙》诗之三:“文人命薄将军死,谁赋城南旧战场。” 峻青 《秋色赋·傲霜篇》:“古今往来,有多少文人雅士、英雄豪杰写下了无数赞美菊花的诗词和图画。” ——《漢語大詞典》
(2).知书能文的人。 汉 傅毅 《舞赋》:“文人不能怀其藻兮,武毅不能隐其刚。” 唐 钱起 《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赤县新秋夜,文人藻思催。” 清 周亮工 《哭樵川门人杨凌飙》诗之三:“文人命薄将军死,谁赋城南旧战场。” 峻青 《秋色赋·傲霜篇》:“古今往来,有多少文人雅士、英雄豪杰写下了无数赞美菊花的诗词和图画。” ——《漢語大詞典》
一律 yī lǜ
(1).同一音律。《淮南子·说林训》:“异音者不可听以一律,异形者不可合於一体。”《宋书·律历志上》:“其为音也,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十音。”
(2).一种刑律。《汉书·冯野王传》:“窃见令曰:吏二千石告,过 长安 謁,不分别予赐。今有司以为予告得归,赐告不得,是一律两科,失省刑之意。”
(3).一个样子;没有例外。 唐 韩愈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后皆指前公相袭,从 汉 迄今用一律。” 宋 梅尧臣 《别后寄永叔》诗:“而於 韩 公门,取之不一律,乃欲存此心,欲使名誉溢。”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其皱擦勾斫、分披纠合之法,无一不备神至之笔。岂可以一律论耶?” 鲁迅 《书信集·致郑伯奇》:“格式由书店酌定,但以一律为宜。”
(4).一种格律。《金史·赵秉文传》:“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
(5).指律诗一首。《红楼梦》第一回:“今又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 ——《漢語大詞典》
(2).一种刑律。《汉书·冯野王传》:“窃见令曰:吏二千石告,过 长安 謁,不分别予赐。今有司以为予告得归,赐告不得,是一律两科,失省刑之意。”
(3).一个样子;没有例外。 唐 韩愈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后皆指前公相袭,从 汉 迄今用一律。” 宋 梅尧臣 《别后寄永叔》诗:“而於 韩 公门,取之不一律,乃欲存此心,欲使名誉溢。”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其皱擦勾斫、分披纠合之法,无一不备神至之笔。岂可以一律论耶?” 鲁迅 《书信集·致郑伯奇》:“格式由书店酌定,但以一律为宜。”
(4).一种格律。《金史·赵秉文传》:“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
(5).指律诗一首。《红楼梦》第一回:“今又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 ——《漢語大詞典》
愚 yú《國語辭典》
愚 [ yú ]
形- 笨傻、不聰明。如:「愚笨」、「愚昧無知」。《論語·為政》:「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唐·白居易〈新樂府·澗底松〉:「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
- 與自身有關的。如:「愚見」、「愚兄」。《戰國策·秦策五》:「臣效愚計,大王不用。」
- 欺騙、蒙騙。《孫子·九地》:「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文選·賈誼·過秦論》:「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自稱的謙詞。《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唐·劉得仁〈賀顧非熊及第其年內索文章〉詩:「愚為童稚時,已解念君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